APP下载

学情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7-08-12田春

林区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课堂教学

田春

学情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对策探讨

田春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近年来,学情分析一直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也是影响教学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情分析不仅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还是教师明确学生学习的起点状态,组织教学内容和合理安排教学单元的前提条件。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已经延伸到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并获得广泛的认可和接受,我国的课堂教学正在从传统“教师教的课堂”向“学生学的课堂”转变。而要很好地实现传统课堂的转型,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学情分析能力,能够针对学生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单元和组织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新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一、学情分析的研究现状

在今天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之上,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绝对的指挥权,学生还是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注入式的教学并没有太多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接受程度,只是简单粗暴地知识传授,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的需求。归其原因可以得出,大多数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尊重学生差异的重要性和学情分析的必要性,可实质上仍然没有做任何改变,导致教学进度依旧,方法依旧,课堂模式依旧,学生的学习环境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开展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学情分析具体指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有何种策略开展学情分析。目前,我国关于学情分析的研究正处于一个逐步完善的时期,不同的研究者和广大教师对学情的理解都各具自己的特色。“学情分析”的最早提出可以追溯到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的观点,它可以看作是学情分析出现的雏形。“因材施教”可以理解为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任务的安排时,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教学,培养其专长,发展其兴趣。学情分析是一个本土化的概念,最早见于黎世法先生的“最优中学教学实验法”。[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即是教学的对象、主体,又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创造者,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合理利用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2]学情分析中“学情”在语言学上则可以简洁地表达为“学生情况”或“学生学习情况”。[3]而学情分析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主体存在的认知水平或程度和需求水平程度的调查;另一方面是教师主体针对所搜集的学前调查作出的统计分析。”[4]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研究者基本达成了一致共识:即“教师为了有效教学而展开的对影响学生学习各因素的诊断,评估与分析,其目的是为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顺学导教。”[5]教师开展学情分析是基于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全体学生,而要真正做到有效的学情分析,首先,必须立足于教师日常教学情况,进而把握整个班级、整个阶段的学生学情状况和特点。其次,学情分析是一个动态性、连续性的过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学情分析”是指教师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中出现的一切与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相关因素的综合提取、分析、加工和再应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合理健康有效地发展的过程。

二、学情分析的策略

(一)课前学情分析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前学情分析之前,要熟悉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之后带着思考和问题与学生交流、对话,从而获取开展教学设计的第一手资料,帮助自身改进教学设计和变通教学方法,预设弹性空间,更加有利于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学会分辨教材和分析学习者相关特征,并将其作为课前教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重难点等教学活动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在其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对一些知识和问题的看法和前概念。“这其中有些概念是正确的,有些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而那些错误的观点和认识则是最难改变的,且对他自身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带着思考和相关问题去倾听和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通过前期谈话或课堂上学习任务的安排和讲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何进行课前学情的分析,有哪些方法已经获得实践的认可和对教学有帮助?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概念,香港“课堂学习研究”为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采取了基于交易学习理论的测试法、绘制概念图法、图示法、概念访谈方法等。如,概念访谈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如下所示:

老师:你听过植物这个名字吗?

学生1:听过。

老师:那你知道什么是植物吗?

学生1:树,花,小草……

老师: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或者说,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什么样的东西是植物?

学生1:他们都是长在土里的,绿颜色的。

老师:前面你说的花是植物,可是我们知道像荷花就是长在水里的呀。

学生1:长在水里的也可以。

老师:就是说长在水里和土里的就是植物?

学生1:对。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开展课前学情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教师在方法的选择上紧扣教学内容,不必追求方法的泛化,而是要让所选择的方法真正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到教学目标所要达成的知识。当然,这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实验总结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熟练利用,可以依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的需要选择符合自己专业发展的方法。

(二)课中学情分析

课中学情分析是整个学情分析的关键之处,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镜子。除此之外,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完整而又具有个性差异的个体,即使教师做了精心而全面的准备,教学中学生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逐一进行。因此,“最高效的学情分析是对课堂教学的高度关注。”[6]“同时是对原来的学情分析进行判断、分析、验证的过程。”[7]而在课堂中的学情分析主要聚焦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反馈等行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走向,帮助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方向。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学习状态保持高度关注,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发现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让教学活动真正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加深对自己教学方案的思考,改进和修订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中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是由传统的‘教的课堂’转型为‘学的课堂’的必要途径。”[8]为了让课中学情分析的标准更具操作性,将选取Nanci Smith(2012)[9]的课中评价表单的内容为资料的收集和评价依据,希望能够对课中学情分析提供分析的方法和视角。

课中评价的工具表单学生作为数据的提供者1.日志2.简答测验3.开放型测验4.家庭学习记录5.笔记本6.口头回答7.档案袋记录8.作品展示9.最佳作品10.问题记录11.问题解决教师的数据收集方法1.逸事记录2.观察清单3.技能检核表4.课堂讨论5.小组互动6.师生讨论7.测评点8.达标卡9.问题提出10.表现性任务和评估准则

除上述方法外,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做简单的随堂小结,让学生随时记录自己在听课中存在困惑和不理解的知识点,也可以记录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方法和对教师提出一些有效的改进意见,并在下课之后交给科任教师。教师在收集这些资料后,整理分析并归档,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思考,同时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参照,而且可以作为课后学情分析的重要评价工具和反思依据。

(三)课后学情分析

课后学情分析是对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个全面总结分析,反思评价的阶段又是继续开展新一轮学情分析的起点。课后的学情分析主要是分析学生最终学到了什么,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设计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到底如何等。开展课后学情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后测法、学生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回馈单、历程档案、学习单、课后学习质量分析会、学生学情分析座谈会等。“学习单”[10]是指教师可以在单元或课程结束后,依据教学实际需要设计各种学习单,要求学生邀请家长共同完成,学习单的内容应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主轴,提供学生强化学习的机会,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完成之后建立档案,提供日后评量的参考。

学情分析是一个系统、持续循环的过程,决定了学情分析的差异性、稳定性、多样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课后学情分析的结束并不代表整个学情分析系统的结束,而是开展下一步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新一轮学情分析的开端。

三、总结与反思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学情分析的理解也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学情分析不仅是对学生已有状态、本体状态和潜在状态的综合性研究分析,也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呈现出来的学习状态所开展的动态持续且有差异的分析。学情分析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不是所有的学情都需要关注,而是要科学地选择对教师教学效果产生积极有效作用的学情,同时,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其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弥补和完善。除此之外,学情分析是否存在一个普遍公认的有效性评判标准,当前仍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教师在开展学情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做到:首先,尝试信任学生。其次,培养负责任的态度。最后,要将学情分析的能力作为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追求,主动多次长期开展学情分析的实践活动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情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1]黎世法.“最优中学教学方式实验法”理论体系梗概[J].现代教育论丛,1998,(2):34-37.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24-30.

[3]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2):60-63.

[4]庞玉崑.常见的“学情分析”错误与解决方法[J].北京教育,2012,(3):50-51.

[5]陈瑶.学情分析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1-23.

[6]肖红梅.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J].教学论坛.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2010,(4):6-7.

[7]李明.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意义、问题与改进策略[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21(6):74-76.

[8]安桂清.论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J].当代教育科学,2013,(22):40-42.

[9]Nanci Smith.Roleof Assessmentina Differentiated Classroom[EB/OL].http://daretodifferentiate.wikispaces. com/file/view/RoleofAssessmentinalDifferentiated_ Handout.pdf,2012-10-20.

[10]林进材.高效能教师的教学锦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Research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udents’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TIAN Chun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In recent years,students’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ha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focuses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which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influencing the teaching design.It is not only the key for teachers to carry out effective instruction,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but also the precondition for teachers to clear the starting point of learning situation for the students,organ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arrange reasonable teaching unit.

students’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effective instruction;strategy

G40

A

1008-6714(2017)08-0111-03

〔责任编辑:钱晓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8.050

2017-04-07

田春(1992—),男,贵州六盘水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课堂教学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