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PPT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分析研究

2017-08-12张颖

文学教育 2017年25期
关键词:语篇模态文本

张颖 程 姣

多模态PPT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分析研究

张颖 程 姣

本文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输入强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收集的30份多模态PPT进行分析,探讨了多模态PPT在初中英语课中的应用,归纳了多模态PPT的类型,并探讨其有效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多模态PPT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多模态 PPT 设计 应用 初中英语课堂

1.引言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把包含两种及以上符号的系统资源,制作成PPT课件供课堂教学演示的教学模式(张征,2010)。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和计算机的普及,多模式PPT辅助英语教学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并得到许多学者和教育家的倡导。

国外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多模态教学理论的研究开始较早,研究比较全面系统。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的集大成者是Kress和van Leeuwen(2001),他们总结了模态与媒体的关系,提出了多模态环境下培养多元读写能力的方案和原则(Kress etal.,2001)。在多模态教学方面,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1996)率先将多模态应用于语言教学,强调对学生的多元听说能力的培养。此后,多模态与语言教学逐渐走向融合,并且学者们也积极地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更加推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与教学理论的发展。

相较而言,国内对多模态理论的研究开始得较晚,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顾曰国(2007)区分了多媒体学习和多模态学习两个概念,构建了用于剖析两种学习的模型。张德禄(2009)探讨了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国内学者们对多模态与PPT的结合也给予了较多地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胡壮麟等(2006)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23个参赛作品进行了分析研究。

国内外对多模态理论的研究虽然较全面系统,但在教学实践应用上也存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输入强化理论,旨在研究多模态PPT的主要类型以及在初中英语课堂应用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类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不同情况,探讨其有效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多模态PPT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2.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运用多模态的相关理论,选取初中英语教师及其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多模态PPT,运用样本分析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多模态PPT展开分析研究,以了解多模态PPT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并从设计和应用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笔者在教育实习期间所在学校的初三师生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和代表性,以及时间和人力方面的问题,征得教师的同意后,笔者课堂观察和访谈的研究对象选择了6名初三英语教师,重点在6个班级进行,每个班级的学生大约62名。所有的观察和访谈结果都记录为原始数据。6位英语教师都是女性,其中1名有3年的英语教学经验,3名有5至10年教学经验,还有2名有1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6位教师都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正常英语教学。

2.3 数据分析

在课堂观察和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完成对课堂教学中应用的30份PPT的收集,在研究后期对其进行详细的归类和分析。

经过统计发现,在语篇类型方面,直观型PPT应用最多,占总数的42.7%,在模态类型方面,文本模态和图片+文本模态应用最多,分别占48.6%和41.9%。课堂观察共记录30节英语课,课堂记录共30份,观察角度主要集中于教师对多模态PPT的使用程度、不同模态的PPT应用于教学的具体情况、学生对不同模态类型的PPT的反应、多模态PPT对学生课堂活动的调动程度、课堂整体气氛等。针对教师的访谈,笔者围绕教师应用的模态、多模态PPT有效性和存在的困难三个方面展开。针对学生的访谈,笔者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对多模态PPT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3.结果与分析

3.1 多模态PPT的分类

胡壮麟把PPT根据语篇类型划分为四种类型:提示型、直观型、分析型和劝诱型(2007),根据模态类型分为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2006)。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样本分析法,将6位教师的30份PPT看作不同的语篇,从语篇类型和模态类型两个维度进行归类分析。

3.1.1 语篇类型分类

多模态PPT在语篇类型角度主要分为提示型、直观型、分析型和劝诱型四种,这种分类方式是将PPT样本看作语篇材料,重点关注它们发挥的作用和实现的意义。

数据归类结果如下表3-1,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幻灯片不能单纯地归为一种类型,可能同时兼具两种或三种类型,有的幻灯片是纯文本,或者有的幻灯片是开始、结束页,不属于这四种类型,因此这四种类型的总数没有达到728和100%。

表3-1:多模态PPT语篇类型所占比例

提示型的PPT幻灯片较少,通过分析PPT和课堂观察发现,提示型PPT主要用于复习、总结、语法等环节,适用于讲解知识点和进行总结回顾,用点句的形式非常言简意赅,一目了然,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路;直观型PPT应用的最多,在实际教学中,直观型PPT主要用于介绍背景知识和讲解单词,一般以图片的形式出现,能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授内容;分析型PPT出现的频率较低,主要利用流程图、绘画、略图、柱形图、饼状图、矩阵图、树形图等图表形式对某一事物进行分析。利用图表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能使教学内容特征化,使知识条理化,使教学内容延伸化(陈卫兵,2015);劝诱型PPT出现的频率较低,主要是通过动画和音乐等模态的运用,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通过观察及分析得出,劝诱型PPT较多地用于导入的环节,能够实现集中学生注意力、尽快进入教学主题的意图。

3.1.2 模态类型分类

根据相关研究和收集的PPT样本,笔者从模态角度将多模态PPT总体分为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统计情况如下表3-2:

表3-2:多模态PPT模态类型所占比例

通过分析统计PPT发现,视觉模态下可以再分为文本模态、图片模态、图片+文本模态、图表模态,统计结果如下表3-3文本模态所占的比重最大,图片模态的比重最小。

表3-3 视觉模态分类所占比例

在PPT的诸多表现媒体中,文本是实现信息输入最常见的的载体。在收集的PPT课件中也可以发现,文本模态是多模态PPT中最常用的模式;图片+文本模态是PPT模态分类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类型。图片能直观地表达信息,文本又是承载信息的最多的媒体,二者的结合无疑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教师采用这种模态类型最多;图表PPT与上文提及的分析型PPT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因此数据也是相同的,只不过图表模态PPT更强调是视觉上的一种呈现方式。

同时,可看出听觉模态在PPT中应用较少,但并不意味着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占比重小,相反,无论是PPT还是教材等的教授,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而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听觉模态。

3.2 多模态PPT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多模态PPT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主要集中于感官刺激、情景创建和信息输入这三方面。

首先,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多模态PPT进行教学,利用文字模态、图表模态、音乐模态等多种模态刺激学生的感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调动多种感官去理解知识,逐渐转变为信息的主动加工者和意义的建构者。

其次,教师借助多模态PPT,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出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形象生动的情境,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能够弥补传统讲授法中言语描述情境带来的不便和模糊,学生在多模态PPT营造的目的语语境中,能直观迅速地融入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再次,多模态PPT不仅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相对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们置身于第二语言的环境,还能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使目标信息更加凸显,增强信息输入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对目标项目进行有效强化,通过合理设置背景颜色和改变文字外部特征,从而实现信息输入的强化。

3.3 应用多模态PPT的问题及原因

同时,通过分析收集的样本和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多模态PPT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时主要在模态类型、素材选择和PPT设计制作这三个方面存在问题。

针对模态类型单一问题,总体来说,以视觉模态为主,听觉模态占得比重较小。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教师之所以很少应用听觉模态PPT,一是因为初三学生课业比较紧张,观看视频或者听音乐等会占据课堂时间;二是因为音乐本身不如图片可视化,需要教师花时间去听,所以教师较少使用听觉模态PPT辅助教学。

在素材选择上,据调查统计发现,教师选择的部分素材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因而无法发挥多模态PPT的有效性。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制作PPT时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同时在平时也要做好资源的积累。

此外,多模态PPT包含文本、图片、图表、音频等多种符号资源,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安排这些资源,如何排版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以下是几种比较常见的问题:

一是在文本编排上,存在重难点不突出以及教师在细节方面的失误;二是在颜色搭配方面,存在画面颜色深浅的搭配不合理,颜色变化太多的情况; 三是背景设置中,大部分教师仅使用了图片背景和模板背景,且基本上以浅色背景为主,较为单一,影响整体效果。

4.设计与应用建议

首先,实现多种模态之间的协调,优化教学效果是正确使用多模态PPT的关键。教师在选择设计模态时,要考虑两个因素: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教授不同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的模态类型也不一样。如在讲解语法时,教师多采用文本模态和图表模态,可以更好的发挥提示和分析的功能。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在选用模态时需考虑学生学习需要、知识水平等因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思想。尤其是初三阶段的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使用提示型、分析型PPT和图表模态PPT,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实现对知识点的归纳和复习。在模态选择上,教师使用的模态不宜花样过多,图片+文本模态是应用最多的,也是最方便的,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主要模态。

此外,多模态 PPT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PPT自身不同模态之间的协作,还要注意PPT与黑板、教材等媒体之间的协调。多模态PPT具有变化性,无法做到信息停留和呈现,相比较而言,黑板和教材承载的信息比较稳定,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和翻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多模态PPT与黑板、教材的搭配使用。

其次,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注意图片、音乐等素材的积累,设置专门的文件夹,将好的素材分门别类地保存好,便于使用时及时提取,提高效率。

再次,质量高的多模态PPT不仅模态搭配协调,而且画面设置应该简洁,文本信息应清晰明了,颜色搭配应协调自然,整体风格应一致。前文提到多模态PPT的制作中容易在文本编排、颜色搭配、背景设置三个方面出现问题,笔者亦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建议。

在文字编排上,字体的恰当选择不但能使文本活泼、美观,更重要的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对于汉字字体来说,宋体显得正式,黑体则易引起注意。而对于英语字体来说,笔者发现最常用的字体是Times New Roman和Arial。前者字母宽度差别较小,比较正规,应用范围广泛;后者看起来相对平实一些,比较简约。选择不同的字体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信息强化也会有不同的作用。同时,借助粗体、斜体、下划线等常用文本样式,能起到强调文本的作用。此外,教师可以考虑给文本适当增加一些动态效果来加以弥补,如PPT自带的闪烁、飞入等动态效果。

在颜色搭配上,整个PPT,包括图表,最好不要超过4 种颜色,而且建议多用同一个色调的。同时应该注意色彩搭配不能太花哨,文字与背景宜用互补色,以突出目标信息。此外,对颜色的选择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色彩可以稍微鲜艳一些,色彩搭配可以更加丰富一些,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对高年级学生,基本色彩则最好素淡一些,将重点放在目标信息的凸显上。

而在背景设置上,在收集的样本中发现,当教师以白色为背景来显示教学内容时,整体清晰度更高,给人简约明了的感觉,呈现的信息也更突出。因此,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以白色等纯淡色系作为PPT的背景。

5.结语

本文通过对收集的30份多模态PPT进行分析,并将多模态PPT从语篇类型和模态类型两个角度进行分类,探讨了多模态PPT在初中英语课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多模态PPT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自身的有效性,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创设教学情境,提高信息输入的质量。但多模态PPT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模态类型比较单一,制作PPT的素材方面缺乏准确性,PPT的设计和制作也存在一些细节问题,主要集中在文本编排、颜色搭配、背景设置三个方面。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能促进多模态PPT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辅助作用。同时,本研究还存在样本来源少,研究角度较单一等局限性,因此期望此领域的学者今后可以持续关注基础教育阶段多模态PPT的应用,提出更有创新性的分类角度,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1]Kress, G. & T. van Leeuwen.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Arnold,2001.

[2]陈卫兵.图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基础外语教育,2015,06:71-75.

[3]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 [J].外语电化教学, 2007,02:3-12.

[4]胡壮麟.PowerPoint——工具,语篇,语类,文体[J].外语教学, 2007,04:1-5.

[5]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03:3-12.

[6]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04:15-20.

[7]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2010,03:54-58.

(作者介绍:张颖,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全日制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程姣,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全日制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英语))

猜你喜欢

语篇模态文本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