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中隐喻翻译策略

2017-08-11茹李艳

魅力中国 2016年49期
关键词:归化围城异化

摘 要: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翻译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要想取得真正成功的翻译,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钱钟书所著《围城》中所使用的大量新奇的隐喻使其更具文学特色。在珍妮·凯利与茅国权的英译本Fortress Besieged中使用了多种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加传神。

关键词:《围城》 隐喻 归化 异化 直译加注 省略隐喻

一、引言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翻译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而是一项复杂的活动。翻译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要想取得真正成功的翻译,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自从钱钟书的《围城》出版以来,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与新颖的环境描写方法吸引了观众的目光。然而,书内最引人注目的即是钱钟书钱式比喻的运用。在珍妮·凯利与茅国权对该书的英译本中使用了多种翻译方法来翻译这些隐喻。

二、隐喻翻译

在隐喻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内外学者对隐喻的研究经历了几个阶段。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隐喻研究主要集中于修辞学层面,隐喻被视为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修辞手段。而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隐喻的研究打开了宽阔的大门,隐喻不再仅仅作为修辞手段而存在,而是属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已经上升到认知层面。隐喻丰富的内涵给译者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当隐喻充斥着明显的文化特色,译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不同的文化中会有大量相似的本体,但当这些本体用于不同的语境,就会创造出不同的喻体。译者不得不衡量将要使用的翻译策略,是否使原文接近译文读者合适还是使译文更接近原作者较合适。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从文化的角度提出了隐喻语言的翻译策略:①在目的语中使用相同喻体;②用目的语中的喻体替代原语中的喻体;③用明喻代替隐喻;④将明喻与喻底结合;⑤把隐喻转换为喻底;⑥隐喻与喻底结合;⑦省略隐喻。

三、《围城》隐喻翻译策略归纳与评析

作为一位享誉极高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钱钟书在《围城》中以其幽默、犀利、诙谐、讽刺的笔调描述了民国国难时期社会多个阶层的遭遇。其所使用的隐喻间接揭示了社会中某些荒诞、丑恶的现象,并对某些腐朽阶层进行了嘲讽。在珍妮·凯利与茅国权的英译本中也综合运用了多种翻译策略,以求在英译本中能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语言特点。

1、归化,喻体转换

将隐喻进行喻体转换即将原文喻体转换为目的语喻体,属于归化翻译策略。不同背景的文化会使用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喻体来表达同一概念。当隐喻的喻体具有较明显的文化特征时,不熟悉原语文化的读者将会感到吃力。当译者通过将不熟悉的喻体转化为读者文化内常见的喻体,译文对于读者来说就会流畅自然。

第三章中,鸿渐道,“有他,菜可以省一点;看见他那个四喜丸子的脸,人就饱了。”英译本中,“If he is, they can save on the food. Just looking at that meatball face of his will make people feel full.”“四喜丸子”就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如果直译为“si-xi-wan-zi”会让人不知所云。而“meatball”所转换的意象使人一下子就联想起曹元朗肥得流油的形象,使原作者的讽刺意味表达的很到位。

2、异化,保留喻体

当两种文化间没有对等的喻体,译者为传达出原味的语言特点,就不得不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有些隐喻喻体可以通过具体的语境表达出其代表的寓意,此时就不需刻意寻找原文喻体在目的语中的对等喻体。异化可以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突显文化差异。在异化翻译中,译者要以原文为中心,保留原语文化特色。这种翻译方法可以丰富目的语语言,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

《围城》中多次出现“饭桶”的意象。

①第二章中,方鸿渐心想,“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我宁可她们瞧不起我,骂我饭桶。”英译本,“I dont happen to want any woman to take me as her “rice bowl” after reading that book. Id rather have them scorn me and call me a “rice bucket”.”

②第五章中,鸿渐说,“我最惭愧了,这次我什么事都没有做,真是饭桶。”英译本,“Im the biggest disgrace. I didnt do a thing this time. I was just a “rice bucket”.”

这两处“饭桶”都使用了直译即异化的翻译策略译为“rice bucket”。这一汉语中形象的独特的意象表示只吃不做无用的人。当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英语中借鉴汉语意象,有利于丰富英语的表达习惯。但不足之处是当译入语读者首次读到此表达会产生疑惑。

3、直译加注

在原语中,有些隐喻的喻体对于读者来说过于生僻,即使在一定的语境下也难以理解,此时就可采用直译加注的翻译策略,如涉及历史事件等典故的翻译。在直译加注中,译者通过保留原喻体形象,加注解再现其中隐含寓意,也能保留原语语言特色和风格。比直接异化的策略更易于目的语读者接受。

第三章中,褚慎明谈到他不怕婚姻的围城将其围困,于是方鸿渐接道,“反正你会摆空城计。”英译本,“Anyway, you could always pull the “empty-town bluff”.”空城计引出中国三国时期一典故意为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如果此处直译译为“empty-town”,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读者会感到一头雾水。但之后译者添加的“bluff”(虚张声势,以假象欺骗)通过注释的起到了解释的作用。直译保留了原语意象,加注再现了喻体寓意。

4、省略隐喻

在使用省略隐喻策略时,译者放弃使用原语隐喻喻体,也不使用译入语喻体,在译文中不使用隐喻,而直接将原语隐喻的寓意解释出来。这种策略能帮助译入语读者直接理解原文内涵。但与此同时,原语作者想要展示的语言特点被省略,会造成文化亏损的现象。

在第四章,钱钟书讲到方遯翁被同乡庸医谄媚,“那庸医以为他广通声气,希望他介绍生意,免不了灌他几回迷汤。”英译本,“The quack, thinking Fang had a wide range of contacts and hoping Fang would introduce some customers to him, inevitably began to flatter Fang.”“迷汤”也是一个隐喻,即迷魂汤,在译入语中没有相对应的喻体,于是英译本中就直接将这一喻体的寓意译出来,“flatter”一词用在这里符合语境。虽然将深层含义翻译了出來,却造成了汉语文化的亏损。

四、结语

隐喻翻译对译者来说是一大难事,但富含丰富文化内涵的隐喻更是挑战。译者应采取多样化的翻译策略以适应原文文本中不同的隐喻喻体,争取在传达原文信息之外,更能达到原文作者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广林,薛亚红.隐喻的认知观与隐喻翻译策略.东北师大学报,2009(4).

[2]王蓉,蔡忠元.试论小说《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策略.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1).

作者简介

茹李艳,性别:女,出生年月:1996.02,工作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籍贯:河南省新乡市。

猜你喜欢

归化围城异化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社交电商的“围城”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围城之外
打破无形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