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中职德育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

2017-08-10陈静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导入策略中职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陈静

【摘 要】本文结合广西物资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系列实践,从内容、途径、方式等方面探讨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德育中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完善中职学生德育的内容,加强传统道德经典教育,挖掘民族文化育人功能;内引外联,全方位、多途径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方式。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职德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导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B-0008-02

当前形势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化力量,提高中职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十分必要。但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单纯诵读传统文化知识,忽视精神内涵阐释;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材编写还缺乏系统规划;没有在校园内形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缺乏对本地区民族文化中德育资源的挖掘。本文结合近年来广西物资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系列实践,从内容、途径、方式等方面探讨在民族地区的中职学校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职德育实效的策略。

一、完善中职学生德育的内容,加强传统道德经典教育,挖掘民族文化育人功能

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笔者认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深化民族地区中职德育内容,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加强中华传统道德经典教育。浩瀚如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究其实质,其核心思想就是进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修身培养。中职德育应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根本,从传统道德规范开始,以“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为主要教育内容,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用优秀传统的经典道德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修身立德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仁者爱人”的美好品行,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道德修养,激励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的理想信念,形成“以德为先、以文化人”的具有中职特色的道德规范。

(二)精心选择适合中职学生阅读的文化经典。中职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我们应选择篇幅适中、贴近实际生活,适合中职学生阅读的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让中职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所蕴含的道德倡导和文化精华,提高他们基本的人文素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推荐《弟子规》《论语》《增广贤文》《朱子家训》等传世经典读物,推荐阅读中国文人志士等人物传记或故事,如屈原、司马迁、苏轼、岳飞等历史人物坚强不屈的人生毅力和意志,培养中职学生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

(三)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蕴涵的德育资源,突出德育内容的本土化和民族性。我国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其中许多教人做人、开启心智的思想道德的优秀内容,为当代德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将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与学校德育相结合,既能丰富德育內容和形式,又能增强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可以把本地民族的一些传统礼仪和习俗教给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对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曲艺、民间故事等进行挖掘,让学生感受本地民族的智慧;教学生学唱民族歌、学跳民族舞,培养民族文化特长,陶冶情操;开展民族知识竞赛,促使学生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加深对民族历史文化、节日习俗的认识;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实践活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总之,德育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相互影响,相得益彰,有利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内引外联,全方位、多途径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中职学校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内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实践。二是外联,“请进来,走出去”,参与社会、企业的实践活动。近年来,广西物资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进校园,积极探索民族地区中职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建设相结合,为德育打下牢固基础。课程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在中职学校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将之融入课程体系中。广西物资学校修订专业教学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课程体系,开设在第一学期,总计 36 课时。德育组教师根据中职学生特点,自主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和教学课件。以“修身立己,仁爱共济”为核心,以“孝悌”“泛爱”“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主线,重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入则孝”—— 孝亲尊师、修身养性;“出则悌”—— 兄友弟恭、与人为善、关爱他人;“谨”“信”—— 谨言慎行、言行必果;“泛爱众”“亲仁”—— 仁爱和平、知恩报恩;“余力学文”—— 德技兼强、术业专攻、责任担当。改革课程评价标准,注重过程评价和实践评价;创新德育课程教学模式,摒弃过去以说教为主,不注重实践的德育方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老师创设情境,提出讨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并上讲台分享,始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中通过德育故事分享、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品味读诗、新闻热点视频播放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讨论、活动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学期结束,我们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课程学习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各方面进步不少,其中受益较大、变化较明显的是:懂得了孝的重要性,知道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长辈,学会与父母沟通,很多同学和父母关系改善;懂得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对老师、同学更加有礼貌;日常行为规范行为有所改善。学生都希望进一步学习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高德育的效能。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广西物资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传统文化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成果汇报演出;“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创意灯笼,点亮祝福”灯笼制作大赛、“学会生活、煮导生活”中华厨艺大赛等相关活动;以爱国、自强、感恩等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等。成立物校传统文化协会,开展书法、太极、武术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在活动中学生自信得到树立,情操得到陶冶,心田受到滋润,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及民族团结网络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观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了解广西各民族风俗;开展壮族十八岁成人礼暨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各民族学子通过感受现场壮族特有的成人礼,激发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并通过参加跳竹竿舞、抛绣球、滑板鞋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壮族文化。这项具民族特色的德育活动,是民族地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举措。

(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拓展德育的广度和深度。广西物资学校与广西传统文化道德促进会保持固定的合作关系,多次作为协办单位参加该会举办的各类公益活动。如具有广西壮族特色的“三月三女子成人礼”活动、中国—东盟(南宁)“孔子文化周”系列活动、全球潮商大会的会务工作、“一点公益中国行”走进南宁慈善公益晚会;参加广西仁爱文化中心、广西孝道家园、广西孝行天下文化公司等机构开展的各种公益活动;组织师生去敬老院慰问,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在广西物资学校主办传统文化幸福人生公益讲座,参加者不仅有本校学生还有周边学校学生,企业、社区人员等。通过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走出校门,身体力行,拓宽了德育的广度和深度,在实践中塑造良好的人格修养,在奉献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方式

互联网科技革命,不仅诞生了因特网和手机等快捷通信工具,还出现微信、微博和博客等交流载体,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开放。中职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研究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有效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改进课堂教学手段方法,將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到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中,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广西物资学校建立学校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各类传统文化学习、活动新闻图片,班级成立传统文化学习交流群,学校官方网站开辟传统文化专栏,让传统文化传播范围更广,辐射面更大。老师通过 QQ 空间、朋友圈、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推送传统德育故事、哲人哲理,分享师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的图片及心得体会等内容,传播正能量;学生也将自己的平时“力行”作业,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发布在 QQ 空间或微信朋友圈上,被转载和点赞的次数作为课程学习平时成绩考核依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借助网络和新媒介,占领中职德育舆论新阵地,将是中职学校德育努力的方向。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作为中职德育工作者,我们应不断探索,不忘初心,一如既往,为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职德育实效,提高中职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黎娜.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职德育实效[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2]婷 婷.民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教学研究,2011(7)

[3]莫雪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广西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2011

[4]陈 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学生品德美——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

【基金项目】2016年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立项课题“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研究”(DGW1516AJX025)。

【作者简介】陈 静(1972— ),女,高级讲师,广西物资学校基础教研室副主任,广西二期中职名师培养对象。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导入策略中职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的几点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导入的策略分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谈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提高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