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六坚持六着力”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2017-08-10德化县人民政府

福建林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着力林场全县

文/德化县人民政府

突出“六坚持六着力”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文/德化县人民政府

德化县是千年古县、千年瓷都,“闽中屋脊”戴云山横亘境内,全县土地面积2232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268.9万亩,林木蓄积量189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8.4%。城关建成区24平方公里、人口22万、城镇化率73.1%,集中了全县三分之二多的劳动力、经济总量、税收和94%的中小学生,获评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瓷都、世界陶瓷之都。拥有“五区两园”7块“国”字号生态品牌,生态环境质量居全省首位、全国第29位,获评国家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福建省最佳人居地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德化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服务、政策扶持、自我规范、示范带动”的基本思路,大力培育和打造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股份林场、家庭林场为代表的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林业经营服务体系,着力推进管理林场化、经营龙头化、政策倾斜化、运作规范化、服务高效化、利用生态化,走出了一条具有德化特色的发展道路,呈现出改革创新举措多、区域代表性强、示范作用明显等特点。主要做法和成效体现在“六个坚持、六个着力”。

一、坚持定目标与理思路并举,着力推进管理林场化

上世纪80年代,针对陶瓷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解决劳动力的问题,提出了“大城关”发展战略,实施了人口向城关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耕地和山林向农场和林场集中的“四个集中”发展举措,推动了人口向城关大集中、生产要素向城关大转移,为陶瓷业提供了产业工人,造就了大产业、大城关、大生态。结合县情林情,全县按照“规模经营、林权分散、按股分红、保障收益”的改革思路,采取股份合作、联户经营等模式,培育和打造以专业合作社、股份林场、家庭林场为代表的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全县已建立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1619个、经营面积141.8万亩,分别占全县商品林面积的85%和林业用地面积的52%。其中,家庭联户承包经营联户体1198个、林业专业合作社379个,家庭林场20个。

二、坚持抓主体与育典型并举,着力推进经营龙头化

德化县坚持把培育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推进林业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引导广大林农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11.5万亩,其中股份林场、专业合作社造林7.6万亩,县办公司林场造林面积0.7万亩,经济协会组织造林面积0.1万亩,累计占全县造林总面积的73%。同时,按照“领导挂钩、部门支持、村会协作、定向帮扶”的工作机制,从产业基础、品牌效益、财务规范、管理民主等方面入手,着力培育一批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重点打造一批发展实力强、产业基础牢、管理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林下种植(养殖)方面,以绵远、鑫华、石牛山、养生源、鹏发、湖心岛、丽玉等为发展龙头,大力发展棘胸蛙、铁皮石斛、金线莲、黄花远志、竹荪等产业。在苗木油茶方面,以戴云、祥峰、集源、张山、绿泰、春秋、四绿、百花香、绿生、龙腾、茶花王等为发展龙头,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等产业。目前,全县通过新型林业经济组织培育林下种植基地达5500亩,苗木花卉基地达1.1万亩;培育市级以上合作社1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规范)社4家;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6家,向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9个,“德化十八学士茶花”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为福建省林业行业首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成立了县林业经营服务总公司筹建处,统一整合全县林业国有资产,指导县办公司林场开展森林资源流转6万亩。

三、坚持依法律与严监管并举,着力推进运作规范化

一是严格建章立制。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林场、家庭林场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制度”,确保企业运作有章可循、规范管理。二是做好服务指导。将发展和服务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纳入林业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作为挂钩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晋升、聘用的考核依据。对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实行“六个一”制度(即一个建设目标,一个项目业主,一个责任单位,一名分管领导,一名责任人员,一名技术人员),做到“指导不领导、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三是严格检查处理。严格落实《福建省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发现项目申报、实施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或不按专项管理规定使用资金的单位或个人,视情节暂停一至二年的专项资金安排,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依法严肃处理。

四、坚持重民生与求突破并举,着力推进政策倾斜化

一是出台扶持政策。县委县政府从重民生、保重点、差异化入手,先后出台了《关于落实发展新观念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在财政资金、项目申报、金融信贷、品牌创建、税费优惠、抵押贷款、技术指导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农业农村“十百千万”工程,培植十家龙头企业、培育百个典型、发展千个示范户、培训万名新型农民。二是持续依法推进森林资源流转。县委县政府于2013年11月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林业经营模式,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德化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扶持措施。近三年来,全县共流转森林资源15.1万亩。三是开展“林权两换”改革流转试点。按照“县直接领导、镇村组织实施、县办林场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率先在全省开展“以林权置换进城农民工限价房购买指标”的改革试点,即村组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三权)流转到县办公司林场,流转年限30~50年。全县选定3个试点,面积约2.6万亩,共置换进城农民工限价房购买指标212套,一次性兑现村财奖励26万多元。四是推进股份林场股权证发放使用试点。针对全县村级股份林场较多、大部分只发一本林权证的特点,将桂阳乡安章村、龙门滩镇内洋村确定为股权证发放使用试点,以“一户一本”的形式发放股权证,强化股权证管理和使用。2个改革试点村共涉及集体林权面积1万亩,发放《林业股权证》150本,惠及农户220户。

五、坚持抓培训与建平台并举,着力推进服务高效化

一是开展业务培训。先后多次在南埕、水口等乡镇召开林业发展现场会,邀请农林专家开展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专题培训,受训人数达800多人;邀请省、市农业管理专家围绕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合作社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进行授课,受训人数达1000多人。二是完善服务平台。以建立全省首个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契机,健全和完善集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林权登记等功能为一体的林业服务窗口,形成较为完备的流转信息服务平台。自中心成立以来,开展林权登记发证6.3万亩;开展有关农村涉林产权交易、林业产业发展扶持等培训800多人次;开展伐区竹木采伐销售招投标30宗,投标金额1022万元;接受群众咨询服务700余人次。

六、坚持调结构与提效益并举,着力推进利用生态化

德化牢固树立“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态经济理念,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林场、森林人家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大力培育以“德”为系列健康长寿品牌产品,成功打造“三黑三黄三红三白三菌”(德化黑鸡、黑羊、黑兔,黄花菜、德化梨、茶油,红菇、红酒、红米,淮山、优质米、白萝卜,竹荪、香菇、巴西蘑菇)等特色农业品牌、“林下三宝”(金线莲、铁皮石斛、黄花远志)等特色农林业品牌,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棘胸蛙驯养繁殖基地;全县目前建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省级乡村游示范点,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年均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变,促使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实现了“少砍树,也致富”的绿色发展目标。2015年,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17亿元。

责任编辑/罗美娟

猜你喜欢

着力林场全县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林场住宅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坚持“三个从严” 落实“三个着力”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