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高原山地油茶提质增效技术*

2017-08-10袁其琼徐德兵陈福杨文玲陈永仙陆剑郭晓春廖永坚张林涛贾代顺

林业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亩产树冠提质

袁其琼 徐德兵** 陈福 杨文玲 陈永仙 陆剑 郭晓春 廖永坚 张林涛 贾代顺

(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 650201;2.砚山县林业局,云南砚山 663100)

云南高原山地油茶提质增效技术*

袁其琼1徐德兵1**陈福1杨文玲2陈永仙2陆剑2郭晓春1廖永坚1张林涛1贾代顺1

(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 650201;2.砚山县林业局,云南砚山 663100)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属山茶科山茶属,与油橄榄、油棕、核桃并称为世界4大木本油料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1-2]。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并富含维生素E、D、K、B和胡萝卜素等多种微量元素,素有“液体软黄金”的美誉,还有花果同期“抱子怀胎”之奇观[3-7],深受人们喜爱。目前,油茶在云南已有1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良种选育、丰产组培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目前云南省油茶产业发展水平整体还不高,低效林普遍存在。为此,本文在以往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生产中油茶经营管理技术落后、提质增效方法混乱、措施单一和技术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分别在油茶林初果期、盛果期和衰老期,综合分类高效经营提质增效技术,以期为今后油茶林的提质增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油茶初果期(种植后10年内)提质增效技术

油茶种植后3~5年为营养生长阶段。种植后2年内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而根系生长较快,从第3年开始地上部分生长加快,5年以后结果数量逐年增加此阶段油茶树冠、根系生长最快,迅速向外伸展,到盛果期时,油茶树体的树冠基本接近或达到预定的营养面积,树体基本定型。因此在该时期可通过以下方法提质增效:

1.1 松土除草,进行低劣植株的更换及补植补造

每年松土除草2次以上,及时对枯死植株和林内空地进行补植补造。对生长发育表现不良,已失去培养价值的低劣植株,可用良种壮苗及时替换;对生长旺盛,但开花结果极差的不良品种,可采用良种换冠嫁接进行改造。

1.2 增施基肥和追肥

油茶初果期主要以施氮肥为主,并配合磷、钾肥使用,以促进枝条的延伸和抽发,加快油茶树冠和根系的延伸及拓展。基肥以施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如厩肥、堆肥和人粪尿等。施肥量因树龄、树体大小而定,一般每亩施用农家肥500~1 000 kg。由于油茶根系主要集中在20~40 cm的土层中,且具有明显的趋水趋肥性,因此,初果期施肥位置应在树冠外沿10~20 cm处,开挖深≥30 cm、宽30~40 cm的闭合环状沟进行施肥。这样有利于诱导根向外生长并迅速扩大根冠和树冠,以后每年随着树冠的扩大,环状沟也逐年外移。追肥以速效肥为主,如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等,每年追肥2~3次,随着树体的增长,施肥量也逐年增加。

1.3 树型培育

种植1~2年后,在距嫁接口约50 cm处定干,待萌发枝条抽发后,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2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主枝、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3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前3年需摘掉花蕾,防止挂果,以促进树体营养生长,加快树冠形成。

2 油茶盛果期(种植后10~50年)提质增效技术

2.1 丰产林提质增效技术

为保持丰产林的稳产和丰产效果,应在抚育管理中做好3个方面的关键工作。第1要做好林地管理工作——“冬挖夏铲”,即3年1深挖、1年1浅锄。一般坡度在10°以下的平缓山地,宜采用全垦;坡度为10~25°地段,宜采用带垦;坡度较陡、水土流失较严重、杂草稀少的坡地,宜采用穴垦,翻挖深度20 cm以上,浅铲深度3~5 cm。第2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要做到水肥同步,合理施肥,每亩每年增施农家肥1000~2000kg,增施追肥2~3次,每次0.5~1 kg/株。第3要做好整形修剪工作,要做到全面立体修剪模式,修剪时,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修冠内、后修冠外。修剪后尽量使树体枝条分布合理、均匀,内外通风透光,上下内外均能开花结果,达到全面立体结果的效果。

2.2 低效林提质增效技术

对现有低效林分进行全面调查,寻找低效原因,分清主要和次要影响因素后,进行综合分类改造,改造后使林分的郁闭度达到0.7左右、亩产油30 kg以上。2010~2014年,项目组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对上世纪70年代种植的油茶低产林进行综合改造试验,改造后5个样地的平均亩产干籽由原来的14.5 kg增长到平均亩产干籽182.42 kg,样地平均亩产鲜果923.34 kg,平均亩产油54.86 kg。该技术在全县推广使用后,低产林的亩产干籽由原来的13.5 kg提高到100~150 kg。

2.2.1 低效林分类及改造方式

低效林分类就是在对现有低效林分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寻找低效原因,划分类别,为下一步改造提供依据。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目前油茶低效林主要划分为3大类型。第1类立地条件好、林相整齐、林龄一致、长势良好,但管理简单,当年结实株率70%以上,亩产油5~10 kg的林分;第2类立地条件较好、林相相对整齐,但无人管理、林分结构不太合理、疏密不均,存在残、稀、杂等情况,年结实株率40~60%,每亩产油5 kg以下,低劣植株占全林1/3左右;第3类长期失管或丢荒,林内灌木杂草丛生,部分高大乔木侵入,成为混交林,林内树势衰弱,病虫害多,低劣植株占全林2/3以上。生产中,要针对不同的油茶低效林类型,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表1)。改造时要抓住主要原因,以1种为主,多种相辅,以全面综合改造模式进行。

2.2.2 主要技术措施

林地清理清除油茶林地上的其它乔木和灌木树种,同时清除野藤和寄生枝,挖掉老、残及病弱茶树。

土壤改良通过秋季增施基肥、合理间种等途径加强土壤管理,逐步改良土壤结构。

整形修剪于每年12月至翌年3月进行,尽量将树冠修剪为自然圆头或自然开心形,并砍除树上寄生枝和衰老枝,剪除枯枝、交叉枝、病虫枝、重叠枝、下脚枝、内堂枝、细弱枝及光照条件较差的枝条。

密度调整对于栽植过密、树冠交错、相互拥挤的林分,应适当疏伐;对于过稀或缺株林分,应采用良种大苗补植,使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7左右,每亩密度74株左右。

施肥早春以施氮肥为主,适量施钾肥,以促进花芽生长和保果;夏秋多施磷肥,配合氮肥,以壮果,促进油脂转化和花芽形成;冬季多施钾肥、磷肥,可以固果、防寒。

大树高干嫁接对于生长旺盛、林龄40年以下,常年结果少或基本不结果的植株,可采取大树高干嫁接换冠更换良种。被换冠植株应具备2~4个分布均匀、分枝角度适当、干直光滑、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主枝,目前常用的换冠嫁接方法有改良拉皮接和撕皮嵌接。

表1 低效林分类改造技术措施

3 油茶衰老期(种植后50~80年)提质增效技术

3.1 截干复壮改造

油茶是一种萌发性很强的树种,因此对衰老的油茶树可采用截干更新复壮技术进行改造。截干处理3年后即能形成理想的冠型,迅速恢复产量,挂果数为对照的1.9倍[7]。截干更新选择在冬季或早春,此时油茶根系及枝杆贮藏的营养丰富,尚未萌发消耗。

3.1.1 低截干更新

低截干更新是指在离地面5~15 cm处锯断油茶主干,再用利刀削平锯口,并涂抹保护剂,以便伤口愈合,防止雨水浸蚀和病虫危害。截干后油茶树根际部会萌出大量新萌条,待春季萌芽长到5~6 cm时,每蔸选择生长势强旺,分布均匀的萌条2~3条作为主枝,其余枝芽全部剪除,抹芽要连基部一起切除,以防重发,浪费养分。一般截后3~4年即可开花结果,6~7年能恢复正常生产。

3.1.2 高截干更新

对于枝条密度均匀,树干良好,原产量高、品质好的油茶衰老树可采用高截枝更新技术进行改造。截位宜在大枝中、下部的适当位置。要全面截除大枝,截后要形成枝头高低错落有致,向四周开张和丰产冠形。截后第2年春天在各截枝的中上部交错选留方位好、角度适宜、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萌条3~5根,让其构成新树冠,其余萌条应全部从基部剪除。一般截干当年就可开花结果,3年超过更新前的产量。

3.2 更新改造

更新改造时,如果林中部分植株还具有结果或萌发能力的,为减少损失,可采取逐步替换方式进行,即做到先老先更,逐株、逐批更替,以免影响经济效益。更替前在油茶老树旁边种植良种大苗,待幼树3~4年开始开花结果后,再伐除保留老树。另外也可以先伐除老株、残株、病株和劣株,暂时保留具有萌发能力的植株,伐后空地补植良种苗木,并通过高截干更新复壮技术提高保留植株的挂果量。这两种方法有利于更新改造的可持续性,能确保改造后几年内还有一定的收入。但对于林龄在50年以上,林内乔木侵入较多,灌木杂草丛生,树势衰弱,病虫害严重,低劣株占全林2/3以上的,则需全砍、全垦、良种化、规格化重新种植。

4 果实采收

果实自然开裂、种子脱出或果实自然脱落时,为其生理成熟期,此时种子的含油率最高,可进行采收。果实采收后可堆放3~5天,以促进油脂转化,提高出油率。

5 病虫害防治

油茶林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烟煤病、油茶尺蠖、油茶毒蛾、金龟子和天牛等。在防治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生物措施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治。在防治的措施上,一是种植抗病虫品种,二是加强营林措施,改善林区环境条件,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虫害能力。防治中应注意林地清理要彻底,疏伐要合理,老、弱、病、残株要除掉,将病虫枝、枯死枝全部剪掉,彻底清除病源。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施氮肥要适度,防止施肥过量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引发病虫害发生。

[1]庄瑞林.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徐林初,龚春,高璜.江西省油茶产业化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3):9-12.

[3]陈永忠.油茶综合利用浅析[J].湖南林业科技,1997,24(4):15-19.

[4]周巍,吴雪晖.油茶综合开发前景[J].中国农业科技,2000(7):17~18.

[5]周素梅,王强.我国茶籽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前景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3):13-16.

[6]LY/T 1935-2011,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S].

[7]曹永庆,任华东,姚小华.油茶低产林截干更新技术研究[J].经济林研究,2015,33(1):111-118.

第1作者简介:袁其琼(1979-),女,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研究。

徐德兵(1979-),男,助理研究员,从事森林培育研究。

2017-06-06

(责任编辑:李丹)

1001-9499(2017)04-0039-03

*云南省2017年度林业科技推广项目(云油茶系列良种与高效栽培示范推广)

猜你喜欢

亩产树冠提质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树冠羞避是什么原理?
为城市提质而歌
榕树
树冠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一个早晨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