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体验,阅读教学的新视角

2017-08-09蒋丽萍

教师·中 2017年7期
关键词:静思课文文本

蒋丽萍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占主导地位的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语文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的阅读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这种阅读行为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是学生获得情感活动的体验,它是文本、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和体验。它反对教师的文本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感悟和思考,使其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启迪,从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中,要想使学生的体验学习感受更深刻,学习效率更高,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实际,为学生创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样一来,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将很容易真正深入文本,获得对文本深刻的情感体验,进而为全面实现提升阅读效果提供条件。那么,怎样才能为学生创设出适宜的情境体验呢?我认为,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自主构建的情境中想象;在品味赏析的情境中美读;在静思默想的情境中体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表演。下面我主要针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在自主构建的情境中想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阅读一篇文章,学生都会有着对这篇文章中人物或者事件的大致轮廓构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获得对所学内容的独特感悟和体验,教师就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出适宜学生自主构建的学习情境,然后再由此引领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一来,则很容易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获得深刻的见解与体会。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平安夜被冻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广大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更加深刻,针对文中小女孩三次擦亮火柴的经历,教师是这样教学的:“在寒冷的平安夜里,我们可以依偎在父母的身旁,享受父母对我们的疼爱,可是有这样一个与我们同龄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夜里,她衣衫单薄,非常饿,冷得直发抖,她不得不靠擦亮火柴来取暖,请大家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然后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每一次点燃火柴的过程与结果。最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这些地方后,自己有怎样的阅读感受。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想象情境的构建,与此同时,学生在自我构建的情境体验中,很容易与文本内容产生共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构建想象情境,如此一来,在这样的想象情境中,学生的体验感受也会更加深刻,真正获得了对课文的独特感悟、体会,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二、在品味赏析的情境中美读

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字、每个词都蕴涵着一定的意蕴与丰富的情感认知,这种认知体验学生只有在对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反复的揣摩、感悟品味的基础上才会更加深刻。因此,教师要善于激活潜藏在学生心中的知识经验,为学生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观其文、听其音、感其情、悟其理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文章隐含的酸甜苦辣,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匆匆》一散文时,作者主要以诗一样的语言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在构思方面特别精巧,主要表现在作者独具匠心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统领全文,从而把作者的思绪一步步展示在读者面前。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为了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感受到时间流逝给作者带来的思绪上的变化与影响,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值得自己驻足、留恋、欣赏与品味的词语句子进行反复朗读、赏析,并能够从中真正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我是这样教学的:“读着读着,你觉得课文语言美吗?你能把这种美通过美读展示给大家吗?”在我精心营造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朗读兴趣被激发,使其在声情并茂、有感而发的朗读中收获了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美文须美读。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针对文中语言优美的特点,主要把引领學生赏析、品味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把美读引入课堂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因为有了学生美好的赏析品味作为基础,学生在朗读时更是有感而读,体验更深刻,朗读更美妙,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三、在静思默想的情境中体悟

一直以来,静思默想都是能够引领学生深层阅读的好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感触更真切、更深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出适宜学生静思默想体验的氛围,以使学生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走进文本,从而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刻感知,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的描述,赞扬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在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上,教师主要采取了引领学生在静思默想的情境中体悟的教学方法。对“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理解,在阅读教学时,鉴于静思默想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以及感悟体会,我是这样教学的:“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回想一下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年代,再想一下,四周为什么会黑洞洞呢?在这儿‘碰壁指的又是什么?”如此一来,在教师营造的静思默想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心灵被打开了,真正地放开自我,进而获得对这些疑难杂句的最佳理解,这也是平常阅读方式所无法达到的学习效果。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根据文中内容的特点,为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真正走向深刻,教师主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可以供学生静思默想的学习情境,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内容之间,获得比较真切的情感体验,进而在静心思考的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真正由表面走向深刻。

四、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表演

“情境表演”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情境表演”不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而且能够满足学生喜欢表现的性格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产生想要表演的愿望,此时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情境表演就水到渠成了。在实施“情境表演”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明确“情境表演”的一般要求与基本方法,通过有效的“情境表演”,让学生既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如人教版语文《西门豹》一课,课文大量描写了人物的对话,所以我把分析体会人物的对话视作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和线索。导入新课后,我先提出问题:“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惩治巫婆的?你有什么体会?你是抓住哪些语句来体会的?”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西门豹巧妙的做法,“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来说这些话的呢?”这一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读懂这一部分内容,全文就不难理解了,因此我下大气力让学生把这部分读懂、读透。我采用边读边说的方式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情,并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热情,使学生在读、议中悟出情理。然后再问学生:“想不想演一演呢?”于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都参与到情境表演中。我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展开想象,加入一些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这样的情境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由于文本内容本身的性质特点,如果教师不为学生提供适宜学生情境体验的教学契机,那么,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大都停留在表面,很难真正深入文本,走向深刻。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境体验就显得尤为必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能够引领学生在具体可观可视的情境体验的浸润下,真正领会到文本内容的独特内涵。

(作者单位:福建省连城县城关第二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静思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静思》 《泪》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静思 萧声意无言 赏游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