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家庭心理咨询工作思路初探

2017-08-09余明

教师·中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中职学校家庭

余明

摘 要:文章首先提出家庭及家庭心理咨询的概念,接着对把家庭心理咨询引入中职学校的意义做了说明,然后介绍了中职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与之相关的家庭亲子关系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最后着重从优化沟通方式、转变评价角度、深层觉察三个方面对咨询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中职学校;家庭;心理咨询

一、家庭及家庭心理咨询的概念

家庭是由父母与子女所形成的私人性的、长久性的、特殊性的生活单位,它是一个活力流动的系统。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家庭是塑造人性的工厂。结构式家庭治疗专家李维榕说,人人都是自己家庭的产品,每个人的家庭背后都有一张无形的网,或松或紧地把每个成员系在一起。家庭是有生命的体制,它是会“生病”的,要了解一个人的问题,先要看看这个人的家庭是否“生病”了。孩子在心理成长过程中,父亲和母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爱缺失的孩子可能会有恋母情结,婴幼儿时期与母亲的关系与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有很大的关系。

家庭心理咨询就是以个人为对象或者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对在家庭生活中存在不适应和身心障碍等问题的对象进行心理援助、辅导。咨询内容包括夫妻关系、家庭教育、邻里关系、性生活、疾病、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问题[1]。中职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家庭心理咨询常常以亲子关系、青春期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适应问题以及与学校教育相关联的父母教养方式、教育问题为中心展开。家庭心理咨询可以选取家庭群体的行为与关系、结构与功能、沟通方式、相互的情感、角色的扮演与分配、群体的联盟与界限等几个维度去观察和分析。本文仅从核心家庭的亲子关系角度对学校家庭心理咨询工作思路进行探讨。

二、把家庭心理咨询引入中职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意义

中职学校的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对象是青春期的学生,其过程是一个陪伴他们一起克服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的专业过程。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很多是由于其心性不够成熟所致,也就是学生不够接纳自己,内心矛盾冲突太多,情绪管理能力薄弱等,出现一些与他人或者环境不适应的行为,或者在挫折和压力之下暂时失去了应对能力。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大都与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家庭環境有关联。在实际辅导中我们发现,如果邀请父母介入,大家共同找原因,合力制订解决方案,效果会更好。在这样的咨询过程中,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家庭理清内部的关系脉络,一起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

把家庭心理咨询引入中职生的心理辅导过程的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通过与家庭共同工作容易更快地发现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根源,以便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工作方案。其次,中职生的性格还未完全定型,其仍具有可塑性,家长和学校的联手是具有一定效果的。最后,中职生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许多家长对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还是存在一些困惑,其迫切需要得到科学的指导,因此我们中职心理教师在家庭心理辅导中是大有可为的。当然,如果把学生的家庭作为咨询工作的基本对象,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同时具备个别心理辅导以及家庭辅导的基本能力。

三、青春期心理特点及此阶段家庭亲子关系的特点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心理特点的本质就是矛盾与动荡,它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中职生有太多的迷茫和混乱,需要得到来自成人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法定的血缘关系,同时也是指父母如何养育、对待子女,子女又是如何对待、认识父母的一种互动的社会人际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父母与孩子行为、情感及期望的组合,这种关系涉及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作为家庭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关系,它包括抚养、教养和亲情关系[2]。亲子关系具有互动性和阶段性两个特点。随着孩子与父母的精神“断乳”、反抗及要求自立的意识的增强,父母对子女的控制不得不逐渐减弱,亲子之间的依存度开始降低。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学说,到了青春期,个人的主要社会心理课题是将要建立“自我认识”,逐渐发觉自己的个性,认识自己的兴趣与嗜好,体会别人对自己的观感,并能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包括学习如何与异性交往,探索自己性别角色和性取向等。家庭有时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时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此外,家庭会对一个人的个体化过程产生妨碍。进入青春期后,人会逐渐产生脱离家庭的趋势。此时家庭其他成员往往会认为这样的变化不正常,因此对他们横加指责。而青春期的孩子则会感到家庭对自己的忽视,同时也可能感觉自己真的自私,从而产生一种负罪感,并失去了个体化的内在原动力。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出现问题,父母中的一方会与孩子结盟,心理学家Bowen把这种情况称为“家庭关系三角化”。如果这个三角关系不瓦解,孩子就不能完成个体的独立。

心理学家R.D. Laing和David Cooper认为,家庭还会阻碍一个人的自我确立。因为一个人的身上同时存在“追求自我空间”和“向往群体生活”两种倾向,两者相互矛盾。家庭的约束、监管与干涉虽然可以避免孩子产生孤独感,但同时也阻碍了孩子的社会化进程。

四、中职学校家庭心理辅导的切入口

从优化沟通方式入手,对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训练。笔者接触过比较有代表性的个案:有一个父亲,对女儿经常跑到某个女同学家去住很生气和着急,因为女儿以前很乖的,现在忽然表现得很叛逆,那个接受女儿去自己家住宿的女同学出自单亲家庭,和母亲住在一起。这位父亲很担心女儿跟着那个女同学学坏了。他特意来找心理老师,说出自己的担忧和想法,同时把他和女儿之间的短信来往内容打印出来给我看。我注意到,他在短信中的语气和内容基本都是严厉和指责的。我建议他先思考一下,为什么女儿喜欢去别人家而不愿意待在自己的家?自己的家究竟缺少了别人家的什么东西而对女儿不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他表示不是很清楚。我建议下次把女儿叫来一起探讨。随后,针对短信的内容,逐条帮助父亲去体会他的表述方式内容在女儿看来,会起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从而去学习与女儿正确的沟通方式。之后,他把女儿叫来,女儿在父亲运用一致性的表达方式的引导下,终于说出了自己喜欢去别人家的原因,还有对父亲母亲的真实看法和希望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我也及时地对其女儿的表达方式做了一些指导。离开的时候,父亲和女儿都表示有收获,学到了更加有效的亲子沟通的方式,准备以后多运用。

从转变评价角度入手,给家庭提供看待问题的新视角,从而帮助家庭从逆境中找到资源、看到希望,产生改变的动力。咨询中可以借鉴短焦的提问方式,突出“朝目标前进一小步”。比如,可以以青少年叛逆的新视角来看。叛逆一般会让成年人恐慌和不适,但是如果把它看成是一种资源呢?在上一个案例中,我就和父亲讨论过女儿的叛逆是否能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即这是女儿向成年人转变的一个标志,说明她需要走向独立了,这比起那些还继续做着父母乖小孩的孩子是不是更让父母欣慰呢?这里提供一个与改变评价角度有关的案例:一个男孩在面临学业上一个重要选择的时候,忽然陷入了极大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他经常失眠,有一次甚至尝试自杀。父亲母亲非常焦急和重视。我请父母和孩子一起坐在咨询室里共同进行了辅导工作。我们先从孩子出现自杀行为谈起,虽然这是一件大家都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是危机事件,但从危机的背后,是否能找到正面意义?即自杀告诉我们,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于薄弱了,这说明家长需要更多地帮助孩子做一些改进。在与家长会谈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在父母面前话很少,但实际上,他在学校里还是很健谈的。我感觉到,父母在描述孩子的时候,用的负面词语以及要求比较多,父亲甚至有意无意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你就是不如老爸”的语气。这可能是孩子出现选择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偏低,导致他不敢做决定,容易患得患失。于是,我决定让父母分别在纸上写出孩子的十个优点,每条要用孩子做过的实际的事情举例。在写的过程中,能明显地看出父母感到非常困难。不过,这是一对很爱孩子的父母,虽然花了很长时间,但是他们最后终于写满了十个。我请他们看着孩子大声念出自己写的赞美,再用拥抱向孩子表达出支持和肯定。最后,我建议父母以后多从发掘优点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时常给他正向的反馈,帮助他逐步培养自信,同时在生活中多训练他做选择以及学习理性思考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并学习承担各种选择的责任和后果。

从深层觉察入手,引导个案家庭对问题的全盘洞悉,促进每个人对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作用产生更清晰的认识。中职学校的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有时进行语言上的沟通相对困难,再加上父母和孩子都有一定的防御,因此,利用沙盘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样的咨询方式就不是主要依靠心理咨询师的单方推动了,有时候来访者自己就能对问题产生深刻的领悟。面对沙盘,让学生和家长自己去体会,问题出在哪里,可以有哪些对策。比如,有一个男孩感觉到在家庭中很不快乐,他主动找到心理咨询师倾诉。他告诉我,父母关系很糟糕,虽然住在一个屋檐下,但实际是分居状态。在他对父母的描述中,发现他一直站在父亲那边,对母亲有诸多的挑剔和不满。咨询师开始只是认真倾听与共情回应,后来为了确认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在我们多次面询之后,在咨访关系已经建立得比较好的情况下,我征求他的意见,是否可以做一个沙盘。他同意了。从他的沙盘画面就能清晰地展现出来,这个孩子已经在父母的冲突之间陷入了混乱与迷茫。他把沙盘的沙子划出了明显的鸿沟,自己和父亲站在一边,母亲在另一边。但是,从空间距离上看,他离母親更近,而且眼睛是看向母亲的。从沙盘中,他自己也发现,对母亲不仅有恨也有依恋。本来我是很想邀请父母都来咨询室的,至少父亲能来一下,但是男孩出于种种考虑,没有同意。后来我只能从男孩的角度和他一起探讨了一下,在父母的冲突中,他可以做一些什么。我想,如果这位父亲足够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够意识到自己对待妻子的态度已经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某些不好的影响,若其愿意做一些行为上和语言上的改变,男孩的心态与个性转变一定会更大、更快一些的。

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中职学校家庭心理辅导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很有力的帮助,所以中职学校心理教师的工作方式从以个体心理辅导为主转向以家庭辅导为主应该是大势所趋。今后,我们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应该加强家校联动,向家长多做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帮助家长认识到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部分是心理健康成长,而家长能起到的作用比他们自己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参考文献:

[1]曾文星.青少年的心理与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振聪.独生子女家庭亲子关系研究综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1):4-7.

(作者单位:上海市医药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中职学校家庭
家庭“煮”夫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