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7-08-09王晓华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

王晓华

【摘要】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然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评分均明显降低,ODI评分有也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VAS改善率、ODI改善率等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与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临床效果相当,但是针对病情相对复杂的患者而言,则建议使用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脊椎滑脱: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02

腰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在骨科上比较常见,对其进行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当为患者摘除椎间盘突出的基础上,确保脊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一目标是脊柱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患者年龄在4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5)岁。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脱情况。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具体手术之前,对患者原发病进行积极控制,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均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同时常规铺无菌巾等。手术完成之后,为患者实施抗炎和甲强龙3d的治疗。在手术后的24h后,将引流管拔除,手术之后,帮助患者进行床锻炼,锻炼时间为2-3d,然后酌情进行下床锻炼[1]。

对照组患者的突出椎间盘正中线旁边切开0.5-1.0cm的皮肤和下皮组织,这时在其中插入套管,然后建立相应的手术通道[2]。这时将椎板下缘黄韧带附着的部分黄韧带咬除,此后对椎间盘进行开窗,使用常规明胶海绵体对其进行止血,然后防治相应的胶片引流条,然后逐层将切口关闭[3]。

观察组在患处旁开0.5-1cm的位置,插入相应的克氏针直达患者椎板,在C臂透视机确定之后,将克氏针抽出,然后留置探针。在穿刺位置为中心切出2.5cm的切口,通过扩张器将切口通过以Quadrant撑开,和相应设备进行连接,充分保留椎板的间隙。对椎板的下缘位置、小关节位置、黄韧带位置等进行清理,从而促使硬脊膜及神经根显露清晰,适当的对神经根内侧进行牵拉,对其进行充分保护,促使纤环裂口得以扩大,这时使用髓核钳将突出的髓核钳夹出。确定神经根松紧程度适当,确保神经管畅通的情况下,进行适当冲洗。后续处理同对照组。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对患者随访6月,观察VAP及ODI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2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选择(±s)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進行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评分均明显降低,ODI评分有也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VAS改善率、ODI改善率等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骨滑是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占据腰椎键盘突出的23%左右。如果患者椎间盘退变的时间过长,就有可能会造成腰椎滑脱现象。对这种患者实施动力片摄片检查,发现椎间盘存在显著退变者,其椎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异常活动[4]。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滑脱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能够保障椎骨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椎骨前滑的可能性,确保脊柱在各个方位的力学均存在稳定性[5]。

本研究为观察组采用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评分均明显降低,ODI评分有也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VAS改善率、ODI改善率等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两种手术临床效果相当,若病情相对复杂,则建议使用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

参考文献

[1]丛洋,芦建民.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02):243-247.

[2]张忠民,闫晓辉.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2017,(03):61-62.

[3]王居勇,王居强,王华,王宝宝,刘征宇,彭建光,张庆明,鲁世保. 腰椎间盘突出症阶梯式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心理状况调查[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28):5444-5447+5535.

[4]喻锋. 腰椎间盘突出与脊椎滑脱的力学关系和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03):253-255.

[5]邢震. YESS及TESSYS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09):91-93.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观察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普拉提斯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社区家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