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2017-08-09陈丽妹徐瑞芳

关键词:肺活量处方体质

陈丽妹,徐瑞芳

(1.福建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福建福州350122;2.闽江学院体育教学部,福建福州350108)



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陈丽妹1,徐瑞芳2

(1.福建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福建福州350122;2.闽江学院体育教学部,福建福州350108)

依据个体差异的基本原则,选择锻炼目的、时间、强度和频率四个纬度制定符合女大学生体质情况且易于执行的运动处方。选取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50 m速度跑及800 m耐力跑为实验指标,对授课前后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教学中执行合理有效的运动处方能有效提高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各项指标。

体育教学;运动处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

2014年,教育部发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把学生体质健康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须为学生开设体育必修课或选修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1]。因此,笔者尝试运用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这一手段对女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干预,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一、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的实验方案与实施

(一)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设计的生理学依据

1.50 m跑运动处方的运动生理学依据。影响50 m跑速度的四大因素为步幅、步频、反应时以及加速度,其中反应时和加速度是决定速度的重要因素。未经专业运动技能训练的女大学生在发令起跑时需较长反应时,而在起跑后的加速过程中则需要较长加速时间以达到最大速度,最后即将到达终点时,跑步者会有明显的减速。这一系列现象与生理学的反应机制有关:即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至中枢,中枢经传导至效应器引起兴奋,若机体的敏感性低,反应时就会长[2]。因此,制定50 m跑的运动处方应着重加强发令起跑反应时、加速度、最大速度后的持续跑以及冲刺阶段的练习,进而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50 m跑成绩。

2.立定跳远运动处方的运动生理学依据。决定立定跳远远度的三大因素为腿部肌肉的爆发力、摆臂配合、跳远起跳后的腾空轨迹。学生在立定跳远中易出现手脚不协调、腿部肌肉爆发力不足、空中运行轨迹不正确等错误技术动作。训练中可采用负重原地蹲跳、“抛物线”腾空原理、后效作用法等科学有效的方法以提高立定跳远成绩[3]。

3.800 m耐力跑运动处方的运动生理学依据。800 m跑属一般耐力性项目,常采用间歇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相结合。间歇训练法需规定练习强度、距离、间歇时间,间歇训练法更注重训练量而非难度。此方法对机体的运动能力要求较高,并可有效提高耐力水平。持续训练法应选用稳定的运动速度,不间断训练,运动强度要求低,持续时间长且连续,可提高心肺功能及有氧代谢能力。另外,进行800m耐力跑时,易出现“极点”的不良身体反应,所以应强调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

4.坐位体前屈运动处方的运动生理学依据。坐位体前屈是测量柔韧性的指标,而决定柔韧性的因素为运动器官的构成、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肌肉的伸展性[4]。柔韧性训练是学生测验的难点:其一,大学生对柔韧性训练方法缺乏了解;其二,柔韧练习会引起一系列难以忍受的疼痛。柔韧性可通过坐位体前屈指标来体现,坐位体前屈训练应以提高身体肌肉温度和力量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动态和静态循序渐进的方法为手段。动态训练法如踢腿、拉伸等;静态训练法如借助外力逐渐加大拉伸幅度保持关节肌肉收缩的姿势[2],从而有效提高柔韧素质。

5.肺活量运动处方的运动生理学依据。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再尽全力呼出的气体量,由膈肌与肋肌收缩产生[2]。肺活量运动处方主要是膈肌与肋肌的练习,吸气要注意体会胸腔充满气体的感觉,反复练习扩大胸腔的空间,通过膈肌与肋肌的呼吸练习来加大肺部的空气吸入量;呼气时,膈肌舒张、肋肌舒张,肋骨和胸骨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通过膈肌与肋肌的呼吸练习逐步提高肺部的空气吸入量。

(二)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的实施

授课前,先采集受试者各项指标数据,而后开展为时一个学期的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实践。课堂教学主要传授运动处方的训练方法和开展训练实践,课余时间增加2次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一个学期的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结束后,再次采集指标数据,并运用分析软件对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运动处方一周练习的频率为3次,每次训练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准备部分以800 m慢跑热身和关节拉伸练习为主;基本部分以跳远、50 m速度跑、800 m耐力跑各个项目的辅助练习为主;结束部分以仰卧起坐和伸展性练习为主。其中跳远辅助练习为5组原地蹲跳高练习、原地跳高度为20 cm的海绵垫练习,领会起跳后的“抛物线”原理并强调正确的手脚协调发力;50 m速度跑练习进行3组,注重加速度、途中跑与冲刺练习;结束部分进行3组不同次数仰卧起坐练习,每组次数为30次、20次、15次。

(三)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指标的测验方法

项目测试在热身活动和拉伸练习后进行。(1)肺活量测试使用肺活量测试仪,每位学生进行3次测试,取3次测试的最好成绩。肺活量测试前先进行膈肌和肋肌练习来增大胸腔容积,达到最大吸气量,呼气时匀速持续地将吸入的空气全部排出,通过吸气与换气的练习后再进行测试。(2)50 m跑测试应注重加速度跑和反应速度的辅助练习。(3)跳远测试之前进行8组原地跳高垫练习,垫子高度为20 cm,跳起练习过程中注意动作的协调配合,手臂摆动带动身体,往前、远方向起跳,该练习主要让学生掌握起跳的正确动作。(4)坐位体前屈测试之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以慢跑、踢腿及负重力量拉伸练习为主,负重拉伸练习时间为10分钟,充分准备活动后进行测试。(5)800 m测试之前先进行慢跑、拉伸、踢腿、高抬腿等相关身体适应性活动,减少在800 m起跑前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减少“极点”的反应以适应有氧练习身体可能产生的不适感。

(四)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的干预结果

体质健康测试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授课前后的具体变化,在一个学期的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后,学生的各项身体指标有明显提高,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的变化尤为突出(表1)。

表1 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授课前后数据比较

二、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分析

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结合了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物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在其干预下,女大学生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肺通气能力、速度素质、身体有氧耐力素质、腿部力量及弹跳能力、腹部力量、柔韧素质均有显著提高。

(一)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促进了女大学生脂肪代谢能力

BMI是目前国际上用来衡量人体胖瘦的一个重要指标,BMI下降的生理机制是运动后促进了脂肪代谢能力,提高了脂肪的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能力[3]。采用BMI指数衡量大学生身体胖瘦程度变化结果显示,在运用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进行干预后,BMI从20.30 kg/m2降低到19.92 kg/m2,说明女大学生身体体重在运动处方的干预下,增加消耗脂肪能量,提高了脂肪利用率,达到了减体重与减脂肪的效果。

(二)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提高了女大学生肺活量

肺总容量指肺部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肺活量是最大吸气后,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的大小因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的差异而具差异性。肺活量检测值低,说明机能摄氧能力差,肺活量强则能够克服多种因氧缺乏而带来的身体困扰和疾病,它是评价大学生心肺能力的重要指标。课程结束测试结果显示,经过一学期的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女大学生肺活量从3 450.37 mL增加到3 882.24 mL,肺活量有显著提高。

(三)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对女大学生速度跑的提高效果显著

50 m跑是目前用来测量速度的重要指标,而加速度与反应时是决定50 m跑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女大学生掌握速度跑的难点。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充分利用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物理学知识,帮助她们理解和运用50 m跑的加速度原理,掌握技巧进而有效提高50 m跑成绩。干预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干预前50 m跑成绩为(8.58±1.19)s,干预后为(7.87±0.52)s,表明大学生50 m跑的成绩干预前后有显著提高,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对提高50 m跑的成绩有重要作用。

(四)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耐力素质

800 m跑是衡量有氧耐力的重要指标。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将800 m耐力跑按照训练强度、时间、频率进行科学、有序地组合后,进行强化练习。因运动处方对于女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女大学生800 m跑经过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训练后,成绩由干预前的(3′40″±21″)提高到干预后的(3′33″±19″)(P<0.001),表明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的干预提高了有氧耐力,女大学生800 m跑成绩明显提高。

(五)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提高了女大学生弹跳能力

决定跳远远度的因素主要是跳远的动作要领、起跳的高度以及起跳后的飞行路线。运动处方进行综合起跳、身体协调摆臂、起跳后的路线等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女大学生基本掌握了跳远的技术要领。女大学生立定跳远干预前后成绩由原来的(1.88±0.18)m提高到(2.03±0.10)m,表明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对女大学生的跳远成绩影响显著。

(六)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可提高女大学生腹部肌肉力量

仰卧起坐用于测量腹部肌肉力量,是女大学生较为薄弱的项目。运动处方结合课余训练,以团队配合的形式,互相鼓励、督促训练。仰卧起坐的训练围绕肌肉力量进行,受试女大学生往往存在明显差异,在仰卧起坐的训练中“督促”实施显得尤其重要。女大学生干预前后的仰卧起坐成绩由原来的(40.75±9.12)次,提高到(46.77±9.72)次(P<0.001)。这说明训练效果显著,运用运动处方可以有效提高腹部肌肉力量。

(七)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对女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的影响

影响坐位体前屈的因素是柔韧素质,所以在运动处方教学过程中,一是采取团队互助,结合力量的练习方法;二是提倡柔韧训练应做好准备活动,进行慢跑、压腿、踢腿等练习,并保持肌肉适宜的温度;三是采取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练习导致运动损伤。运用运动处方式坐位体前屈训练干预后的结果显示,被试者成绩由干预前的(19.61±6.02)cm,提高到干预后的(22.78±4.92)cm(P<0.001),表明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效果显著。

三、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的实践价值

采用运动处方式对受试女大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教学实践,女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前后测试数据比较结果显示,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各项指标具良好效果。

(一)运动处方式教学优势

1.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质健康训练的积极性。运用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干预后,学生能掌握相关的训练方法并坚持有规律地锻炼,各项测试指标均有明显提高;运动处方因锻炼目的较为明确,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质健康训练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成就与乐趣,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明确的锻炼目标,进而有效提高其健康水平。

2.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方法简单易执行,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及针对性[5],易于学生接受,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运用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锻炼模式干预后,女大学生的各项身体测试指标、生理机能、综合身体素质以及各项机能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尤其是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柔韧性、心肺功能、耐力水平、速度素质、爆发力等指标。

3.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运动处方式体育教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为学生解答各方面难题及易出现的问题,更好地践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该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6]。

(二)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活动的启示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应引起各方面重视,体质健康锻炼不应局限于体育课堂,而应重视课外的体育参与。学校与体育职能部门应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大力倡导健康锻炼,并培养其终身锻炼的习惯。

1.倡导在课内外运用运动处方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干预。当前大学生对体质健康锻炼的方式了解欠缺,教师应在课堂上针对各类项目的具体训练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详细介绍具体锻炼方法与手段,课外积极督促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7]。只有坚持科学的锻炼方法,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才会有效提高。

2.加强体育教师的基本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体育教师应提高责任意识,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对“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人体解剖学”等理论课程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以便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科学有效的运动处方式教学干预措施[8]。教学中应积极进行体育健身相关理论的宣传,主动地推广体育锻炼的方法,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把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3.根据不同对象、不同人群特点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体育教学应根据不同个体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选择相应的锻炼项目和方法。同样,运动处方也应因人而异,注重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和个体差异,使体育教学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4.设立《体质健康测试标准》锻炼指导中心、俱乐部,督促大学生参与锻炼。根据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体育课程主要以选修课教学为主,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体质健康锻炼难以产生足够影响。职能部门应重视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基本特点,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增加或分配一定教学时数,为学生掌握运动处方训练方法提供基本条件。另外,学校可以组建健身锻炼俱乐部,普及科学锻炼的知识,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养成终身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

[1]季 浏,孙麒麟.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5-106.

[2]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233-250.

[3]邓 奎,杨 栋,熊曼丽.不同运动处方对促进大学新生身高增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7):97-99.

[4]许舒翔,李 斌,庄 弼,等.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及其实施效果[J].体育学刊,2014(11):38-43.

[5]金 川.基于自编运动处方的男性肥胖大学生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2):83-88.

[6]王军利.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5(1):70-73.

[7]陈玩辉,杨远平,林友彪,等.运动处方干预对青少年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105-109.

[8]陈立军,王 兴,王 茹.在多巴高原与平原分别实施有氧运动处方对肥胖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6):89-93.

(编辑:马川建)

2015-10-09

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4146S)

陈丽妹,女,讲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G807.04

A

1009-4784(2017)02-0056-05

猜你喜欢

肺活量处方体质
制作简易肺活量袋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人间处方
肺活量的故事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处方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肺活量测定用于无症状吸烟者气道阻塞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