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韭菜安全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下)

2017-08-09山东省农业厅

农业知识 2017年22期
关键词:毒饵蝼蛄白僵菌

山东省韭菜安全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下)

五、韭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韭菜疫病

(1)轮作换茬。栽培地、育苗地应选择3年内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地块。防止大水漫灌,雨季及时排涝,减轻疫病发生。

(2)培育健壮植株。如采取栽苗时选壮苗,剔除病苗。注意养根,勿过多收获,收割后追肥,入夏后控制灌水等栽培措施,可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3)束叶。入夏降雨前应摘去下层黄叶,将绿叶向上拢起,以免韭叶接触地面,这样植株之间可以通风,防止病害发生。

(4)收获时尽可能低割,注意清洁畦面。

(5)合理用药。收割后喷洒45%微粒硫磺胶悬剂400倍液。发病初期及时喷药,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也可用18.7%的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栽植时选用上述药液沾根均有效果。

2.韭菜灰霉病

(1)选用抗病品种,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抗病性。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注意养根。韭黄生产者,可在立冬后浇一次透水,直到停割不浇水,以防湿度过大。

(3)设施栽培注意适时通风降湿。通风量要根据韭菜的长势确定。刚割过的韭菜或外界温度低时,通风量要小或延迟通风,严防扫地风。

(4)清除病残体,每次收割后要把病株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病源。

(5)合理用药。发病初期,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重点喷洒在新叶及周围土壤上,隔7天喷l次,连喷2~3次。设施栽培韭菜,在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15%腐霉利烟剂于傍晚点燃放烟,每667平方米用量250~300克,点燃后密闭棚室至少4小时。视病害发生情况,隔7~10天施药1次,连施2次。本产品在韭菜上安全间隔期30天,每个作物周期最多使用2次。

3.韭菜软腐病

(1)选择抗病品种,种植细叶韭菜、大叶韭菜、阔叶韭菜、天津卷毛、马蔺韭、791韭菜等耐热、耐风雨的品种。

(2)设施栽培要控制好温、湿度,及时防治虫害,减少虫伤。

(3)合理用药。发病初期,喷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春雷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收割前7天停止用药。

4.韭菜锈病

(1)定植大田应选择肥沃、有机质较足的田块,定植前应浇透水。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千克,氮磷钾(16-8-18)的复合肥30千克。

(2)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3)合理密植,做到通风透光良好。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

(4)收获时尽可能低割,并注意清洁畦面。及时剔除病株。

(5)合理用药。发病初期,用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收割后喷洒45%微粒硫磺胶悬剂400倍液。

5.潜叶蝇、蓟马

(1)农业防治。适时灌溉,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越夏虫源,降低虫口基数;一般于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每667平方米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000千克,撒施后深锄,浇足封冻水,冻垡。

(2)物理防治。在田间每20平方米悬挂1块20厘米×30厘米的黄板和蓝色虫板诱杀害虫。

(3)化学防治。潜叶蝇要掌握成虫盛发期,及时喷药防治成虫,防止成虫产卵。成虫主要在叶背面产卵,应喷药于叶背面。在产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初期,可用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2500~3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幼虫要连续喷2~3次。防治蓟马可用25%的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000~6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6.蝼蛄

(1)农业防治。深翻土壤、精耕细作造成不利蝼蛄生存的环境,减轻危害;夏收后,及时翻地,破坏蝼蛄的产卵场所;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在蝼蛄危害期,追施碳酸氢铵等化肥,散出的氨气对蝼蛄有一定驱避作用;秋收后,进行大水灌地,使向深层迁移的蝼蛄,被迫向上迁移,在结冻前深翻,把翻上地表的害虫冻死;实行合理轮作,改良盐碱地,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可消灭大量蝼蛄、减轻危害。

(2)物理防治。①灯光诱杀。蝼蛄发生危害期,在田边或村庄利用黑光灯、白炽灯诱杀成虫,以减少田间虫口密度。②人工捕杀。结合田间操作,对新拱起的蝼蛄隧道,采用人工挖洞捕杀虫、卵。

(3)化学防治。①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1%~0.2%拌种,堆闷12~24小时后播种。②毒饵诱杀。常用敌百虫毒饵,先将麦麸、豆饼、秕谷、棉籽饼或玉米碎粒等炒香,按饵料重量0.5%~1%的比例加入90%晶体敌百虫制成毒饵。具体做法:将90%晶体敌百虫用少量温水溶解,倒入饵料中拌匀,再根据饵料干湿程度加适量水,拌至用手一攥稍出水即成。每667平方米施毒饵1.5~2.5千克,于傍晚时撒在已出苗的菜地或苗床的表土上,或随播种、移栽定植时撒于播种沟或定植穴内。制成的毒饵限当日撒施。③土壤处理。当菜田蝼蛄发生危害严重时,每667平方米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千克,对细土15~30千克混匀撒于地表,在耕耙或栽植前沟施毒土。

7.迟眼蕈蚊

(1)农业防治。①轮作换茬。种植韭菜的地块,忌前茬为百合科蔬菜,尽量推行3年以上的轮作。②合理密植。韭菜迟眼蕈蚊喜阴暗潮湿的环境,合理的密植能避免菜畦荫蔽,减少栖息的成虫。③加强水肥管理。韭菜怕涝,要做到“旱能浇,涝能排”。韭菜喜肥,但在施肥时应避免偏施氮肥,当虫害发生重时避免追施稀粪和硝酸铵。④及时覆膜。每次收割韭菜后,避免韭菜挥发气味吸引成虫产卵,要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待韭菜伤口愈合,再将薄膜揭掉。⑤水淹或干旱处理。环境过干或过湿均不利于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生长发育。保护地韭菜灌水时间为11月下旬和翌年3月初,露地韭菜在危害发生的春秋两季连续淹没菜畦2~3天,淹死幼虫。用竹签将韭根周围土壤剔除,营造干燥环境7~10天,以晒死幼虫,减轻危害,或者在初春解冻时,翻晒韭菜畦表土,使幼虫暴露于-4℃低温及湿度为60%环境下,2~3小时后韭蛆便死亡。⑥及时覆土。韭菜生长过程中有生理“跳根”现象,在韭菜根部覆盖细沙土1~2厘米,可阻挡成虫在根际土缝中产卵。早春或韭菜收割后,撒草木灰于韭菜畦面上,也可阻碍成虫产卵。

(2)物理防治。①灯光诱杀。依据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具有趋光的习性,可在韭菜地中直接安装日光或专用诱杀灯来诱杀成虫。将水盆置于灯下,诱使成虫逐光扑灯后落水死亡。②黄板诱杀。设施栽培中可根据成虫对黄色较敏感的习性,将黄色粘虫板平放于韭菜畦中,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诱杀。③糖醋液诱杀。依据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趋化特性,可用糖醋液进行诱杀,糖醋液配置比例为糖∶醋∶水=5∶1∶7.5,同时加入晶体敌百虫30克,每667平方米设置15个直径为20厘米的小坑,将配好的糖醋液倒入,及时添加新液。④覆盖防虫网。在韭菜未受韭蛆危害前,覆盖50目以上的防虫网可有效预防韭蛆的发生,减少农药的用量的同时不会影响韭菜的产量。

另外,臭氧对韭蛆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生物防治。①苏云金芽胞杆。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防治韭蛆有一定的效果,每667平方米可用8000Iu/毫升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6千克,或5亿/毫升微保久悬浮液10升灌根。②球孢白僵菌。每667平方米用150亿个/克球孢白僵菌颗粒300克撒施根部,防治效果较好。白僵菌的速效性差,韭蛆在感染白僵菌死亡的速度缓慢,经4~6天后才死亡,因此防治时需要提前防治。白僵菌与低剂量化学农药混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但不能与化学杀菌剂混用。③昆虫病原线虫制剂。将昆虫病原线虫制剂用水稀释进行灌根,使用量1亿条(4袋)/667平方米,间隔7天,连续灌根3次。注意在阴天或晴天早上9时以前或下午5时以后施用。④“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在韭菜株高达1~3厘米时,每667平方米随水冲施“新壮态”植物生长促进液10升,间隔7天,连续灌溉3次,具有防虫和增产效果。

(4)化学防治。①防治成虫。在迟眼蕈蚊始盛期,可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在行间喷雾防治,667平方米用量10~20克,在韭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0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②防治幼虫。A、灌根法。每667平方米用70%辛硫磷乳油350~550克,发现韭菜叶尖发黄、植株零星倒伏时,用卸去喷片的手动喷雾器将药液顺垄喷入韭菜根部,也可以随灌溉水施药,安全间隔期14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1次。也可每667平方米用20%吡虫啉·辛硫磷乳油500~750克,稀释后的药液浇灌韭菜根部,可视土壤墒情来确定用水量,安全间隔期10天,最多施药2次,施药安全间隔7天。B、药土法。上茬韭菜收割后第二天,每667平方米用50克/升氟啶脲乳油200~300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300克,与细沙土30千克搅拌均匀,撒施在韭菜根际附近,安全间隔期14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1次。 (山东省农业厅)

猜你喜欢

毒饵蝼蛄白僵菌
狼王洛波 (节选)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不同储存温度对白僵菌孢子活性的影响
白僵菌属分类研究进展
不靠谱的蝼蛄
白僵菌应用研究进展
高置式大容量毒饵站对东北农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
不同施药强度下赤腹松鼠的防治效果调查
白僵菌对酚类转化及僵蚕中4-O-甲基葡萄糖苷化产物的研究进展
浅谈毒饵站灭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