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

2017-08-09作者杨渝彭彤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制作 2017年12期
关键词:前台运维管理系统

作者/杨渝、彭彤,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互联网+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

作者/杨渝、彭彤,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思想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企业各部门各生产环节的连接,有助于企业的信息化和精益化管理,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运行必不可少的部分。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自动化设备的运维工作中,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监测和远程控制,使维护工作变得更加科学简便。本文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对自动化维护的智能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火力发电;余热回收;热效率

1. 概述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生产运行中的信息化设备越来越多,设备运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运行维护人员不但要估计企业的业务压力和设备运维压力,还要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避免工作失误的出现,因为在设备运维过程中一旦出现操作失误就很容易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常规运维方式中,运维人员往往把时间耗费在传统的理性巡检上,整个过程十分耗费人力,效果也不是特别好,并不能实现系统的全天候监测。而应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自动化运行系统实现自动化设备的自动监测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动化系统的运维效率,减轻运维人员工作负担,系统实现全天候监控,系统的运维效果大大提高。本文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自动化运维平台,对系统运维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基于互联网+的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

2.1 运维系统的用户需求

为了使企业的运维能力和运维效率得到提高,并且实现系统的远程监控,我们将互联网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自动化系统运维工作的业务处理、配置管理、报表分析以及日常巡检等工作。自动化运维平台需要维持服务的高可用,准确和及时的业务处理能力,使的传统运维工作的瓶颈突破,提高企业运维服务和系统运维效率。

为用户提供数据交互和供运维服务是自动化运维平台的主要功能,其用户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前台和后台是运维平台的两个组成部分,前台的功能往往面向IT工作人员,对原有运维人员的简单操作工作进行了取代,一些非运维人员并入平台的用户组,共同进行瓶体的运维管理工作。和用户的交互端在前端,把需求命令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收到请求后,进行命令的相应和事件的处理。通过对用户的权限分配,限制用户权限,用户登录名要和人员信息统一。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应提供基础运维工作和设备监控功能,对系统的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许多由运维人员进行的工作转由运维平台进行。[1]

2.2 自动户运维管理系统的网络架构

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的网络系统由内网和外网两个部分构成。内网在企业内部由内部员工使用,具有将强的安全性。而外网和互联网连接,其危险性较高,需要用户经过验证登录。考虑信息化技术和手机客户端发展,应考虑保留手机客户端接口,最终实现系统的多客户端登录和现场的移动客户端运维。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的网络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 1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的网络架构

服务器在内部网络中,内部不设置防火墙,可以通过核心交换机实现数据的直接通信。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在两台不同的机器上部署,系统的安全性提高,由于都在内网部署,网络内部的传输速度较快,整体性能较高。外网接口目前只支持设备状态的查看。[2]

3. 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结构的设计原则

设计平台结构的目标是形成投入低、可用性高和扩展性强的软件开发架构,应遵守内聚高。耦合低和交互最小化的要求,设计结构的优劣对整个系统的成败造成影响。系统的设计原则为:

(1)职责功能要独立

每个应用或功能模块的功能职责要单一,事件的处理要独立完成,功能职责内聚。

(2)功能不重叠

要保持互相分离的功能设计,各功能间不应有互相重叠的部分。

(3)业务功能的实用性要强

业务流程和功能特性要合理,要和项目的实际应用相适应。

(4)系统的可扩展性

在进行系统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对系统未来的功能增长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为今后的功能增加预留足够的接口,由于在功能开发过程中可能常常会遇到需求变动的情况,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处理,则很容易导致资金和时间的浪费,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对系统的可扩展性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3]

(5)功能的封闭性原则

为提高组建稳定性,系统的组建和对象应只对自身细节进行关注。

(6)未来规划的原则

系统的开发不是固定不变的,系统的结构设计应对系统未来的发展有足够的考虑,应选择更加先进和可扩展的技术。

(7)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的结构设计要保证足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取有力措施维持系统的可靠性。

4. 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

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 2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

(1)前端展示层。对底层数据采用ASP.NET的前端解决技术进行展示,从而促使和用户交互功能的实现。

(2)控制逻辑层。该层用于业务层和界面层之间调用的实现,把部分逻辑功能利用客户端技术转移到前端。

(3)业务逻辑层。该层负责整个系统的逻辑控制,对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定义,创建窗口、供系统的其他层次的调用。

(4)代理层。由于数据库被业务逻辑直接调用存在安全隐患,为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而创建了代理层,访问数据时通过代理层进行,则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之间就成为黑盒,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5)底层数据库。为微软的SQLServer 数据库。

4.1 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整个系统的功能由前台和后台功能组成,用户需输入登录信息进行身份验证以后才能进入系统,成功登录以后,系统会根据登录身份信息,自动分配用户操作权限。

4.2 系统前台功能设计

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的前台功能设计如下图所示。

图3 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前台功能

企业内部员工是系统前台功能的使用者,登录人员需先向系统申请登录帐号和密码,系统成功录入后方可登录,系统的运维界面分为个人信息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两部分。

(1)个人信息管理。即用户利用系统的账户管理功能,对个人业务权限情况和个人基本信息进行修改。系统管理员可以对其他用户的资料进行修改,同时对用户权限进行设置,使得用户在自己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

(2)系统的运维管理。抓哟包括脚本、资源、操作以及监控的管理。用户可以利用系的脚本管理功能把功能脚本传输到数据库,在需要时执行。资源管理提供了资源分配和修改的操作。操作管理提供了操作进程的查看界面。监控界面对所有服务器监控,当有有故障发生时自动采取应对措施,并将故障通知运维人员。用户可以通过监控平台随时了解系统运行情况。

4.3 系统后台功能设计

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的后台功能如下图所示。

图4 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的后台功能

(1)操作记录统计功能,记录运维人员的操作记录,从而在故障发生时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

(2)系统日志统计功能,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并保存工作日志。

(3)报告分析管理,根据日志关键词和匹配值生成分析报告。

(4)运维工作实施,执行系统运维操作的实现。

(5)SNMP 监控,对系统运行环境进行监控。

(6)SNMP 报警,将系统故障推送到客户端。

(7)远程控制台,对虚拟机进行远程控制。

(8)脚本推送,在接受命令后,把脚本推送到服务器。

(9)模板管理,提供模板的新建、修改、查询和删除功能。

(10)使用帮助,提供系统使用方法的说明。

4.4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在专用数据库服务器上部署数据库,数据库使用SQLServer2008,数据逻辑根据系统和功能设计建立。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包括用户管理表、用户信息表、用户组表、运维申请流水表、虚拟机表、管理员表、报告信息表、脚本表以及申请表信息。

5. 结论

本文根据系统需求设计了基于互联网的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总体结构和系统开发结构设计,功能结构主要包括客户前台和后台设计。系统结构划分根据层次接结构进行。根据系统结构对系统逻辑结构进行定义。最终根据需要配置系统数据库,并对系统功能扩展和备份进行充分考虑。

* [1] 梁万龙.探索自动化Web安全运维[J].计算机安全,2012,(12):58—60.

* [2] 吴正国,周治国.自动化运维操作监控审计技术的探讨[J].电子技术,2011,(10):40—42.

* [3] 桂林.数据中心自动化运维平台建设方法[J].中国电子商务,2014,(11):79—80.

猜你喜欢

前台运维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高速公路智能运维平台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智能+时代的新运维
——2019(第十届)IT 运维大会特别报道
庞鲜、卢栩枫室内设计作品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庞鲜、周衍耀室内设计作品
孟晚舟:从前台打杂到华为副总裁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