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2017-08-08谢荣见徐斌秀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贡献率方差人力

谢荣见,徐斌秀

(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芜湖241000)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谢荣见,徐斌秀

(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芜湖241000)

该文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对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合因子分析法,提取了教师教育经验程度、教学课程内容、学生主动合作水平、师生互动情况、学生学业挑战度等5个公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2.898%、14.516%、12.003%、11.175%、8.980%,并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强化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师生互动频率、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支持力度等4个方面给出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因子分析;学习性参与

1 引言

随着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越发彰显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中心已经取代以“事”为中心,不再是人随物动,而是物随人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管理经济类专业基础课,通过选、用、育、留各个环节培养和开发第一资源的“人”。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类问题,诸如学习挑战性不够、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差、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

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一般都是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展开分析,例如郭巧云强调体验式学习在课程学习中的运用和重要性[1];张霞提出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2]。大多数学者都是将理论如何运用到实践性教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如案例教学运用、能力培养为导向、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很少从实证调查角度用数据分析课程教学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应权重。本文在学习性参与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证调查中的因子分析法解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因素,并从教学不同主体角度提出解决问题对策。

2 研究设计

本项目是从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两个专业学生学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结束后开始全面调查的,共发放问卷214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问卷回收率92.52%。

2.2 研究变量设计

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满意度调查;第三部分是提升课程教学建议。问卷中有关教学满意度的选择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根据选项“很符合、较符合、符合、不符合、很不符合”分别赋值“5、4、3、2、1分”,并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

学生学习性参与理论是现代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而应运而生的理论,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学生主动性参与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主要的测量工具包括NSSE和CSEQ,其中NSSE运用最广,主要从学业挑战度、积极与合作学习、师生互动质量、环境支持度等维度进行测量的。本项目的课程满意度调查是基于NSSE基础上进行修正的,共设置了25个指标来考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如表1所示),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公因子,针对每个因子的权重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学改善建议。

表1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水平测量指标表格

3 研究过程

3.1 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男生有144人,女生有154人,其中,大二有96,大三有102人。

3.2 KMO和Bartlett检验

2.4 花果管理 盘克汉姆梨的花粉香味淡,不易吸引蜜蜂等昆虫传粉,通常采用人工授粉或机械喷粉。开始人工授粉的适宜时间是30%的花开放时,授粉时梨花与苹果花不同的是要以边花为主,每个花序点授1~2朵。也可以在全园梨树50%的花开放时机械喷粉。花粉液配方:0.2%尿素+0.3%硼砂+0.01%花粉+0.3%白砂糖。花后及时疏果,每隔20 cm留1个果,或保证40个叶片以上留1个果。

任何实证方法运用的前提都需要判断该方法的适用性,这里采用最常用的KMO和Bartlet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测算的KMO值为0.928,Bartlett球形度为0.000,说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好,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2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3.3 因子分析过程

通过因子分析,解析出权重较高的公因子即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设定特征值大于1,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提取了5个因子,共解释原有变量方差69.573%(如表3所示)。因子旋转后,在10次迭代后收敛,公共因子没有改变,仍然是5个,只是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度。其中:

W5、W10、W11、W12、W13、W14、W15、W16与公因子1之间相关系数较高,方差贡献率为22.898%,可定义为:教师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W1、W2、W3、W4、W6这几个指标与公因子2之间相关系数较高,方差贡献率为14.516%,可解释为:教学课程内容;W17、W18、W19、W20这几个指标与公因子3之间相关系数较高,方差贡献率为12.003%,可解释为:学生的主动合作水平;W21、W22、W23、W24、W25这几个指标在公因子4上有较高的负荷,方差贡献率为11.175%,可解释为:师生互动情况;W7、W8、W9与公因子5之间相关系数较高,方差贡献率为8.980%,可解释为:学生学业挑战度。

表3 25个指标解释的方差贡献度

3.4 数据结果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评价因素有五个公因子包括教师教育经验丰富程度(W1)、教学课程内容(W2)、学生主动合作水平(W 3)、师生互动情况(W4)、学生学业挑战度(W5)。

(1)教师教育经验丰富程度在五个公因子中所占比例为32.91%,方差贡献率22.898%,影响力最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个人特性三个方面,它包括8个指标因素,分别为教学内容条理清晰、教师给出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语言流畅、讲解生动、理论联系实践、提供补充材料、讲解内容体现最新动态、授课效果好等方面,其中语言流畅、讲解生动、讲解内容体现最新动态、授课效果好是评价教师教育经验丰富的首要因素。

(2)教学课程内容所占比例为20.86%,方差贡献率为14.516%。教学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它包括5个因素,分别为学习目标明确、课程内容结构清晰、课程时间和建议明确、内容难易适中、教材知识体系完整等方面,其中前三个指标权重较高。

(3)学生主动合作水平所占比例为17.25%,方差贡献率12.003%。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主体积极的配合,它包括四个指标:知道如何交流、有必要增加交流、如何获得帮助、能够规划学习,其中知道如何交流、如何获得帮助是影响主动合作水平高的关键因素。

(4)师生互动情况所占比例为16.06%,方差贡献率为11.175%。该因子包括互动有效指导学习、讲解问题能力、组织讨论能力、提供思考和练习问题、及时答复学生问题等5个方面指标,其中组织讨论能力和提供思考和练习问题所占的影响因子权重较高。

(5)学生学业挑战度影响因子最小,所占比例为12.9%,方差贡献率为8.980%。学习内容的巩固需要适当的课间和课后练习,包括找到学习资源、课后练习的帮助性、课程作业考察学习情况三个方面指标,其中课程作业考察学习情况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4 研究建议

4.1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根据因子分析可知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个人特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三大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招聘、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教师。1)招聘教师人才。除了关注教师的硬件条件如学历、科研水平、个人经历,还需要关注教师的软性条件如个人特性等,通过各种情景模拟等面试方法测评和甄选出善于把握学生心理、具有亲和力、语言表达流畅和幽默的教师。2)培训和开发在职教师。理论水平提升包括鼓励在职硕士老师继续求学深造;要求每年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网络培训;组建教师团队,鼓励合作学习;鼓励教师定期进行最新的研究专题讲座等。实践能力提升包括:鼓励教师到各类实践平台锻炼,丰富管理经验;加大产学研合作深度,促进教师融入社会,不断转化自身科研价值;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比赛;定期进行教学比赛,观摩教学比赛;一对一的帮扶政策等。

4.2 强化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作为高校教育的核心主体,一切的教育政策和行为都是围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而制定和开展的。学生要化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积极参与到学校的任何课程学习和学校各类管理实践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如积极主动参与任课老师的各类项目化学习任务,对于学习积极性较高和较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罚措施,提高大学生专业理论认知能力;开展各类情景模拟,如项目组成立、组织结构设计、招聘与培训计划制定、团队成员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制度设计、各种面试方法模拟等;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好社会目标等。

4.3 提高师生互动频率

师生互动频率高低直接决定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转化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其方差贡献率为11.175%。加大任课教师与学生课堂内与课堂外互动频率。课堂内互动可以通过各类情景模拟等形式进行,课堂外互动可以增设学生定期去教师办公室进行各类讨论、强化教师导师制的执行力等。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各类比赛频率。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包括横向产学研项目和纵向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进行各类学科和实践比赛,学生可以从参与中得到锻炼,提升综合能力。

4.4 加强学校硬件和软件支持力度

学校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大平台,更多的职责是出台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各类管理政策和措施,加强硬件和软件支持。如允许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设的各类形式,包括室内和室外,创造良好的情景环境,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增设各类平台和途径,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各类管理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管理思辨思维等。

[1]郭巧云,李友德.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2):133-135.

[2]张霞,胡建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薪酬管理”实验教学体系创新设计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201-211.

责任编辑:建德锋

An Em pirical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of Human ResourceM 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Taking AnhuiPolytechnic University asan Examp le

XIERongjian,XU Binxiu

(AnhuiPolytechnic University College ofManagementPolytechnic,Wuhu 241000)

Curriculum teaching level isone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measure thequality ofcollege stu⁃dents’training.Tak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combined with factor analysismethod,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 resource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factors questionnaire of the businessman⁃agementand human resourcesmanagementmajor students,extract five factors of the experience of teacher edu⁃cation,curriculum content,students’initiative cooperation level,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academic challenges,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s were 22.898%,14.516%,12.003%,11.175%, 8.980%,give four aspects of suggestions of improving of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learning ability,improving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frequency,strengthening the support of school hardware and software.

human resourcemanagementcourse;factoranalysis;learning participation

G962-4

A

2016-12-28

安徽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5jyxm49);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13JYXM109)

谢荣见(1973-),男,安徽省安庆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产业集群和区域自主创新。

猜你喜欢

贡献率方差人力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概率与统计(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方差越小越好?
计算方差用哪个公式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方差生活秀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