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化学应试策略及对策

2017-08-08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化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原理命题考查

四川 罗 泉

高考化学应试策略及对策

四川 罗 泉

如果说解选择题的关键是“仔细”,那么非选择题则是智慧和胆识的较量,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不求“面面俱到”,却要“笔过留分”,知道取舍是很明智的。近几年全国卷非选择题多采用以新颖、鲜活的真实情境为背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融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化学实验等于一体的综合考查方式,尤以无机综合题为甚。非选择题中充分体现:“应用性”——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问题(包括环境、能源等)作背景;“新颖性”——全新的信息,一定是学生没有见过的,涉及原理、实验手段等;“综合性”——往往包含无机(甚至包括有机)、实验、计算等;“适度的探究和开放”——是实验题目考查的趋势。

一、实验探究题的命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1.命题形式

实验题考查的呈现形式主要是以元素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为载体的探究为主,涉及分离、除杂、鉴别、仪器装置及基本操作、原理分析、评价、数据处理或以上各项的综合考查。

2.常考考点

①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名称、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洗涤、连接与气密性(漏液)检查,溶液的配制和稀释,试剂的取用和保存,试纸使用,一般常见事故处理,关于“沉淀”三实验等]

②常见气体的制备[包括所用试剂名称、用量,仪器选择、连接(安装)、用途,反应原理,除杂、干燥、收集方法,尾气处理等]

③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根据“特征阴、阳离子、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特定实验事实”进行检验)以及分离和提纯方法(常用“溶解、过滤、洗涤、萃取、分液、蒸馏、分馏、结晶、洗气、渗析、升华”等方法及其所用仪器的名称、作用等)

④化学实验方案(性质实验方案、制备实验方案、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安全性:保护人身、保护环境、保护仪器。可行性:条件允许,效果明显,操作正确。简约性,做到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⑤定量实验(配制溶液、中和滴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物质组成及元素含量、转化率、产率测定)

⑥化学探究性实验(原理准确,方案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相匹配)

⑦实验条件控制(对比实验)与数据处理(计算)

3.命题趋势分析

以物质制备(全国卷有机素材重现率高)为载体,涉及实验设计、探究、评价等,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题的解法没有固定的格式。解这类题时,只要从实验原理入手,结合具体实验题目的特点,根据题给信息,认真审题,抓住题眼,就能很快地理顺解答的思路和方法。如变量探究问题解答,往往通过表格考查变量探究,解答时应保证其他变量相等,只有一个变量发生改变。总之,要将“实验原理”的理解作为解实验题的突破口,注意题目“导向信息”,即试题的题干或问题中所给出的陌生的知识、图表、装置图、附加条件等,如实验题中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试剂加入顺序和方式等都是在审题时要特别剖析的内容,对解题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同时要注意一些基本实验操作的准确完整规范表达,“细节决定成败”。注意产率或质量分数计算的准确和单位的标注。

二、无机化工流程图题

1.命题形式

无机化工流程图题的设计涉及工业技术、实验技术、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和基本反应规律、反应条件的控制(温度、pH、投料比等)能量问题、绿色化工等。解答这类试题的起点是会识别流程图[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反应物),箭头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物质和副产物),返回的箭头一般是指被“循环利用”的物质];关键是会利用题给新信息,正确运用原理,一般要思考以下问题:生产的目的、设计的原理、生产流程的作用等;化学反应条件控制的原理;实验基本操作;资源的回收和利用;“绿色化学”生产、环境保护等。注意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技巧的运用,特别要注意化合价的变化规律的运用。

2.常考点及解题规律

3.命题趋势分析

本类型题以实际生产化学流程为线索,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各模块知识。能力要求较高,读懂信息和图象能力要求高,特别是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或化学问题的能力。试题整体观念难度较大,区分度较好。但各步设问还是有一定的梯度。化学流程一般会简单,不会涉及过多的化工设备和操作,化学计算可能还是以化学方程式和守恒计算类型为主。

三、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1.命题形式

往往以一具体可逆化学反应为载体,有机或无机化学反应都有可能,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综合运用的能力。有图有表,主要以判断、推理、计算等形式出现。综合运用能力较强,迁移与模仿所学知识,适度创新。

2.常考考点

①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电化学、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②速率(反应速率的表达计算、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③平衡(平衡状态的特征及K的计算、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象的分析和判断)

④溶液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并常与计算有机融合)

⑤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等解释实际问题

3.命题趋势

总体趋势,深入、定量化考查反应基本原理,反应原理中的定量内容是新课程教学中的新增知识点,也是高考化学试题中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很多材料和事实是通过图表信息出现,从往年的试题来看,由于图象和表格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往往是隐含的,考生必须将观察图表的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才能发现其中的有关规律并提取到有用信息。影响难度的主要因素有:①考查意图间接;②数据比较复杂;③除了数据比较复杂之外,常引入新的情景信息,甚至需要进行量纲的转换。如:如何厘清速率与平衡的关系?如何在陌生的信息面前,通过观察、归纳信息的特点,发现其本质并与所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是否具备较强的数学工具转换能力,确保化学知识层面弄明白了以后,能够计算出正确答案。又如,“溶度积的计算”考点:溶度积的计算也属于必考题型,计算的数值运算量较大,而且常常用到指数、对数进行运算。对Ksp的内涵理解非常透彻才可以做好这类题目。

所以公式化和模型化是解决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目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这几年的原理试题,不管难度大小,都是围绕着最核心主干知识点展开的。从试题的表面看是千变万化的,但变的只是题目信息的呈现方式,不变的是学科思想和核心主干考点。

四、选考模块

(一)结构综合题命题特点和趋势分析

1.命题形式

保持题型的相对稳定,近四年高考中均是在物质结构、元素化合物、反应原理综合的基础上,考查物质结构与元素化合物相关知识;而在物质结构知识的考查上,主要是以依托元素周期表(律)知识的元素推断为切入点,重点考查物质基础结构知识内容;最后一问常常考查晶胞及计算,若空间想象力及计算能力较弱,该部分较难得分。

2.常考考点

①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1~36号元素)或价层电子轨道示意图(s、p、d轨道)

②化学键及晶体类型判断[四大晶型、三大键型(含配位键、σ键和π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③原子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及分子空间构型(正四面体、四面体、平面四边形、三角锥形、平面三角形、V形等)判断

④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及电负性递变规律、大小判断及其应用

⑤利用晶体结构知识[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晶格能、范德华力(含氢键)及化学键键能大小、等电子体理论等]解释物质性质(酸性强弱、稳定性大小、熔沸点高低、溶解性大小等)

⑥典型原子晶体(金刚石、单晶硅、二氧化硅)结构特征及其与性质的关系

⑦晶胞原子数目计算、晶体组成(化学式、中心原子配位体、配位数)判断、(晶体)物质密度、微粒间距的计算

3.命题趋势

(二)有机化学命题特点及趋势分析

1.命题形式

给出已知反应(新信息)+框图转化图。

2.常考考点

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有机物分类、官能团、有机物命名、鉴定有机物物理方法(各种谱图)、原子共面、化学式书写、同系物、同分异构体概念及“等效氢”等]

②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判断(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加聚、缩聚反应)

③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含限制条件,有时写出“顺反异构”体)

④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掌握结构即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⑤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反应条件,应用知识迁移、类比分析方法)

⑥有机合成(利用题中信息及常见有机合成规律)

⑦有机化学实验

3.命题趋势

此题以常见的有机药物或中间体,以及天然物质的合成为素材情境,考查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反应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化,在反应形式上双官能团成环的反应依然可以重点关注。大体仍然是官能团、反应类型、命名、结构简式的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的设计。可能考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官能团的保护问题、含氮有机物的合成及性质等。

综上所述,现在的高考不再强调知识的宽带和复杂性,而是强调学科的核心素养,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应试也是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思维、严密的思考,高考的选拔性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因此我们准备高考更要注重做题的质量,而不是做题的数量。做题中要建立自己的解题思维模式(如平衡三段式计算、框图题流程模式和猜想验证等),做题后注意总结反思(反思知识、反思方法和技巧、反思解题步骤、反思出题构思、反思解题规范、反思对解题得分的有效性等),领悟审题技巧,坚持限时训练,保持对题的敏感,从而真正提高解题能力,从容应对高考。

(作者单位:四川省汶川中学校)

猜你喜欢

原理命题考查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