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吸引北京投资和项目的特点与对策建议

2017-08-08周彩云周立群

天津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武清区滨海新区资金

◎文/周彩云周立群

天津吸引北京投资和项目的特点与对策建议

◎文/周彩云周立群

2014年-2016年的数据显示,北京已成为天津吸引内资的首要来源地,引资总量不断提升。各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态势良好,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格局。本文建议:把握北京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去向和外扩特点,找准承接与对接的着力点。积极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新形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深度对接和功能有效互补。精准承接目标,明确责任清单,以龙头企业和重大平台项目为重点,提升招商引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立足功能定位,发挥各区的比较优势,在吸引北京资源和项目的同时激活内部要素,提升产业能级。

北京投资;承接产业;协同发展

一、天津已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

(一)引资总量不断提升,北京已成为吸引内资的首要来源地

从2014年到2016年,天津引进北京的项目和投资总量不断上升。2014年引进北京投资项目538个,到位资金总额1230.5亿元;2015年引资项目略有减少,但到位资金总额比上年增长13.5%;2016年,引进北京投资项目970个,到位资金总额1699.64亿元,比2015年增长21.7%,天津吸引北京投资呈加速上升态势。

与此同时,来自北京的投资占天津引进内资总额的比重不断提升,从2014年的占比34.18%,上升到2016年的37.47%。其中,在滨海新区的投资已占到新区吸引内资的四成左右,北京已成为天津内资引进的首要来源地。

(二)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投资持续增加,超亿元项目占比大,民企投资比重高

北京在津投资项目与资金主要流向服务业,且比重不断增加。三年来累计引进北京服务业项目1318个,到位资金2944.05亿元,占北京全部在津投资项目与到位资金的近七成,而且该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服务业项目占北京在津投资项目比重从2014年的56.9%上升到2016年的79.2%,到位资金占比也从2014年的66.5%上升到2016年的71.5%。调查显示,天津已成为北京功能疏解和优质资源投资的重要承接和对接地,来自北京投资和优质资源也为天津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注入了新的动能。

其次,超亿元项目不断增加且比重大是北京在津投资的另一特点。2014年,北京在津投资超亿元项目为170个,2016年达到207个。近三年累计超亿元项目540个,占北京在津投资项目的28.3%,到位资金为3992.77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92.28%。

再次,引资结构呈现民重国轻特点,民企投资比重高。2016年,吸引民营企业项目900个,到位资金1031.65亿元;国有项目65个,到位资金605.59亿元;民企投资项目数和到位资金额分别占北京在津投资的92.78%与60.7%。

二、各区引资势头好、布局新、特色鲜明

(一)滨海新区是吸引北京优质资源和投资的最大集聚地

快速发展和良好的投资氛围使得滨海新区成为北京在津投资的主要流向地。从2014年到2016年,滨海新区累计引进北京项目656个,到位资金总额1268.10亿元,占北京在津投资项目与到位资金的三成左右,远高于其余各区。

由于天津西部城区位于京津交界的中心点,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与投资输出中具有区位的优势,近两年招引北京资源和项目的数量和投资额快速增加,滨海新区的项目重和到位资金比重有所下降。2014年,滨海新区对北京的引进项目与到位资金分别占北京在津投资的40.89%与31.22%;到2016年项目与到位资金占比进一步下降到30.72%与21.81%。

表1 北京在津投资项目及到位资金情况

表2 北京在津投资服务业项目与到位资金情况

表3 北京在津投资超亿元项目与到位资金情况

导致滨海新区招引北京投资比重下降的原因有二。一是近两年中心城区和西部城区承接和对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力度大、途径新、措施实,其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二是滨海新区吸引多是高端项目,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医疗与教育机构及高端制造和新兴产业,大项目较多。

(二)武清区是引进北京投资项目的第二大区域,且吸纳效应有强化趋势

武清区位于京津交界的中心点,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方面的区位优势凸显。从2014年到2016年,武清区累计引进北京投资项目344个,占北京在津投资项目的18.05%,是天津引进北京投资项目的第二大区域,也是各类机构和投资商最为关注的区域之一。

近三年来,武清区的引进项目数和到位资金额占北京在津投资的比重呈增长态势。2014年其项目和到位资金占比分别为12.08%与4.27%,2016年二者上升为24.74%与6.39%,武清区的引力日益强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是武清区发展的战略机遇,欲成为天津新的发展高地,需加快构建和完善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争取北京项目的加速落地和集聚。

表4 各区累计引进北京项目和到位资金占北京在津投资比重及排名

表5 滨海新区引进北京项目及到位资金额情况

表6 武清区引进北京项目及到位资金额情况

(三)宝坻区引进北京项目覆盖三次产业,资金到位额仅次于滨海新区

宝坻区位于京津双城联动发展的前沿,又是京津和京唐发展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承接北京投资输出方面区位优势明显。2014年到2016年,宝坻区累计引进北京项目173个,占北京在津投资的9.08%,累计到位资金576.43亿元,占北京在津投资的13.32%,高于武清区,仅次于滨海新区。

从引资结构看,宝坻区引进项目覆盖三次产业,既有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工业,也有科技与信息服务、商贸等服务业。由于宝坻区的土地资源丰富,农业种植面积较大,还吸引了部分北京农企来投资,引进农业项目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是宝坻区的一大特色。

(四)中心城区是引进现代服务项目的重要区域,项目类型与自身功能定位一致

中心六区空间面积虽小,但商务、交通、文化和教育资源丰富,各项配套设施完善,人才的集聚度高,具有招引优质资源和高端人才的环境优势。2014年到2016年六区累计引进北京项目241个,到位资金1085.93亿元,分别占北京在津投资的12.64%和25.1%,是北京在津投资服务业的集聚区。“服务引资、环境引智”也为老城区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能。

中心六区项目引进的重点和路径各具特色,并初步形成了科技、金融、商贸、文创等相对集中的产业集群。近三年来,和平区累计引进北京项目29个,到位资金总额114.64亿元,主要集中于金融、餐饮与高端零售业;河东区引进项目41个,到位资金177.26亿元,主要涉及金融、物流、科技与信息服务及能源产业;河东区将土地项目建设与产业引进结合起来,其不少引进项目兼有房地产投资与产业投资的双重特征;河西区引进项目50个,到位资金213.15亿元,主要集中于房地产、金融与文化产业;南开区引进项目55个,到位资金196.61亿元,主要集中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信息与金融业;河北区引进项目53个,到位资金263.9亿元,主要涉及房地产、物流与商贸业;红桥区引进项目13个,到位资金120.38亿元,主要涉及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与互联网产业。

表7 宝坻区引进北京项目及到位资金额情况

表8 中心六区引进北京项目及到位资金额情况

表9 环城四区引进北京项目和到位资金额情况(2014年-2016年)

总体看来,中心六区的引资项目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各区引进项目的产业类型大致符合“金融和平”、“金贸河东”、“商务河西”、“科技南开”、“创意河北”、“商贸红桥”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定位;二是房地产投资项目较多的区域,其到位资金额也比较高,如河西区和河北区。

(五)环城四区引资活力足,资金到位额占比呈增长态势

环城四区比中心城区更具成本和空间优势。三年来,四区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在招商引资方面推出诸多新的招数,累计引进北京项目349个,到位资金834.9亿元,分别占北京在津投资的18.3%和19.3%。引资到位资金额占北京在津投资的比重呈增长态势,由2014年20.87%,上升到2016年的22.81%。

东丽区引进项目突出“科技”与“高新”两个特点,主要集中于科研院所、研发中心以及技术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西青区则集中于商贸、高端制造以及科技与信息服务业。津南区是环城四区中引资规模最大的,仅次于滨海新区和宝坻区,其引进项目主要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与高新技术产业。北辰区引进项目主要涉及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与科技服务业。总体看,环城四区吸引北京投资是基于已有的载体或围绕本区的支柱产业展开的,对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带动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蓟州区引资势头强劲,但宁河区、静海区引资成效不明显

2014年到2016年,宁河区和静海区累计引进北京项目均为33个,到位资金分别为107.51和86.73亿元,是引进北京项目和到位资金最少的两个区。而蓟州区与北京接壤,其抓住生态涵养区的定位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东移的机遇,加大了吸引北京资源和项目的力度,三年共引进项目77个,到位资金172.33亿元,是宁河区和静海区的总和,除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等项目外,休闲旅游成为其项目引进的一大亮点,这也为其绿色发展和旅游城区的建设注入了活力。

三、加大吸引北京资源和项目的建议

(一)把握北京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的去向和外扩特点,找准承接与对接的着力点

一方面,要把握北京转移产业、外移市场、腾退空间、外疏功能、搬迁机关的机遇,搞清楚北京正在聚力建设“三大科技城”和文化中心的布局特点,找准承接和对接的项目源和投资方。另一方面,应追踪和把握科技、金融、商贸总部的新布局和新需求,找准服务总部的环节和着力点。集聚于北京的许多总部已将天津作为其功能延伸、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扩展的重要基地,各大总部试图借助天津自贸区提高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在寻找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中的资金新投向,并在谋划生态补偿、产业转移等基金的筹集与运作;建筑工程商和房地产商在追踪和探寻城乡新布局中的新工业园区、生活园区和生态项目的落地点;电信和网络公司在酝酿互联互通中的“一卡通”和更大范围的便捷网络。这些市场主体的需求和谋划也是天津市各区承接和对接的着力点。

(二)积极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新形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深度对接和功能有效互补

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是新的发展方式,应根据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时序和重点,积极探索和总结有效协同合作的新模式、新形态。从近两年的实践看,天津各园区的一些协同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如平台模式(通过搭建和整合交易或服务网络来促成协同)、项目模式(围绕承接重点项目开展合作)、对接模式(两方或多方将相关业务异地链接、共同发展)、借壳模式(借龙头企业和品牌的授权和市场网络,做强自身产业或延伸功能)、共建模式(以各自优势补对方短板,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助力模式(他方为主,我方助力或支持援助他方发展)、吸纳模式(凭借政策新、服务优、生态好的优势吸引外部资源集聚)、融合模式(在项目合作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互惠)等等。

(三)精准承接目标,明确责任清单,以龙头企业和重大平台项目为重点,提升招商引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吸引北京优质资源时要精准到集聚何类产业?是产业链条的上游还是下游?什么类型的业态?各类园区要深化与央企合作,把握央企和总部新一轮结构调整和投资布局,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以及高水平创新型企业。招商引资部门在精准承接和对接目标的同时,要明确招商实施方案与指标,将招商责任与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实现由“多元招商”向“精准招商”、“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招商引资”向“招商引智”的转变。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的高端项目,发挥项目对人才的带动作用,实现项目与人才的有机对接。

(四)立足功能定位,发挥各区的比较优势,在吸引北京资源和项目的同时激活内部要素,提升产业能级和服务水平

滨海新区应继续发挥其先进制造研发集聚的产业优势,承接北京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端制造业转移;发挥自贸区金融开放的政策优势,承接北京金融服务业转移,创新金融业态,推进金融改革;发挥海空两港的区位交通优势,承接现代物流业的转移,提升物流业的集聚效应。武清区、宝坻区等区则应继续发挥其地缘优势,依托已有的载体,积极承接北京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的转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中心六区应发挥其环境和服务优势,积极承接北京的金融、科技与信息服务、商贸及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转移,提升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和水平。同时,在引进首都优质资源和项目时应注重通过外部要素激活内部要素,让区位优、资源特、成本低等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通过引进北京优质资源和好项目激活内部要素并推动自身机制创新,使招商引资与本地主体的培育对接。适应这一要求,各园区应加大培育和提升本地企业和机构的承接和对接能力,营造更好的内部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虞冬青

F127

A

1006-1255-(2017)06-0003-06

周彩云(1983—),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邮编:300222

周立群(1951—),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邮编:300071

猜你喜欢

武清区滨海新区资金
天津滨海新区 率先建立防返贫资金池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Element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天津武清区PM2.5与气态污染物SO2及NO2污染特征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蓝白领公寓盘活与统筹
外媒关注天津危险品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