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2017-08-07粟元文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蓝耳狂犬耳病

粟元文

(四川省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农科系,四川 南充 6370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粟元文

(四川省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农科系,四川 南充 637000)

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所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各种日龄的猪只均可感染,临床上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的呼吸道症状为该病的主要特征。绵阳市某猪场仔猪培育场在2017年4月初开始发病并相继发生死亡,死亡率较达10%,经临床初步诊断、病理剖检及实验室PCR诊断,确认本病为高致病性蓝耳病。本病发生后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控制继发感染及搞好基础免疫等综合防治措施,死亡率迅速减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仔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诊断;防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987年在美国初次发现,并呈地方流行性。1990年起先后在美洲、欧洲、大洋洲与太平洋岛屿、亚洲等国家和地区蔓延。目前在世界上的主要生猪生产国均发现了PRRS。我国从2006年5月以来,大部分省区先后爆发了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特点,即猪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现已成为危害养猪业最重要猪病之一。蓝耳病可使猪的采食量下降7%,饲料利用率下降15%,生长率下降近20%,肥育期延长25d,每头猪成本增加80多元,每年给我国养猪业带来的损失达几十亿元。从实验室检测的结果来看,本病常混合或继发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霍乱沙门氏菌等细菌性病原微生物,导致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的复杂化,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1 发病情况

绵阳市某猪场仔猪培育场有存栏仔猪2000余头,体重在15kg左右,在2017年4月初部分仔猪发病,以后陆续有仔猪出现发病并很快出现死亡。疾病发生后业主对发病仔猪进行了隔离,并用常规抗菌药物进行了治疗,未取得明显效果,仍然有仔猪不断发生死亡,死亡率达10%。病仔猪主要表现体温升高(40~41℃)、食欲废绝、喘气、呼吸极度困难(呈腹式呼吸)呈犬坐样姿势、眼结膜水肿,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四肢表现为节律性游泳姿势。

2 病理变化

对发病即将死亡的5头仔猪进行了剖检,主要病理变化是喉头、气管轻度充血;肺充血肿大、间质增宽,个别病例出现出血;脾脏充血肿大,有的脾脏边缘呈现出血性梗死;小肠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的呈现大理石样外观;盲肠扁桃体和脑未见肉眼可见病变。

3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怀疑本病为猪瘟、蓝耳病、伪狂犬三者之一,也可能是上述3种疾病中的2种或3种病原所导致的混合或继发感染。为进一步确诊,无菌采取2头有体温升高、呼吸道症状明显和有神经症状的发病猪的肺脏、脾脏、脑、淋巴结等组织进行实验室检测。

3.1 病原学诊断

病料采集分别取肺、脾、淋巴结研磨,取研磨液300ul抽提RNA做猪瘟病毒(CFSV)的RT-PCR检测。分别取肺、脾、淋巴结研磨,取研磨液300μL抽提RNA做蓝耳病毒(PRRSV)的RT-PCR检测。分别取肺、脾、脑组织研磨,取研磨液600μL抽提DNA做伪狂犬病毒(PRV)的PCR检测。

将采集的病猪的肺脏、脾、淋巴结、小肠等组织在低温条件下剪碎,研磨处理后,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0%的悬液,反复冻融3次,置于4℃贮存备用,再进行RT-PCR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见图1:本次检测结果显示,所送检病猪检测结果:1、2号猪瘟病毒抗原检测为阴性;1、2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1、2号伪狂犬病毒检测为阴性。

3.2 血清学检测

随机抽取该场健康仔猪全血进行伪狂犬、蓝耳、猪瘟抗体水平的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图1 PT-PCR检测图

表1 病检结果

表2 健康仔猪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猪瘟抗体、蓝耳抗体S/P值越高,表明抗体越高,S/P值低于0.4,样品判定为病毒抗体阴性,大于或等于0.4时,样品判定为病毒抗体阳性;当抗体过高或不整齐时,猪群风险相对较高;S/P值处于1~2之间,种猪离散度≤20%,商品猪≤25%,表明猪只免疫效果较为理想;针对蓝耳,个别猪只S/P值>2.5时感染相应病毒的风险相对较高;伪狂犬gE抗体阳性表明检测到伪狂犬野毒抗体,即可能感染或曾经感染过伪狂犬(仅用于伪狂犬gE缺失疫苗免疫猪与自然感染猪的鉴别诊断),猪伪狂犬gE抗体:阳性cutoff值=阴性对照值—(阳性对照平均值-阳性对照OD值)×0.40;阴性cutoff值=阴性对照值—(阳性对照平均值-阳性对照OD值)×0.35,样品OD值小于阳性cutoff值,样品应判为抗体阳性,样品OD值大于阴性cutoff值,样品应判为抗体阴性,大于阳性cutoff值小于阴性cutoff值为可疑。

3.3 结论

通过对该场仔猪伪狂犬、蓝耳、猪瘟抗体水平的检测,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对该场仔猪疾病可以确诊高致病性蓝耳病。

4 防制

4.1 血清学检测该场猪瘟抗体水平极低

对健康猪只全部接种猪瘟疫苗,同时尽可能对健康猪群接种猪气喘病疫苗,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损伤,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暂时不对猪群进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接种,待病情好转和稳定后通过血清学检测的结果再进行。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23~25日龄时,免疫1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种母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配种前应加强免疫1次。种公猪除在23~25日龄免疫外,每隔6个月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1次[1]。

4.2 采购仔猪时注意事项

应先了解本地及周边地区疫病发生与流行情况,不到疫区引进仔猪,应选择到无疫病的有资质的规模化生产公司购买。购进仔猪后应隔离观察4~5周,进猪前应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晾晒待舍干燥后再购进猪只,购进猪只后对养殖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规范场内人员、车辆、物质、猪只流动方向,定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交叉感染和带入病原,坚持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4.3 加强仔猪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

猪群每周应定期带猪消毒1~2次,场区每月应定期消毒1~2次,有疫情发生时每周带猪消毒3~4次,同时降低猪群饲养密度,保持猪舍干燥、通风,温湿度适宜,饮水清洁卫生;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因本病发生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在频繁换料、转圈、寒流侵袭、阴雨连绵、高密度饲养等应激因素的作用下易发本病。

4.4 给予仔猪生长所需要的全价饲料

经常检查饲料的质量,严禁使用霉变饲料,自配饲料必须满足仔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全部营养,且必须保证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的均衡,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多维,提高猪只的抵抗力[2]。

4.5 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一旦发病应注意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假定健康猪群可在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支原净和替米考星等抗菌药物控制继发感染[3]。发病猪只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严禁盲目用药,应从增强猪只抵抗力方面入手,选择恰当的药物进行治疗,症状严重的可用磺胺问甲氧嘧啶、头孢噻呋钠+黄芪多糖、头孢拉定、恩诺沙星、VC、亚硒酸钠VE等药物按剂量交替肌肉注射,体温超过41.5℃的可进行物理降温[4]。死亡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1]付玲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116.

[2]向祖明.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病因及综合防控措施[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2):53.

[3]黎泰银,吴日辉.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 302.

[4]曾凯,康润敏,吴建平.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治[J].四川畜牧兽医,2015(9):54.

猜你喜欢

蓝耳狂犬耳病
有效预防狂犬病,正确接种狂犬疫苗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狂犬疫苗“一针难求”暴露狂犬病防治短板
猪蓝耳病毒与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中国蓝耳病疫苗市场情况调研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