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白琵鹭数量分布及繁殖习性初步研究

2017-08-07崔守斌

黑龙江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雏鸟生境自然保护区

崔守斌

(黑龙江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 宝清 155600)



黑龙江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白琵鹭数量分布及繁殖习性初步研究

崔守斌

(黑龙江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 宝清 155600)

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鹮科(Threskiornithidae)琵鹭属(Platalea)的中型涉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被IUCN世界鸟类红皮书列为近危物种,CITES列入附录II。2008—2015年,对栖息于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琵鹭生境选择、数量变化及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白琵鹭在保护区数量在500只左右,170多个繁殖巢。繁殖生境主要为芦苇沼泽湿地,有利于防止人类和兽类靠近巢区,影响其繁殖。还对白琵鹭巢结构、卵及雏鸟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为我国白琵鹭保护和栖息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七星河湿地;白琵鹭;营巢区;繁育

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鹮科(Threskiornithidae)琵鹭属(Platalea)的中型涉禽,因嘴长且形状似“饭勺”,也称“勺嘴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被IUCN世界鸟类红皮书列为近危物种,CITES列入附录II。白琵鹭繁殖于我国北部地区,越冬于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种群在12 000只左右。白琵鹭的全球种群数量约140 000只,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一些区域的白琵鹭正濒临灭绝[1-4]。白琵鹭在我国是鹮科鸟类中数量最多的种类,且分布广,较少受到关注,关于白琵鹭研究的文献较少,目前仅有20余篇,大部分是涉及生态习性、数量分布等方面[5-14]。我国最大白琵鹭繁殖群在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每年繁殖种群达500多只。通过对保护区白琵鹭数量变化及繁殖生态研究,为我国白琵鹭保护和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地概况

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腹地,宝清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为20 800 hm2,区域内仍存在大面积保存完好的原始湿地生态系统,是三江平原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自然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三江平原原始湿地生态系统的缩影。保护区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4℃,全年活动积温为2 500℃~2 700℃,无霜期为140 d左右。土壤类型有白浆土、沼泽土和草甸土3种;七星河湿地属于低河漫滩湿地,主要以沼泽湿地类型为主,七星河为保护区内最主要水体。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共记录有脊椎动物5纲75科207属263种,占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种数的27.64%,占三江平原动物种数的33.69%。全区共有国家级保护动物3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如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中华秋沙鸭(Megus squamatus)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1种,如白琵鹭、白枕鹤(Grus vipio)、大天鹅(Cygnus cyg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等;兽类种类较少,且多数为食肉目和啮齿目种类,常见种类如麝鼠(Ondatra zibethicus)、赤狐(Vulpes vulpes)、黄鼬(Mustela sibirica)等。此外,本区还有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重点保护18种。保护区记录有鱼类18种,两栖类6种,爬行类2种。本区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主要以草甸植被、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为主,共记录有植物415种,包括苔藓植物3种,蕨类植物4种,种子植物408种[15-17]。

2 保护区白琵鹭数量

白琵鹭在七星河为夏候鸟,每年4月初到达保护区,10月初迁离保护区,在保护区停留时间达7个月。保护区一直有白琵鹭记录,但每年数量在5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蓄水池北部的芦苇湿地中,但每年巢区均有变化,但相邻两年巢区移动一般不超过1 km(图1)。从2008—2015年我们对保护区白琵鹭繁殖数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白琵鹭繁殖群从2009年开始,数量逐年增加,2011年繁殖种群达500多只,白琵鹭历年夏季种群及营巢数量如图2、图3。

图1 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白琵鹭分布区域图Fig.1 Distribution area of Platalea leucorodia population in the Qixinghe natural reserve

图2 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白琵鹭繁殖种群数量统计Fig.2 Statics of breeding numbers of Platalea leucorodia population in the Qixinghe natural reserve

图3 2008—2015年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白琵鹭巢数统计Fig.3 Statics of nest numbers of Platalea leucorodia population in the Qixinghe natural reserve

3 巢址生境、巢结构、卵数量

3.1 巢址生境测量

通过监测调查,在七星河湿地保护区内,白琵鹭通常栖息于蓄水池外围的芦苇沼泽内,4月下旬开始营巢,选择的位置多为有深水且不干涸的沼泽或明水域附近,远离人为干扰,既安全又方便觅食。2014年对保护区内15个白琵鹭巢生境进行测量,各项指标结果如表1。

表1 白琵鹭巢区生境统计表

3.2 巢材组成及巢测量

通过对15个白琵鹭巢分析,白琵鹭营巢的巢材主要为芦苇,内置少量苔草。经巢测量,白琵鹭巢各项指标如表2。

表2 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白琵鹭巢测量

3.3 窝卵数及卵测量

白琵鹭每窝产卵3~4枚,极少有5枚卵的。卵椭圆形,白色无斑或有淡色斑。白琵鹭在开始产卵后,每枚卵通常间隔2~3 d,产出第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化工作,大部分仅晚上孵化,孵化期为23~26 d。2014年对15窝白琵鹭卵进行了测量,其中有3枚卵的9窝,4枚卵的有6窝,卵大平均为8.20 cm×5.30 cm;卵平均重量为73.00 g,随着孵化期增加,卵重量还会有所下降,至雏鸟出壳时,卵重量将会下降1/3。卵测量结果如表3。

表3 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白琵鹭卵测量

4 育雏及雏鸟生长发育

白琵鹭幼雏孵化后由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经过35~40 d的发育,幼鸟方可离巢,但此时雏鸟并不离开亲鸟,而是在亲鸟带领下逐渐开始自己觅食,亲鸟在开始时也喂食,以后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喂食。我们在育雏期对30只5~30 d龄雏鸟进行了测量,结果如图4。

图4 白琵鹭雏鸟生长曲线Fig.4 Growth curve of young Platalea leucorodia population

根据调查结果,白琵鹭虽然4月初到达保护区开始繁殖,但个体之间繁殖时间相差半个多月,因此,同一时间测量的雏鸟日龄相差较大,即使是同一巢的雏鸟日龄也相差6~8 d。同时,因出壳时间不一致,先出壳的雏鸟与后出壳雏鸟身体各项指标均相差很多。当食物缺乏时,晚出生的雏鸟会因为抢不到食物被饿死。

5 讨论

5.1 白琵鹭巢址变化原因

通过近几年对白琵鹭营巢区域的监测调查发现,白琵鹭营巢地点每年均有变化。2011年白琵鹭巢区在养鸭场旧址以北营巢,2012年巢区向北移动了1 km左右。2013年,又回到2011年的位置,2014年巢区位置又向东移了2 km,2015年巢区虽然与2014年位置一致,但核心分布区向北移了500 m。其原因主要是由于2011年春季,鸭场旧址以北区域水位略有下降。此外,受大堤北面相邻的农地放火烧秸秆和芦苇收割的影响,且白琵鹭筑巢材料以芦苇为主,此地的苇草密度不足,只能将筑巢区转移。而在养鸭场旧址北部的巢区,分布着10多个大小不等的明水泡子,这些明水面对白琵鹭巢区安全和食物的丰富性起着重大作用。

5.2 人为干扰

人类活动干扰是白琵鹭选择筑巢区域的重要条件之一。白琵鹭选择营巢区域时,选择的地点多是水深草密,人类或其他动物难以到达的地区,筑巢时,白琵鹭将巢穴周围的芦苇在巢穴上方50~80 cm处掐折,使巢穴区域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可以提早发现危险,增强巢穴的安全性。由于割苇、捕鱼、开垦等活动对白琵鹭的栖息和繁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而使周边区域白琵鹭繁殖数量下降,保护区内白琵鹭数量激增。

6 保护对策

第一,加强白琵鹭栖息地生境保护。白琵鹭在七星河湿地保护区内有着相对固定的栖息地和繁殖区域,减少水域污染,保持一定的水域面积,尽量避免此处的旅游开发,可以为白琵鹭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安全稳定的繁殖地,从而增加白琵鹭的生存机会。第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时机在保护区周边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激发群众保护鸟类的兴趣,让人们认识、了解白琵鹭,提高群众保护鸟类的意识,从而自觉保护白琵鹭。第三,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猎鸟类的活动,制定严格措施,减少对白琵鹭的威胁。第四,加强湿地建设,改善湿地环境,恢复湿地多样性,为湿地鸟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第五,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白琵鹭行为习性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繁殖行为、迁徙、疫源疫病等的研究和监测。

[1] 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7-18.

[2] 郑作新.中国动物志·鸟纲 (第一卷) 第二部 鹳形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66-177.

[3] N. J. Collar,A.V. Andreev,S. Chan, et la. Threatened birds of Asia: the Birdlife Intaernational Red Data Book [D]. Cambridge,UK:Birdlife International,2001.

[4] 朱冰润, 李晓民. 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白琵鹭繁殖期生境选择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 2014,(02):183-186.

[5] 吴长申,徐铁林.白琵鹭生态习性的观察[J].野生动物,1983,(05):5-8.

[6] 柳劲松,王德华,孙儒泳.白琵鹭雏鸟的生长和恒温能力的发育[J].动物学研究,2003,(04):249-253.

[7] 李林,王俊红,田永丰,等.白琵鹭的人工驯养[J].林业科技,2001,(04):30-32.

[8] 陈辉,高智晟,崔守斌,等.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巢区配置研究[J].湿地科学,2014,12(2):192-196.

[9] 朱冰润,李晓民.七星河自然保护区白琵鹭繁殖期生境选择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4,35(2):183-186.

[10] 王鸿浩,崔守斌,裴仲旭,等.黑龙江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白琵鹭种群数量和巢址选择初步调查[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3,(01):86-88.

[11] 金杰锋,刘观华,金志芳,等.鄱阳湖保护区白琵鹭越冬种群分布[J].动物学杂志,2011, 46(2):59-64.

[12] 李秉书,高智晟,崔守斌,等.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繁殖期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J].中国农学通报,2014,(09):259-265.

[13] 李佳,李言阔,缪泸君,等.越冬地气候条件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白琵鹭种群数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34(19):5522-5529.

[14] 邓庆华,牛二伟.达赉湖乌兰诺尔保护区白琵鹭繁殖生态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11):6559-6560.

[15] 周琳,崔守斌,陈辉,等.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观鸟旅游资源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02):36-38.

[16] 杨娃娃,陈俊范,王凤玲,等.应对气候变化整治七星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C]//中国气象学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气象学会,2015.

[17] 陈禹桥,刘方,金兰淑,等.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120-122.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numerical distribution and breeding behaboirs of spoonbill Platalea leucorodia in Qixinghe Nation Natural Reserv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CUI Shou-bin

(Qixinghe Nation Natural Reserve, Baoqing 155600, China)

Platalea leucorodia, who is the Threskiornithidae genus, Ciconiiformes order, is the national protection II birds and nearly dangerous species in IUCN world bird endanger catalog. From 2008 to 2015, we have studied the habitat selection, population number variation and breeding behavior of Platalea leucorodia population, living in Qixinghe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500 Platalea leucorodia and more than 170 breeding nests in the Qixinghe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The breed habitat was reed marsh wetlands, which can avoid human and beasts affecting their breeding. In addition, we have studied the nest structure, eggs and the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birds, which have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habitat restoration of Platalea leucorodia in China.

Qixinghe wetland; Platalea leucorodia; Nesting area: Breeding

2017-04-02

崔守斌(1962-),男,高级工程师。

Q958

A

1674-8646(2017)10-0057-03

猜你喜欢

雏鸟生境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Task 1
Task 1 本刊试题研究中心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被“捧杀”的雏鸟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当唯一的雏鸟离巢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