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7-08-07乔建晶

关键词:通心络内皮胶囊

乔建晶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心内一区,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分析

乔建晶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心内一区,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目的 分析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PIC后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9例)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术前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与术后一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前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与术后一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一年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通心络胶囊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效果甚佳,可大量临床运用。

通心络胶囊;急性心肌梗死;PCI;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而言,PCI是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治疗原则是顺畅阻塞的血管。但PCI术后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副作用,可能导致一些血管内皮破坏以及增加炎症因子,极易产生心血管疾病。因此,怎样缓解PCI术后炎症因子释放和血管内皮破裂,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1]。我院分析了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详细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行PCI后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4.6±4.8)岁。观察组49例,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3±4.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手术时间等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连续3~7天;同时服用100 mg的阿司匹林和75 mg的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一天服用三次,一次4粒。两组均连续服用半年。

1.3 观察标准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患者术前和术后一年的IL-6(白细胞介素-6)、hs-CRP(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NO(一氧化氮)水平由化学比色法进行测定,ET-1(内皮素-1)水平由放射免疫法检测,超声判定EDF(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由SPSS 17.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由t检验,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对照组术前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与术后一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前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与术后一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一年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s)

表1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s)

指标 对照组(n=49) 观察组(n=49) P术前CRP 22.76±1.21 23.19±1.44 >0.05术后一年CRP 16.03±1.41 5.84±2.50 <0.05术前IL-6 270.16±1.42 272.48±1.47 >0.05术后一年IL-6 134.72±2.55 96.83±2.02 <0.05术前NO 44.87±1.03 46.53±1.39 >0.05术后一年NO 74.61±1.22 97.17±2.31 <0.05术前ET-1 94.37±2.26 96.51±0.49 >0.05术后一年ET-1 61.23±1.27 41.27±0.44 <0.05术前EDF 4.11±0.27 4.02±0.32 >0.05术后一年EDF 8.43±0.24 13.25±0.77 <0.05 P<0.05 <0.05 -

3 讨 论

有相关研究证明[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常出现心血管方面疾病,而原因是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出现异常,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导致不稳定斑块的破裂以及形成狭窄。由此可见,在PCI术后采取防御炎症因子形成和维护血管内皮功能的措施,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我院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对照组术前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与术后一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前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与术后一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一年的IL-6、hs-CRP、NO、ET-1和EDF情况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与尤士杰等的报告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通心络胶囊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效果甚佳,可大量临床运用。

[1]董松泉,董彦文.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6(7):137-139.

[2]董彦文,牧 骑,祁 宏,等.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5):704-706.

本文编辑:王 琦

Effect of tongxinluo capsule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func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 )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QIAO Jian-jing
(eerduosishizhongxinyiyuanxinneiyiqu,Neimenggu Eerduosi 017000,China)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7.02.30.02

乔建晶(1984-),男,内蒙古商都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心内科

猜你喜欢

通心络内皮胶囊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及序贯分析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时光胶囊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时光胶囊
通心络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远近期的临床效果体会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
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2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