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有备之战上有备之课

2017-08-03吕妙峰�オ�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景语课文教材

吕妙峰�オ�

备课主要备什么呢?一般而言,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材—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此外,教师还要备自己(自己的特长优势)和备教法(具体的教学方法)。

本文主要说备教材。

教师在备教材时,首先应该具备两个身份:一是把自己看成教材的编辑,从编辑的角度把握教材的意图(包括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等);二是把自己当作学习的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希望从该教材中获得哪些知识和习得什么技能。在这两个身份的基础上,最后才回归教师的身份,思考本人可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材的有关目标。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三句话:读懂教材,吃透教材,化用教材。

一、思想内容的分析

分析思想内容,就是整体感知课文。教师备课,第一步就是阅读教材,感知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要实现什么目的。如阅读《中国石拱桥》一课,要了解该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及其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教师要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再具体寻找相关的说明文字,从而实现该文的教学目的。备课郦道元的《三峡》时,要清楚该记叙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懂感情:文章通过对三峡山水的描绘,尤其是不同季节所呈现的不同景致,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激发了人们热爱祖国的河山。把握这点之后,课堂教学就主要是通过诵读、赏析,从优美的语言中体味感情了。

二、结构层次的分析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就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寻找全文内容的要素(主要素材)有哪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怎样,它们是否有层次,按照怎样的次序组合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把这些问题体现到教学过程设计中,意在让学生获得对该文结构层次的基本印象。

例如《苏州园林》一课,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课文主要按什么结构进行说明,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什么特点?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呈现出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在文中起何作用?请找出能够体现这句话的具体语段。通过这个教学步骤(自主阅读—理解—讨论—总结归纳),学生既可以弄清该文的结构层次和写作思路,又学得了一系列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如一般结构(总—分—总、总—分或分—总)、常用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引用等)、中心句的写作技巧、准确明白的语言,等等。

三、艺术特点的分析

分析文章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有哪些写作特点值得学习。教师要通过一些直观手段(或布置什么练习)让学生感受和思考,藉此习得写作技巧。例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散曲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语言高度凝练,特别是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相当直接外,其余全是景语,却又字字扣情。我要求学生绘出诗中的景语(把相关诗句绘成画面),并当堂展示,以此激发学生走进作者的思维,获得共鸣,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景象和自己的观感,从而体会作品的写作特点。又如教《背影》一文时,备课中我主要设计了一个问题:写人的文章多的是,为什么《背影》特别著名?藉此问题,以点带面,让学生悟出本文选材的独到:朱自清避开众人的取材视角,独辟蹊径,用特写镜头和白描手法烘托父亲的背影,让我们感受父爱和亲情之可貴。

四、未来意义的分析

分析一篇文章,除了把握它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和艺术特色,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它有什么可以深入挖掘的地方。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重视分析一篇文章对学生的未来有何意义,对今后生活有何作用。如初一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我认为这是作者莫顿·亨特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要学会将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针对课文的中心句:“我曾经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学到了什么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设计的思考和练习如下:我在那座小悬崖上学到了什么经验?文章是怎样叙述这件事的?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学习本文后写一篇读后感。其中前三个问题,都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讨论完成,教师只作引导和点评。第四个练习则可让学生获得自我教育,有益于培养意志。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既学习了文章的布局谋篇,获得了写作启示,也悟出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该如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总之,教师必须具有对学生、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备好每一堂课,旗开得胜,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取得让学生也让自己满意的效果。胜利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鹤山市第一中学(529700)

猜你喜欢

景语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一切景语皆情语
对比中悟情感情动中练表达
对比中悟情感 情动中练表达
——《一切景语皆情语》整合教学磨课记
一切景语皆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