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谈要

2017-08-03王飞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生观教材传统

王飞

中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重要的时期,作为这种文化载体的语文教材势必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学生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下面笔者就谈谈对这方面的粗浅认识。

一、传统人生观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中国社会传统人生观的反映,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超越了生死,领悟了生命的真正意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渗透着作者深沉博大的忧患意识。

二、传统价值观

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往往与人生观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人的功名与报效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为国家建功立业才能成就个人的价值。如: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就是把个人功名与复国大业相连。词的上片写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作者的人生观,那么他要把人生价值的实现寄托在什么地方呢?下片继续说道“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非常明显作者认为一旦完成这一任务,则功名双收,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当然,古人的一种遁世情怀——隐士文化在教材中也有所体现。旧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入仕做官,建功立业来实现人生价值;一种是淡薄名利,隐居山林,只求个人生活的宁静、恬淡,追求个人的人格价值。后者受先秦道家思想的影响,成为旧时代少数具有叛逆思想的知识分子,形成了我国古代特有的隐士文化。例如东晋陶渊明几次出任做官,意在实现匡世济民的志愿,然而官场的污浊和现实的黑暗使他大失所望,于是他的思想中儒家的入世主张开始消退,老庄的出世思想开始抬头。他觉得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不适合处处受制的官场,原先几次只是“误落尘网”,只有“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生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山林美景才是他的归宿和理想所在,于是他为自己构筑了理想的“世外桃源”。中学教材入选他的作品《归园田居》之一和《饮酒》之五及《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都能反映他的隐士情怀。

三、爱国主义传统

从屈原的《离骚》《九章》到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到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可以体现。

《伦语》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畴和概念、术语,如:“仁者爱人”,“克已复礼为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子》中,《鱼我所欲也》一章讲的是古代道德文化,告诉人要有羞善之心,才能舍生取义等。

四、政治文化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政治文化也是相当丰富的。《孟子》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体现了古代注重仁义,强调德化的政治思想;《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曹刿论战》宣扬纳谏,用贤及取信于民的为君之道;而《大道之行也》篇是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如何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学生所了解和认识、并自觉接受和继承就是一个须要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语文教师要以崇高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

命感,首先承担起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一个称职的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善这方面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加大知识储备。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扎扎实实地阅读、钻研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争取做到融会贯通,使构成更加完美。

第二,要深入挖掘教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用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应引领学生与老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让学生走进屈原、陆游、杜甫,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进陶渊明理解什么是法;走近苏轼理解什么是豁达;走近李白,理解什么是豪放,让学生在阅读中解读并走近一个个伟大的壮志雄心。

第三,应结合教材进行教育。

有的学生找不到人生的价值目标,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习屈原的文章以屈原的事迹为榜样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杜甫“一览众山小”的远大抱负;再如现在独生子女多,这些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面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像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近李白,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引导学生走近刘易锡《河州乐天扬初逢席上见赠》,懂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村”的豁达。

中國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对传承优秀文化,构成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学阶段,培养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产生民族归属感,拥有浓厚的文化积累……因而,传统文化教育的任务任重道远,语文教师肩上的担子更重。

作者单位:河北省涿州市实验中学(072750)

猜你喜欢

人生观教材传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