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名著导读教学

2017-08-03邹娜波�オ�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阿廖沙草房子外祖父

邹娜波�オ�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而名著导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和发展的重要阵地,有效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笔者以名著导读教学实例试探讨如何有效进行名著导读教学,以增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巧借精彩片段,培养语言建构

对于名著导读课教学,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做好“导”的工作,引导学生去读整本的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名著导读”教材,尤其是精彩片段,以点带面,让学生在具体而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请看笔者《水浒》名著导读课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细读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中“三拳”的描写,对比一下看过的电视剧,你更喜欢哪一种表现形式?

生1:我喜欢原著。因为它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既通俗生动,又很有神韵。

生2:我也喜欢原著,因为作者从“味觉、视觉、听觉” 三个角度来比喻,而且一拳一个落脚点,一拳比一拳厉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的鲁提辖,也看到了郑屠被惩罚后的丑态,读来情趣盎然。

生3:原著的“三拳”描写读来句式整齐,结构基本一致,形成一组排比,很有语文的味道,读来大快人心。我们在写作中还可以学习模仿。

师:大家说得都很精彩,对语言都很敏锐。希望同学们课外再次走进名著《水浒》,任选角度批注,如一幕精彩的场面描写,一段逼真的肖像描写,一个感同身受的细节……

以上课例,笔者在教学中以精彩片段为基础,以这些语言艺术的精华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建构学生高品位的语言鉴赏能力,引领学生走进整本名著,准确理解名著的話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帖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完成从“导读”到“自读”的提升。

二、巧抓追问契机,拓宽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它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素养提升,课堂上巧抓追问契机是关键。

请看笔者对名著《童年》的导读课教学片段:

师:如果外祖母是阿廖沙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那么,外祖父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1:外祖父是个暴躁、贪婪、自私的人。如当阿廖沙染坏桌布时,外祖父竟然把阿廖沙打昏了过去。

生2:我有不同想法,我觉得外祖父其实也有善良的另一面。因为当他打完阿廖沙后还去看望过他,甚至弯下腰来亲吻阿廖沙,抚摸阿廖沙的头。可见他的和蔼慈祥。

师追问:同学们,外祖父真的只有一个“坏人”的标签吗?请大家结合名著相关描写各抒己见。

生3:从阿廖沙挨打的原因看,我们不难发现:他一直坚信——对待犯错的孩子一定要打。这种棍棒教育的思想是旧思想、旧观念对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对外祖父的这一行为似乎多了一份谅解。

师:好一个谅解,都快直入小说主题了,深刻!

生4:老师,我发现一处细节描写:染了一手黄颜色,特别是弯得像鸟嘴似的指甲显得更黄。这说明外祖父是一个染坊主,这是一只劳动者的手。我们透过那黄颜色的手看出他的勤劳。

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高尔基曾说:“文学是人学”,小说是写人的,而生活中的人是具体、复合多变的,以人为表现对象的小说所塑造的人物也要从多方面去解读。

以上课例,笔者在课堂中准确把握学情,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适时的点拨追问,使“外祖父真的只有一个‘坏人的标签吗” 这一问题成为理解人物的抓手,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想象联想、比较辨别、推理等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小说的深处,拓宽思维发展。

三、巧创艺术情境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品质。它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巧创艺术情境是一块敲门砖。

请看笔者对名著《草房子》的导读课教学片段:

师:我们不妨先来看一段电影视频(《草房子》),感受一下它的艺术魅力。(生看视频。)

师:有什么感觉?

生1:画面很富有诗意,很美!

生2:老师,影片中杜小康看到鸭子下蛋了时,那种成长的喜悦感动得快让我哭了!

师:同学们,不论是画面的美感,还是人物带给我们的丰富的情感享受,阅读《草房子》就是一趟赏美的旅程。请看PPT展示: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曹文轩(生齐读。)

师:老师觉得,《草房子》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T展示):

水乡景物的优美

风土人情的淳美

道义人性的恒美

师:同学们,《草房子》中的田野河流、水乡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厄运来临时的责任担当,垂暮老人临走之际人格的闪耀……都深深打动了我们。那么,在你的脑海里,曾经有怎样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段动人的情令你久久沉醉呢?请合作小组选择其中一名同学结合小说原著读一读,说一说。

以上课例,笔者巧用《草房子》的电影视频创设艺术审美情境,用曹文轩的话营造相对开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寻《草房子》的美点,恰当之处通过朗读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曹文轩语言的美丽,同时感受小说凸显的人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巧设语文活动,实现文化传承

请看笔者对名著《水浒》的导读课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鲁提辖不去官府状告郑屠而三拳打死他,你觉得鲁提辖是否是一个英雄?下面我们分成正方和反方就这个问题举行一场辩论赛。请大家结合鲁提辖相关文本及《水浒》整本书进行辩论,做到有的放矢。

正方1:我方认为鲁提辖是一个英雄。他与金氏父女素不相识,听说他们的不幸遭遇后,嫉恶如仇,马上就要去教训郑屠,还对金氏父女慷慨解囊。同时为了保证金氏父女的安全,先安顿好再去找郑屠,三拳打死郑屠后又说他诈死,可见他讲究策略,粗中有细,是一个英雄。

反方1:我方认为鲁提辖不能算是一个英雄。因为他身为执法人员,知法犯法,聽信金氏父女的话,根本没有调查取证,而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去挑衅郑屠。恰恰体现了对方所说的“粗中有细” 的粗鲁,所以他不是一个英雄,而是一个莽夫罢了!

正方2:请问对方辩友,鲁提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抚慰济困的精神,不正是水浒侠义精神的体现吗?他那种施恩不图报、无私助人的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要知道当时的社会满朝文武,多是奸邪,靠当时的法律能给金氏父女一个公道吗?所以,鲁提辖的行为不正是对善的崇尚吗?这不就是一种英雄所为吗?

反方2: 郑屠该不该死应该有官府来处置,鲁提辖的行为是对法律的藐视,是草菅人命,他对金氏父女的帮助只是一种江湖义气的呈现,又怎能说他是一个英雄呢?

……

师总结:同学们的论辩非常精彩,通过论辩,我们了解到“义”是《水浒传》创作的灵魂之一,又名《忠义水浒传》,因为义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文化观念之一。但在今天民主和法制的社会里,在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正确认识《水浒》的“侠义”精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新时代构建新型“义”的价值观念。

以上课例,笔者通过辩论赛这一活动形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形成与时代相符合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总之,名著导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名著导读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陆埠镇洪山初级中学(315424)

猜你喜欢

阿廖沙草房子外祖父
向着光亮生长
——走进《童年》,走进阿廖沙的成长历程
我和阿廖沙
灵感不是等来的
你希望外祖父怎样做
从《草房子》探讨儿童文学里“中国故事”的讲述
想飞的草房子
独有的精灵——读《草房子》有感
爱着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