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说《罪与罚》的“复调性”

2017-08-03徐颖

速读·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对话式罪与罚思想性

摘 要:“复调小说”是巴赫金针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作品提出的理论。借助小说《罪与罚》展现“复调小说”理论对话式的形式、静态化的要求以及思想性的目标三个方面的特点,在理解《罪与罚》的深刻内容与人性深度的同时,明晰“复调小说”基本特点。

关键词:“复调小说”;《罪与罚》;对话式;思想性

“复调小说”是巴赫金在研究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时,针对其小说中存在的各种独立意识共存的现象而提出的理论,借用音乐中的术语“复调”而命名。“复调小说”将他人意识作为自己内心的一个对立话语与自身思想进行的相互渗透、相互交锋,最终展现出的是对于思想的感悟、对于灵魂的思索。《罪与罚》是一部极为典型的复调小说。借助小说《罪与罚》可以探究复调文学的一般特点。

一、复调的形式:对话式的解构

“复调小说”以其独特的对话式的形式区别于其他的小说结构,给以读者最为直观的冲击。在大量的双声语中,展现出“复调小说”对话式的思想解构。这种对话表现在是三个方方面:主人公之间的平等对话通过每个人物的独立意识展现出作品中多样化的价值观,主人公内心意识的自我对话通过“我”与“我”或者“我”与“他者”的对话,展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纠结、思想的矛盾与冲突,作者与主人公的对话使得作者思想成为了主人公思想一个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作者意识与主人公意识的分离。

在《罪与罚》中,“复调性”的意识对话,使得文本中的意识分裂,形成诸如理性的法律规范与感性的犯罪冲动、思想的道德谴责与宗教的灵魂叩问、热忱的利人主义与精致的利己主义等多重“二元对立”,将原本复杂的内心世界进行解构,从文本结构中抽取对话冲突的力量,形成对于思想意识的思索,对于人性深度的探索。

二、复调的要求:静态化的时空

“复调小说”以对话为最为标志性的特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形成对话形式的小说都是“复调小说”,“复调小说”还有着特有的要求,即“复调小说”必须具有静态化的时空,这样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意识的共时性的特点。

“复调小说”拥有多个部调,彼此之间形成对话,《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尼科夫杀人之后内心世界中既有“超人哲学理论”的意识,认为自己无罪,又有着法律意识,杀人有罪,同时还有着基督教原罪论的思想,认为人生而有罪,多种思想意识同时存在,所有的声音、所有的思想意识同时存在于拉斯科尼科夫的内心,形成思想上的辩论交锋。但当多个部调的声音与思想不在同一时间存在的时候,小说的复调性便会大打折扣。譬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对于狂人的描写也分为了小序与正文两个部调,现实出二元对立的结构特点。在《狂人日记》的正文中,描述了一个病人、狂人的形象,这个狂人清醒的认识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这是一个时代觉醒者的形象,然而,在作品的小序中清楚地点明狂人病好之后走了儒家仕途之路。狂人病好前对于儒家传统的抨击与病好后对于儒家思想的认同,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立,是小说中两个完全不相容的部调,有着各自完全独立且有价值的意识思想,但是,《狂人日记》却不可以被看做是一部“复调小说”,因为狂人的这两种独立思想有着明显的时间差,这两种思想不可能同时存在于狂人的思想意识当中。

对比《罪与罚》与《狂人日记》两部作品中主人公不一样的内心世界与多种思想意识的不一样的存在形式,可以看出“复调小说”的复调性只能由共时性的思想意识的对话展现。

“复调小说”的思想意识对话性必须建立在独立思想平等共存的基础上,永远不会出现一方胜利,一方落败的结局。《罪与罚》中所展现出的共时性的特点,体现出“复调小说”时空静态化的要求,只有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下形成独立意识的平等对话才是构成“复调小说”的基础。

三、复调的目标:思想性的灵魂

“复调小说”是思想的冲突,是灵魂的对话,是对人性深度的探索。“不要百万家产,可要弄明白思想的人。”《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尼科夫就是这样一个内心世界思想极为丰富的人。

《罪与罚》一文最为重要的思想意识便是基督教影响下的历经苦难的至善之路。基督教“原罪论”影响下,人生来有罪,而苦难是人感悟上帝、接近上帝的唯一途径,没有经历苦难的人,他们与上帝无缘。就像卖身之于索尼娅,流放之于拉斯科尼科夫,这些都是接近上帝的途径。也正是因为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拉斯科尼科夫选择了认罪,尽管他并不认为自己有罪,他只是把服刑的过程当作是他苦难经历的一种,当作接近上帝的方式。

宗教思想对于人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能左右人生道路的选择,潜移默化中,人们总是在宗教思想中寻求心灵的寄托。譬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将她两任丈夫和孩子的死都归在她的身上,深受佛教轮回思想影响的人们认为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不得轮回转世。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却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虽然她仍然结局悲惨,但是捐门槛之后她内心少了恐惧,多了对于来世幸福的期盼,可见,宗教是人们思想与灵魂的寄托,为了内心的安全感,人们会不自觉地向着宗教信仰靠近,人们的行为也多了些约束。

對于拉斯科尼科夫而言,在“东正教教义”化身索尼娅的影响下,基督教最后就成为了他的灵魂的寄托,苦难让他在杀人的罪恶感下找到了心灵的居所,从此内心得以安宁,不再慌乱,不再恐惧,苦难也让他找到了人生的出路,从此不再迷茫,不再无措。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罪与罚》以极具“复调性”的结构形式,展现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人性深度与思想灵魂的探索。多种独立而有价值的思想同时而平等地存在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形成辩论性的对话,展现出基督教教义影响下的灵魂救赎。《罪与罚》以其独特的悲剧性色彩感染读者,通过“复调小说”独特的对话方式,向读者展现多种人生选择,多种价值判断,多种世界观与人生观,尤其是基督教教义影响下的灵魂救赎与人性探索。

参考文献:

[1](俄)陀思妥耶夫斯基.朱海观译.罪与罚[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刘再复.罪与文学[M].中信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徐颖(1995.10—),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外国文学;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对话式罪与罚思想性
找准“德性” 灌启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凸显思想性
明星逃税罪与罚
对话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语文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运用
基于“对话式学案”的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百度商业模式“罪与罚”
追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引入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从《鸿门宴》《项羽之死》看项羽的罪与罚
洋奶粉的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