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关注学生自我感悟

2017-08-03吴晓琼

速读·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视线领悟课外

吴晓琼

引导学生“自我感悟”是我国历代教育家倡导的教学思想.孔子就大力提倡“引而不发”。孟子曾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宋代朱熹则把“默识心通”“学不言而自得”作为基本的读书要领。叶圣陶先生更把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因而,我们应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感悟”。不断获得“自然得之于己”的愉悦,从而达到语文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呢?

一、加强诵读,获取真切感受

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品味文章,才能获得语言学习经验的领悟与积累。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符合阅读规律,“读”而不思则罔。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①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用它来准确接收文本的书面信号;②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用它来体味文本的内质涵义。

同时,我们还应教会学生掌握两种操作方法:①是外显的,运用语音和语调,再现作者的言语气势;②是内隐的,运用学生思维和心智,重构文本中的生活原型。

即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一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会在头脑中“过电影”。通过目视、口诵、耳闻、心惟,多种感官联合加工,使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紧密联系,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人、事物、事实、现象等融会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动起来。这样,他们才能对语言文字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触摸与感受,逐步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领会文章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如教学《落花生》中“议花生”一部分时,为了让学生领悟花生的精神,父亲那意味深长的一番话,我采用范读、分角色朗读、自由读等形式,在诵读中进行感悟,才能使学生产生与作者较一致的情感,体验成功的愉悦。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

二、自主学习,领悟读写规律

注重学生“自我感悟”,应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这要注意三个“给予”。

1.给予时间。只有足够充足的时间,才能保证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才能使学生从中确有所悟。

2.要给予任务。任务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也使学生的思维不至于远离教学目标。

3.给予指导。教师要根据反馈的信息,认真抓好“强化”“引路”“矫正”。“强化”是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其产生成功的愉悦。“引路”是对学生自悟困难处多设铺垫性的问题,使之拾级而上。“矫正”是当学生理解不正确、训练不到位时加以纠正和补充,促使其达到目标。

读写规律不能由教师授予,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领悟。需要领悟的规律有很多,大致可分为这两个方面:领悟文本遣词造句的规律,如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造句的生动、形象等;领悟作者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如体会文章段落结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围绕文章主旨来选材的等。

体会遣词造句的规律,可采用比较、揣摩、赏析的方法,经过增删字词、调换顺序等,学生自会领悟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所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则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路。如教学《雷雨》一文,把文中好的句子,进行评析,积累其中的好词好句。在学习完内容后,再让学生抽筋剥皮,归纳出作者的表达方式是先写雨前,再写雨中,最后写雨后的情景。在领悟了这个规律之后,学生就能迁移运用,进行大胆想象,写出结构相同的一段话来。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感悟”的过程。方法是自己归纳的,规律是自己发现的,这就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得以运用,使之巩固。

三、开展课外阅读,增加语言积累

感悟是一个思维过程,思维活动要依赖于阅读,增加积累是学生“自我感悟”的关键。语言积累越丰富,“自我感悟”的能力就越强。

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必须把课堂精读与课外泛读结合起来。课堂精读是基础,知其要领,悟其方法;课外泛读是发展,是化为技能,养成习惯。如在学完《珍珠泉》一文后,我给学生出示了与此文有关的《歌溪》,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材料。扩大了阅读量,语言的积累也必然丰富了,学生“自我感悟”能力随之也必然提高。

四、引导贴近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贴近生活是“自我感悟”是的重要前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丰富而独特的人生感受是能够与文章产生共鸣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学生从课外直接获得生活体验,要努力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广泛体验不同的生活。如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进行采访活动及社会调查活动。学生感悟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有悟有得。

以学生“自我感悟”为主的教学过程,可以避免许多教学中的不良倾向:如为追求教学过程的順利进行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片面追求教学气氛,搀杂不必要的教学内容,淡化教学目标等。它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让教师能及时捕捉到来自学生的种种学习信息,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实施有效课堂调控,避免教学盲目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视线领悟课外
了解“SSA” 领悟全等形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多么痛的领悟
你吸引了我的视线
当代视线
吃“螃蟹”之后的领悟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文言文要诵读也要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