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情境教学初探

2017-08-02黄远丽

东方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黄远丽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越来越被重视。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有效提高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重难点为妙趣点,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行为转变的重要话题,是所有教育者关注的焦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初中信息技术情境教学。

一、创设导入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头,即上课伊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功至关重要。注意的心向,是一种学习者倾全力于学习的内部状态。学生是否集中和维持这种心向并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学习的效果。因为保持良好注意状态的学生,总能认真专注、自始至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式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因为有针对性的导课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颖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因此,导入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应注重它的吸引力。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

二、创设“相互交流协作的”情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是在学生中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学习方式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为他们提供一种能相互交流协作的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一项合作性很强的工作中,毎个人都扮演不同角色,通过分工学习,然后再集中分析,交流各自所收集的资料与总结出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共享角色的思维、见解和智慧。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协作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引导生生合作、生生互助、生生评价,学生主体意识才会剧增,个性才能张扬,才会不断闪现创新的火花。协作学习的形式多样,在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的支持下,学生们可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小组课题、全班交流等合作性的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

三、创设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技术问题,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信息技术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例如,在讲授“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这一内容时,学生正好刚参加了校运会,并且用数码相机拍下了比赛的过程,留下了许多令学生难忘的记忆。于是我就利用这些素材制作了一个FLASH的范例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同学们看到的是自己的身影,个个都兴奋起来。我就趁机提出了本节课的制作任务:把自己在校运会中的照片选出来,制作成FLASH作品。这节课学生都非常投入,都想把自己的相册做得更精美。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有了真实的感觉和学习的动机,将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了课堂中。

四、构建模拟情境。

教师构建模拟情境,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力求创新,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求异创新思维。模拟情境教学应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行为基础上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它的实效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导”,但这种“导”决不是对课堂教学的绝对操控。因此,教师在设计模拟情境时,要注重思维空间的创设,让学生通过情境,能够有所想,有所悟,真正体现出情境教学的价值。

五、创设探究操作情境。

信息技术课操作实践性强,给学生创设尝试、探究操作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有一些学生自己通过上机操作就能得出答案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只做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先进行自我尝试,随后共同探究操作方法,最后教师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强调总结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 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插入“艺术字”功能时,有一项内容是:插入艺术字到幻灯片中。我没有講操作方法,先让学生进行尝试、探究操作,只是提示:从“插入”菜单中找有关图片的 命令。学生从 “插入”菜单中找到“图片”命令,在插入艺术字、进行调整后,却遇到了困难:怎样对艺术字进行再加工呢呢?我及时鼓励:“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一定会完成任务的!”学生们仔细地操作着,然后在一起相互探究着。不一会儿,有一个小组的几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其中的一个学生双击了艺术字,出现了艺术字重新编辑的窗口。“祝贺你们!你们成功了!”他们那灿 烂的笑容像春天盛开的花朵。 有几个学生听到了,立刻围过来: “怎么操作的?”“噢! 是这样啊!”“快回去试试!”学生们高兴地操作着、讨论着。最后,我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小结。

六、定位学生角色情境。

有人认为学生是探究者、发现者、体验者、感悟者,又有人说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者,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是学习结果的受用者。我个人认为学生的角色应该是演员与观众的双重角色。新课标的要求是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是学生与教师的舞台,而主角是学生。学生的表演,是舞台的焦点所在。学生的表演给谁看,给老师看吗?不是!是给自己看。学生在课堂上的真正目的不是表演,而是通过课堂增长知识和才干,是促进自己的学习。观众正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获取大量知识,以及身心的愉悦。课堂中演员和观众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整体。我所讲的出色的学生的不在于智商的高低,不在于美与丑,而在于参与课堂活动与积极思考的热情。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出色的学生。

总之,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放纵,影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提高。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方法。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增进信息技术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