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和规范党小组建设:现实意义、面临问题与应对之策

2017-08-02汪善翔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规范意义问题

汪善翔

[摘 要] 加强和规范党小组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适应党建扁平化管理、开放式发展、精细化服务的现实需要。但一些党组织对党小组认识不到位,使得党小组功能弱化,出现党小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活动不正常、组织生活不规范,服务群众精准精细不足等问题。加强和规范党小组建设,必须从严明组织纪律、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活动方式、完善制度体系、强化考核激励等多管齐下,有序推进。

[关键词] 规范;党小组;意义;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2-0004-06

近些年来,各地党组织都十分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把基层党建的重点向党小组延伸,调整优化党小组设置,建立健全党小组活动制度,以党小组为主体单元,发挥党小组的前沿阵地作用,基层党建呈现新的生机活力。但在推进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党小组建设缺少理论支撑,少数党组织认识不到位,一些党小组存在设置不合理,活動不正常、质量不高,党小组组织生活会不规范,服务群众精准精细不足等问题,总体而言,各地党小组建设发展不平衡,实效性不强,党小组规范化建设急需加强。

一、加强和规范党小组建设的现实意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小组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前沿阵地,基层不牢,地动山摇,作为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小组既是党支部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更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基本单元。加强和规范党小组建设意义重大。

1.加强和规范党小组建设是传承党建优良传统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党小组建设,当初中国共产党就是在8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诞生的,早在“三湾改编”时期,党就提出在班、排设党小组,而“古田会议”更是将“每班建设一个党小组”确立为红军中党组织的重要原则。党小组作为党的肌体的根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得中国共产党从只有几十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到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第一大政党。加强党小组建设是我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是我党长期形成的宝贵经验。什么时候党小组建设扎实有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就强,基础就牢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小组建设非但不能放松,而且必须不断加强。

2.加强和规范党小组建设是适应党建扁平化管理的需要。一方面,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社区并村合组、城市社区扩容提质,党支部管理地域范围迅速扩大,村、社区党组织所辖党员队伍人数越来越多,管理幅度越来越宽,受人员、时间、场地、活动方式等因素作用,对党员进行日常教育管理难度增加,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活动面临诸多困难。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既提升了扁平化管理水平,也使得那种自上而下、层层传达的传统党建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需要,而党小组日益细分了管理单元,为快速、无缝传递党建工作信息提供了平台。通过党小组规范化建设,加强党支部与党员、群众之间的层级管理和差序格局,实现管理扁平化,从而提高党建工作效能。[1]

3.加强和规范党小组建设是推进党建开放式发展的需要。党建工作开放化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转型加快,新社会组织的不断涌现,新业态的不断产生,党员流动性不断增加,传统党小组设置方式、活动形式弊端日益明显,难以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因此,党小组建设也应与时俱进,做到灵活多样、开放有序,打破地域、行业和城乡界限,做到互联互通,使党组织触角不断延伸,从而提升党组织的覆盖面。如在新社会组织、非公经济组织不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条件下,加强党小组建设是扩大党组织覆盖的重要方式,是对党支部建设的有益补充,实现用无处不在的工作网络,为“党组织找得到党员,党员找得到党组织”提供了有效途径。

4.加强和规范党小组建设是实现党建精细化服务的需要。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最重要的职能。当前,基层党支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群众诉求日益多样,群众工作精细化程度提高,难度增加。 一些党支部穷于应付日常事务,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及时、不深入,宣传动员群众办法不多,推进中心工作精力有限。而党小组置身于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便于经常了解党员、群众的情绪,把握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诉求。加强党小组建设,分摊了工作任务,缩短了服务距离、缩小了服务范围,便于调动各个层面党员的积极性,方便及时贯彻落实上级要求,使党支部的工作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为民服务,从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加强和规范党小组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一些地方大抓党小组建设,有效发挥了党小组基石的作用,形成了一些新鲜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还有相当多的基层党组织,党小组建设缺乏有效手段,规范化不够,存在随意性,简单化趋势,难以形成长效常态,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党小组设置上不科学。一些党组织对党小组建设重视不够,对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长期不划分党小组,有些划分了也不开展活动,出现党员教育管理难,活动出勤率偏低、服务针对性不强、成效不明显现象。一些党小组设置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地域型党小组占比过高。以舟山定海区为例,没有规范之前地域型党小组占全部党小组数量的88.5%,这说明基层党组织未能对党员的社会属性、行业分工进行精细分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对党员的有效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党小组规模大小不一,存在过多或过少现象。如我们调研的五个乡镇街道共332个党小组,每组党员人数平均18名,最少3名。与党组织管理小型化的趋势相背离。

2.职能定位还不明确。党小组是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党的一级组织,在党的制度体系中,对基层党小组如何建设问题上缺少理论支撑,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党小组职能定位。一些党组织对党支部与党小组关系定位不清晰,致使部分党小组职能任务模糊不清。如党小组生活会与部分党支部生活会主题雷同重复现象。从调查情况看,基层党支部书记、支委会成员、党小组长对党小组职能熟悉的只占9.3%、较熟悉的占12.5%、不了解的占55.6%。由于职能不清,一些党组织制度很难落实,如部分党组织除了组织参观考察、投票表决及选举代表等活动外,对“三会一课”制度、先锋指数考评管理等都未能落实。也有一些党小组长把党小组活动等同于为民活动,存在重服务、轻学习的现象。

3.活动形式化较严重。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基层党组织没有将党小组活动纳入工作议程,进行指导帮带,党小组活动缺少有力的组织支撑,活动开展不正常,多数存在活动没计划,不系统,随意性大现象。[2]部分党员组织意识淡薄,甚至把参加组织生活当作一种“负担”;一些党组织生活内容老套,活动形式单一,对党员思想工作、生产生活问题关注不多,热点把握不准,讨论议题无关痛痒,缺乏对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的针对性,普遍存在“一张嘴巴、一支烟、一张报纸念半天”的现象,起不到党性教育作用。活动流于形式化、表面化。

4.引领带动作用不明显。联系服务群众是党小组建设的重要任务,一些党员意识淡化,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顾小家,不顾大家,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一些党员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当群众的尾巴。党员服务群众缺少内生动力,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引领带动作用不强。如协助支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作用不明显。党小组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5.活动经费还难以保障。从调研情况看,多数党小组没有活动经费,少数有些经费的,每年大致也在1000元以下,杯水车薪,很难解决实际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能力。大部分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一级的党支部和效益不好企业,因为严重缺乏经费,党小组组织生活很难正常开展。部分农村党组织还没有党员活动室,有的虽有,但过于简陋,缺少必要的图书资料、办公用品。因为活动资金缺少,该开展的活动开不了,即使勉强开了,参与率也不高。

6.组织生活不严肃、不规范。一是组织生活会程序不规范,一些党小组名存实亡,就连一年开一次组织生活会都很难做到,相当一些党小组对组织生活会的要求一知半解,存在会议程序不规范,内容设置随意性,过程无记录或过于简单等不符合要求现象。二是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批评自我批评不够,当老好人现象非常普遍,面对问题不敢较真,怕丢面子、伤和气,红脸出汗、真刀真枪,解决实际思想问题的不多,自我监督、自我净化作用下降。党小组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监督哨”作用难以发挥。

三、加强和规范党小组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党组织未能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工作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上,创新意识不强,组织管理不严,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党员积极性不高、党组织的凝聚力下降。

1.思想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发现党小组“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在基层党员中还大有市场。如部分乡镇党委关注党支部建设多、聚焦党小组建设少;部分党员存在“行政组长有权、工会组长有钱、党小组长就是配角”的错误思想,加上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小组工作不重视、不支持,经常不参加党小组活动,起到了不好的示范效应。

2.激励机制不健全。党组织对党小组长工作只求奉献不给报酬,在农村相对于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而言,党小组长基本属志愿服务,仅个别乡镇通过考核给予一定补助外没有其它利益,客观上也矮化了党小组长的地位。有的党支部对党小组长考核不够重视,不仅对优秀党小组长奖励幅度不大,而且对不称职或工作不负责任的小组长没有及时调整处理。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

3.制度支撑相对不足。目前科学系统的党小组制度体系尚未形成。中央对党小组的系统立法一直存在空白,直接影响了党小组作用的发挥。中央1999年出台的《农村基层組织工作条例》对党小组虽也有要求,但党员规模人数上限没有明确规定,设置党小组的条件多为“人数较多”或“规模较小”等概数,弹性空间较大。对基层党组织的考核指标重在经济指标、重在支部建设等,对党小组建设考核基本不做要求,对党支部抓党小组的主体责任缺乏明确要求。

4.组织纪律不严格。从调查情况看,一些党小组普遍存在组织纪律观念不强现象。按照三会一课要求,原则上党小组每月召开1~2次会议,而事实上很多党小组经常不开会,有的则想到了就开,忙了就忘,随意性大。部分党员对党小组活动不当回事,不参与、不请假、不支持。从问卷调查看一月一次党小组会,还有58.5%的党小组难以做到。对不遵守组织纪律的党员,很少进行组织处理。

四、加强和规范党小组建设的应对之策

党小组规范化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党小组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精准把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规律、特点,从严明组织纪律、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活动方式、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作用发挥等多个方面多管齐下,有序推进,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党员组织纪律性。部分党员之所以不太愿意参与党小组活动,根子在于教育长期滞后,导致一些党员党性意识不强,组织纪律涣散。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开展整风肃纪活动非常必要,建议各级党委从实际出发,对基层党员每年进行为期3~5天的集中轮训教育,重点突出理想信念、党规党纪、廉洁自律、作风建设、服务群众等,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组织纪律观念,让基层党员普遍接受常态化党性教育。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内生活计划合理、程序规范、内容充实,成效明显。通过重教育、严纪律、强党性。把纪律挺在前,对不讲政治、不守纪律的党员,及时予以处理,纯洁党员队伍,增强党小组活力。

2.完善优化党小组设置,选优配强党小组长。要提升党小组组织效能,发挥党小组作用,就必须配强党小组长,优化党小组结构,完善党小组设置。一要配强党小组长,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党小组选拔程序,选优配强组长,推选出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党员担任党小组长,负责日常活动的人员召集、会议主持、学习安排、活动记录以及党员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二要明确组织原则。按照“便于党员教育管理、便于开展党员活动、便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便于联系服务群众、便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五个标准,遵循“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兴趣相投、特长相同”的原则,进行了调整优化,灵活合理组建党小组。三要明确人数标准。建议人数超过20人以上的农村党支部原则上都必须建立党小组,每组党员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对退休党小组、社区老年党小组在人数上可以适当增加,但原则上不能超过20人。四要明确组建重点。在地域为主的基础上,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立特色党小组,探索“功能型”组建模式,按照不同的功能分类管理,如根据党员不同的需求、兴趣爱好、自身特长等,设岗定责,形成各类特色党小组。建议全省开展党小组标准化建设活动,根据功能定位、实际特点按照“共性+个性”的思路,分类设计不同类别党小组建设的具体标准。

3.规范党小组活动形式,增强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党小组建设涉及面广,要组建专家团队,加强跟进研究,提炼实践经验,提供科学指导,形成可操作、可复制的基本模式。重点在党小组活动机制、党小组生活会质量、党员作用发挥、服务群众效能上下功夫,健全和规范党员集中学习日、民主议事日、网格走访日和志愿服务日相结合的党小组活动机制,各党小组按照上级要求,通过制定适量的组织活动计划,灵活开展集中学习会、党员议事会、民主生活会、网格走访、宣传教育、关爱慰问、义工服务等活动。以党小组为基本单位,统一完善党员联系家庭户包干制度。结合自身特点,在保证政治理论学习为主的情况下,适当组织开展文艺、体育、书画等各类技艺特色活动,拓展党小组服务功能。

4.加强党小组阵地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机制。针对一些党小组没有活动经费、活动场所的现状,必须加快为党员安好家,使党员有归属感。一要加强活动点实体化建设。在文化礼堂、社区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原小村办公室、文化亭子、骨干党员家庭设立党小组活动点,按照“三有一上墙”要求对活动点布置,即有固定场所、有党员名册和联系方式、有党内组织生活记录本,党小组标识牌上墙。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党小组关心关爱力度,进一步完善党小组长的固定补贴、误工补贴和绩效补贴制度,建立最低报酬制度,不断提高党小组长工作积极性。落实党小组日常活动经费保障,县区财政按照每位党员100元的教育经费配备,乡镇镇街道按照1:1比例配套。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党小组建设提供保障。

5.强化党小组考核激励,提高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要完善对党小组的激励考核,让党员有荣誉感。一是完善分类考核管理。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对地域型、产业型、园区、楼道等不同的党小组分类提出考核目标任务,明确各类党小组工作职责清单。做到方向明确,职责清晰,让党员有责任感。二是强化有效考核激励。完善党员评价机制,结合党建先锋指数,科学制定考核细则,认真做好优秀党小组长、先进党小组、党员之星等评选奖励工作,并与干部培养提拔、党员荣誉称号挂钩。对工作业绩差、群众反映不好、考核不称职的党小组长按程序及时调整处理。三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电视、报纸、网络上开辟专栏,宣传报道党员先进事迹,增强党员荣誉感,形成有力的正向激励导向。

6.健全党小组制度体系,不断强化制度执行力。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党小组制度体系,推进党小组规范化建设。一要明确党小组职责任务。建议通过党内法规形式明确党小组的职责任务,使党小组工作有党内法规依据。建议省级层面出台专项规章制度,提供规范的党小组建设目录清单,推进党小组标准化建设,党支部要放管结合,进一步提高党小组的自主权,重点在制度的落实上下功夫,抓紧、抓细、抓实。二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坚持把党小组会作为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的重要内容,严格党小组组织生活,定期开好党小组会,鼓励各个党小组探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党内生活方式,突出事关本地、本支部党员的实际问题,通过议政式、专题式、开放式等形式,组织党员讨论,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规范化。三是强化党建责任。健全党建工作问责机制,着力夯实党组织抓党小组建设的主体责任。把党小组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考核内容,建议将党小组建设情况纳入“五好”服务型乡镇创建、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管理。层层分解,责任到位,明确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党建联络员指导责任,把党小组建设的成效作为基层党组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党小组长抓黨建责任清单,探索开展党小组长定期向党组织专项述职评议,真正把加强党小组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点任务。

[参考文献]

[1]俞阳.社会转型期农村党建工作研究——长沙高新区东方红镇党小组建设管理实践[D].南昌大学.2014.

[2]吴巍彬,王振华.浅议加强基层党小组建设[J].党史博览.2009,(01).

[责任编辑:谭晓影]

猜你喜欢

规范意义问题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