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0年汉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2017-08-02郑薇薇黄泽群

陕西气象 2017年4期
关键词:酸雨日数风向

孟 茹,郑薇薇,马 艳,黄泽群

(汉中市气象局,陕西汉中 723000)

近10年汉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孟 茹,郑薇薇,马 艳,黄泽群

(汉中市气象局,陕西汉中 723000)

统计分析汉台区2006—2015年酸雨观测资料、相关地面观测资料,结果显示:近10 a汉台区年平均酸雨量203.6 mm,占总降雨量的22.2%;共出现酸雨159 d,酸雨发生频率为13.3%;酸雨日数和酸雨发生频率呈波动递增趋势;9—11月是汉台区酸雨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段;汉台区发生的酸雨主要为弱酸雨,酸雨发生的频率随着降水量级的加大而减少;酸雨日的地面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降水K值集中在100 μs/cm内。

酸雨;变化特征;气象条件;汉台区

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降水,会使水体酸化,土壤变得瘠薄,森林衰退,农作物减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建筑物和文物古迹被腐蚀等。酸雨已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一起,被认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灾难性的环境挑战[1]。我国是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强酸雨面积最大,酸雨区呈范围扩大、强度稍有减弱的趋势,部分地区的酸雨强度持续增强[1-2]。汉台区气象局从2005年5月1日起开始酸雨观测试运行业务,从2006年6月正式按国家酸雨观测标准业务运行。本文利用2006—2015年度酸雨观测资料,分析汉中酸雨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为酸雨防治和未来开展酸雨潜势预报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酸雨监测资料来自汉台区酸雨观测站,气象观测资料来自汉中国家基本气候站。资料统计时段均为2006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酸雨观测点设置在汉台区地面观测场,降水采样桶安置在距地面1.2 m处。酸雨采取逢雨采样,每天08时到次日08时为一个酸雨采样日,雨量采取全样混合,酸雨观测项目为降水量、电导率、pH值,分析方法采用电极法。

酸雨观测资料按照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酸雨观测业务规范》[3]中有关降水pH和K值的计算方法进行统计。气象观测资料按照中国气象局颁布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4]中有关观测记录的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2 酸雨发生频率分析

2.1 酸雨量年变化

由表1可看出,2006—2015年汉台区年平均降水量915.3 mm,年平均酸雨量203.6 mm,酸雨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22.2%。近10 a中,2015年酸雨量最多,为299.7 mm,占年总降水量的35.5%;其次为2013年,酸雨量为296.9 mm,占年总降水量的28.2%;2007年酸雨量最少,为91.1 mm,占年总降水量的11.4%。

2.2 酸雨发生频率年变化

汉台区2006—2015年共出现酸雨日159 d,酸雨发生频率为13.3%。酸雨日数和酸雨发生频率呈波动式递增趋势(图1), 酸雨日数和酸雨发生频率在2015年达到最高,分别为27 d和21.1%,分别高于10 a平均值11.1 d和7.8%。

表1 汉台区2006—2015年各年酸雨量及总降水量

2.3 酸雨频率月变化

从图2可以看出,汉台区9月酸雨发生频率最高,为24.8%;其次为11月,酸雨发生频率为20.6%;第三为10月,酸雨频率为19.8%。即9—11月是一年中酸雨发生最集中的时段。5月酸雨发生频率最小,仅为4.2%;其次为7月,酸雨频率为5.2%。

2.4 酸雨强度变化

根据酸雨等级划分标准[4](强酸雨为pH<4.0, 较强酸雨为4.0≤pH<4.5, 弱酸雨为4.5≤pH<5.6),汉台区2006—2015年共出现强酸雨5 d, 占总酸雨日数的3.1%;较强酸雨17 d,占总酸雨日数的10.7%;弱酸雨137 d,占总酸雨日数的86.2%。从表2可见,5次强酸雨分别出现在2007、2008和2010年,2011年以后未出现强酸雨。总体来说,汉台区10 a中出现的酸雨绝大多数为弱酸雨,较强酸雨和强酸雨出现最多的年份是2006年,共5次,占年酸雨日数的50%(表3)。

图2 汉台区2006—2015年酸雨 出现日数和发生频率的月变化

表2 汉台区2006—2015年强酸雨统计表

表3 汉台区2006—2015年各年pH<4.5的酸雨日数及出现概率

从表4可知,汉台区9月是出现较强酸雨和强酸雨日最多的月份,达9 d;其次为1月和10月,各出现3 d。从各月出现较强酸雨和强酸雨的概率来看,一年中的1月、12月、9月位居前三,但不容忽视的是,12月酸雨日仅有2 d,其中1次即为较强酸雨。

表4 汉台区2006—2015年各月pH<4.5的酸雨日数及出现概率

2.5 降水K值分析

K值表示降水导电能力的大小,能反映大气降水洁净程度。K值越低,表示大气降水越洁净。从图3可以看出,汉台区2006—2015年降水K值在3.9~342.8 μs/cm之间,多数集中在100 μs/cm内,属于中低K值。

3 酸雨与降水量和风向

3.1 酸雨与降水量

表5为汉台区2006—2015年出现的159 d酸雨日及对应的24小时(08—08时)降雨量量级。由表5可看出,酸雨发生时,62.9%的降水量级都是小雨,大暴雨量级的可能性仅为1.2%,即随着降雨量等级的加大,酸雨发生的频率在减少。

图3 2006—2015年汉台区酸雨K值散点分布图

有研究认为,酸雨在暴雨以上级别降水时几乎不会出现[5],汉台区在暴雨、大暴雨日7次出现弱酸雨,酸雨与降水量关系及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表5 汉台区2006—2015年酸雨日对应的降雨量级分布

3.2 酸雨与风向

风不仅对污染物有输送的作用,同时对污染物也起着扩散和稀释的作用。一般来说,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质量浓度与污染物的总排放量成正比,而与平均风速成反比[6]。利用地面风观测资料(酸雨降水开始前3 h至降水结束时段内的最多2 min风向)统计发现,2006—2015年,汉台区酸雨日的地面主导风向为偏东风(NE、ENE、E、ESE、SE、SSE)(表6),出现频率为66%。

表6 汉台区2006—2015年酸雨日对应风向频率

4 结论

(1)2006—2015年汉台区年平均酸雨量203.6 mm,占年平均降雨量的22.2%,降水K值在3.9~342.8 μs/cm之间。2015年酸雨量最多,为299.7 mm,占总酸雨量的35.5%;2007年酸雨量最少,为91.1 mm,占总酸雨量的11.4%。

(2) 2006—2015年汉台区共出现159 d酸雨,酸雨发生频率为13.3 %,其中86.2%的酸雨为弱酸雨,5次强酸雨主要发生在2007—2010年间。

(3) 汉台区酸雨日数和酸雨发生频率呈波动递增趋势。9—11月是酸雨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段,其中9月最高,为24.8%;5月酸雨发生频率最小,为4.2%。

(4) 汉台区酸雨发生频率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减少。酸雨日的地面主导风向是偏东风。

[1] 张新民,柴发合,王淑兰,等.中国酸雨研究现状[J].环境科学研究, 2010(5):527-532.

[2] 赵艳霞,侯青.1993—2006年中国区域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学报, 2008,66(6):1032-1042.

[3] 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业务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23-24.

[4]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04-111.

[5] 高龙. 汉台区2006—2009年酸雨特征及策略建议[J].陕西气象, 2013(3):25-27.

[6] 郑凤琴,孙崇智,于文杰,等.城市酸雨预报方法及业务系统[J].气象科技, 2006,34(6):684-687.

1006-4354(2017)04-0014-04

2017-01-09

孟茹(1971—),女,汉族,陕西汉中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应用气象服务。

汉中市气象局2015年科研项目(2015HZ-06)

X517

B

孟茹,郑薇薇,马艳,等.近10年汉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J].陕西气象,2017(4):14-17.

猜你喜欢

酸雨日数风向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衢州市酸雨时间变化特征及降水对其影响分析
逆风歌
CeMAT Asia 2017:聚焦“智慧物流”引领行业风向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
行业统计带来哪些风向?
海南省雷暴日数年代际变化特征
模拟酸雨大气环境中Cl-浓度对镀锌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ESSENTIAL NORMS OF PRODUCTS OF WEIGHTED COMPOSITION OPERATORS AND DIFFERENTIATION OPERATORS BETWEEN BANACH SPACES OF ANALYTIC FUN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