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鼓舞”中寻找鼓舞的力量— 访江苏省南京市板桥小学校长潘来强

2017-08-01

教育家 2017年23期
关键词:表演队腰鼓特色

文│本刊记者 怀 宇

在“鼓舞”中寻找鼓舞的力量— 访江苏省南京市板桥小学校长潘来强

文│本刊记者 怀 宇

提到腰鼓,大多数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一群人,头缠白羊肚手巾,身着白色羊毛坎肩,腰扎红色绸带,在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原上恣意狂欢,纵情击鼓……可能你不会想到,在江苏南京有一所百年老校,就是以腰鼓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在“鼓舞·灵动”的理念下,那里的孩子“手舞足蹈,灵动飞扬”。

一所地处江南水乡的学校为什么把腰鼓作为自己的特色?他们又是如何挖掘腰鼓文化的内涵,如何把腰鼓教育最终引导到“育人”的目标上去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这所百年老校—南京市板桥小学的校长潘来强。

记者:在我的印象中,腰鼓是我国陕北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俗活动。板桥小学(以下简称“板小”)坐落在江南地区,为什么会选择这一北方的民间艺术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呢?

潘来强:您说的这个腰鼓指的是闻名全国的安塞腰鼓,它的确是发源于陕北地区,流行于北方的一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而南方其实也有自己的腰鼓艺术,南方的腰鼓以福建地区为代表,不同于北方的热情奔放,南方的腰鼓更多的是温柔和婉约。

而我们板小之所以选择腰鼓作为自己的特色,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积淀的。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板小师生就组建了“江教剧社”,我们是打着腰鼓迎接新中国的。另一方面,因为学校特殊的地理区位,板小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孩子。而“腰鼓”这种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很适合板小的孩子学习。

因此,在板小,腰鼓有着广阔而坚实的发展根基。20世纪80年代起,板小就确立了“打中华腰鼓,承民族文化,养高尚品德,练强健体魄,做时代新人”的特色品牌创建之路。从那之后,腰鼓特色教育在板小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腰鼓成了板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绝”的特色。

记者:请问板小在开展腰鼓特色教育方面是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绝”的呢?

潘来强:板小的腰鼓特色教育是以“普及、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的。

为了抓好普及,我们编写了系列校本教材《打起腰鼓唱起歌》,在全校开设了“腰鼓课”,精心设计了“千人腰鼓齐奏”“千人鼓槌体操”等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活动,让“活动”在“展示功能”的同时,生发出教育的“智慧”。开展的“腰鼓大课间”,既有“千人一鼓”,又有“百鼓齐奏”,各具特色的班级腰鼓游戏同样千姿百态。每年的腰鼓节,让全体师生展示汇报学习腰鼓的成果;我们还将腰鼓艺术普及工作,推广到两所附属幼儿园,并有相应的园本课程。

在“校本化、课程化”的基础上,我们十分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教育科研的引入,使特色建设有了理论支撑,教育方向更明确,建设的步伐加快,许多有关腰鼓特色教育的课题研究成果在省、市获奖。

在人人会打的基础上,各年级开办了兴趣班,学校成立了腰鼓表演队。他们的“百人广场表演”已成为叫得响的品牌。他们展示了各种腰鼓击打基本技能和“绝活”,展示了板小孩子对腰鼓表演的创新,更展示了板小孩子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我们这支远近闻名的腰鼓表演队,还多次亮相省、市、区表演舞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记者:您曾经说过,板小开展腰鼓特色教育,并不仅仅是要培养一支腰鼓表演队。那么,板小在深化腰鼓特色教育内涵上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考量?

潘来强:是的。我认为只有表演队的特色教育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更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近年来,我们更加注重“腰鼓”育人功能的开掘,在深度和广度上挖掘腰鼓教育的内涵。板小的腰鼓特色教育是为了将“打鼓、学艺、养德、增智、健体”完美结合,是为了让孩子在腰鼓艺术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艺术素养,灵动成长。如今在板小的校园建设当中几乎各方面都融入了“鼓”的元素,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彰显百年来板小灵动教育的核心—“鼓舞”。

记者:你们对“鼓舞”有怎样的新认识呢?

潘来强:“鼓舞”其实源于教育本义。儿童均有无限潜能。“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鼓舞、唤醒。”通过鼓舞教育,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自信起来,自主起来,灵动起来。其次,“鼓舞”是基于板小本校的传统。我们板小人坚信,鼓舞是教育的另一种解读。我们认为“教,重鼓舞;学,重自主”。“鼓舞”,鼓舞我们创建了南京市“体育与健康教育普及型特色学校”“艺术教育普及型特色学校”“民间体育进校园试点学校”“基础教育课改体育实验学校”“民俗(腰鼓)艺术活动中心”“优秀乡村少年宫”。第三,“鼓舞”更好地推进了课程创新。在“润泽百年,追寻灵动”的历史进程中,“鼓舞”,作为一种广泛认同的策略,助力孩子灵动成长,助推板小铸就辉煌。我们力图通过项目建设,以整合原有的传统体育和民俗艺术课程为突破口,为孩子搭建起适合需要的、促进全面发展的课程“立交桥”。第四,“鼓舞”还是直面区域现实的需要。近年来,板小外来工子女与失地农民孩子接近对半。教师老中青三分天下,一些经过“补偿教育”的老教师仍在一线。这些孩子和老师需要我们更多一份爱心和鼓舞,给他们以昂扬的引领、潜能的激活、信心的鼓舞。

“尊重儿童、激励儿童、引领儿童、支持儿童”成为板小每一位教师的目标追求。“十三五”时期,我们板小的教育愿景就是“举一面鼓舞的旗,推一场灵动的波”。

记者:如何通过“鼓舞”这面大旗,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潘来强:我们通过深化环境文化,让校园成为“鼓韵园”。通过不留痕迹的妙用和别具匠心的“人境互动”,使这些文化景点发挥教育功用,真正落实“鼓韵励志”。比如我们将学校的腰鼓广场打造成表彰的专用场地,让“鼓舞激励”的味道更浓厚。

一是深挖理念文化,让老师成为鼓舞者。我们的教师开展尊重儿童、激励儿童、引领儿童、支持儿童策略探究。学校还适时地组织“鼓舞”主题论坛等,在宣讲、辩论、探讨中,不断提升全员认同度;通过共建单位的助力,使得“鼓舞”文化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引领大家的行动自觉。二是创新制度文化,掀起管理鼓舞潮。改变以往“管”字当头的制度设计,实施饱含深情、以人为本、注重“鼓舞”的管理。三是深耕课堂文化,形成课堂灵动场。实施“性由天成,促其发展”的教育策略,通过课堂这个灵动场,充分关爱孩子的生命活动。四是深掘课程文化,搭建教育立交桥。在“鼓舞”文化旗帜下,这座桥,四通八达,孩子们可以自选路径,到达目的地;这座桥,犹如“板桥”,孩子能娴熟地找到进出路线;这座桥,桥面很宽、桥墩坚固,可供更多的学生同行;这座桥,有“交警”—老师,为孩子们保驾护航,指航引路。

我们还开发了“鼓舞”理念下的德育课程,强调“志愿养德”,让德育内容更具激励性,德育活动更具鼓舞力,德育的方式更有实效性。让孩子自信起来,自主起来,灵动起来。

如今,我们的校园因“鼓韵励志”而“境显灵韵”;我们的老师因“掌握鼓舞绝招,修炼智慧心灵”而“师蕴灵慧”;我们的孩子在鼓舞中灵动成长、自信十足。

猜你喜欢

表演队腰鼓特色
演2021年莫斯科航展中,勇士飞行表演队正在表演
特色种植促增收
鹰击长空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美国雷鸟飞行表演队正在练习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啊,腰鼓山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