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月,有人要拔星条旗

2017-07-31刑天

航空知识 2017年5期
关键词:登月舱星条旗阿波罗

刑天

“阿波罗”11号飞船的宇航员在上世纪60年代末插在月球表面的那面星条旗几十年来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无论是至今仍对登月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的人,还是期盼有其他的旗帜插上月球表面的人,都曾经对那面旗子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和想象。影片《太空夺旗》则是以那面星条旗为引子,开启了一个亦真亦幻,既饱含童真又带有反思的新的登月之旅。

在《太空夺旗》影片中,世界上有40%的人口不相信人类真的踏上过月球,一位名叫理查德亿万富翁,瞅准了机会,准备登上月球,插上他的旗子,将月球据为己有,并且把当年的那面星条旗销毁。富翁的终极目的是通过开采月球上的氦-3来源源不断地攫取名与利。当然,作为一部催人奋进的动画片,一定是要有一个英雄团队来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于是,正邪两方确立,夺旗斗争拉开帷幕。

正义一方的主力是包括老人和孩子在内的一家子。年仅12岁的麦克有一个看起来有些古怪的祖父。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才知道,老爷子过去原本是NASA(美国宇航局)的登月宇航员,但因不明原因而一直未能登上“阿波罗”飞船,从此以后,他与家人关系逐渐疏离。得知事情原委的小麦克重登月球的初衷很简单:改善祖父与家人的关系。当然,后来的情节就开始跌宕起伏了。麦克与朋友在祖父的指导下,登上了月球,开始与亿万富翁理查德展开夺旗行动,捍卫月球的资源与当年登月宇航员团队的荣耀,捍卫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那颗出现在各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中的美丽的月球。

“我知道,最酷的事情就是登上宇宙飞船到月球上去。”

《太空夺旗》以较高的还原度再现了当年搭载了“阿波罗”飞船的“土星”5号火箭升空的很多细节。同时也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登月飞船的训练过程:不急不躁,不干巴,而且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影片的登月过程不禁让我想起了历史中的真实场景。

“阿波羅”11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5次载人任务,承担了第一次将人类送上月球的重任。有一点与影片不太一样的是,工程实际中的登月飞船并不是直接从地球飞到月球的,而是要按照轨道动力学的要求来多次绕地球和月球飞行后才能释放登月舱。“阿波罗”11号的飞行总共历时8天13小时18分35秒,其中绕行月球30圈,在月表停留了21小时36分20秒。3位执行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与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博士。

    抬头看看天空,看看那些曾经激励了无数少男少女的登月梦想,是否还在;想想那颗在古人诗篇中最爱抢镜的星球将会以怎样的姿态迎接人类的重返吧。 

1969年7月21日,世界标准时间2点56分,“鹰”号登月舱降落在月面6个半小时后,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舱的阶梯踏上了月球表面,给人类留下了这样一句经典的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奥尔德林博士不一会儿也踏上月球表面。两人在月表活动了两个半小时,使用钻探取得了月芯标本,拍摄了一些照片,也采集了一些月表岩石标本。当然,这些活动也包括将一面星条旗插上月球的表面。

当然,这面旗帜竖立在月球上并不意味着月球会成为美国的领地。在这次插旗行动之前,在1966年12月1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名为《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外太空活动所应遵守原则的条约》。该条约1967年1月27日开放签署,1967年10月10日生效,有期限为无限长。条约第3条明文规定:“不得通过提出主权要求、使用、占领或以其他任何方式把外层空间据为己有。”这个外层空间当然也包括月球在内。

太空夺旗,夺的并不是旗子和领地,而是试着在夺回当年的登月精神。

这是我看罢影片后的最大感慨和体会。美国宇航局从1961年至1972年开展了一系列登月活动。在1969年,“阿波罗”11号飞船达成了肯尼迪的目标后,为了进一步执行在月球的科学探测,“阿波罗”计划得以延续到1970年代早期。该计划总共耗资240亿美元,同时为全人类留下了大量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技术。但是后来,登月活动则戛然而止,令人好不惋惜。

影片中的孩子们在月球上的奔跑是自由的,是潇洒的。那无比刺激的月球大战让人们在月球上腾挪跳转,非常惬意。影片中的登月车则在月球的悬崖之上玩起了漂移。而现实中的登月其实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奥尔德林博士测试了包括双脚跳在内的几种在月球表面走动的方法。尽管维生背包造成了一些后倒的情形,不过两名宇航员在保持平衡方面的问题并不严重。随后宇航员发现跨步跑是月面活动中最方便的方式,宇航员报告称,必须得提前6、7步规划移动方向,因为月球表面细腻的土壤很滑。奥尔德林博士的报告尽量省略了当年登月的种种细节上的难处,他不谈月球昼夜温差之大,而仅仅是说:“在从阳光走入阴影的过程中,太空服内部温度没有变化,但头盔在阳光下的感觉要比阴影中暖和。”

1972年,“阿波罗”17号飞船登月成功之后,人类再无新的登月计划。如今,除了我们在打开微信应用,在凝视软件界面的那个硕大的地球照片(由“阿波罗”17号飞船拍摄)的时候,会偶尔想起“阿波罗”计划之外,很少有人会记得,40多年前,人类是曾经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完成了多次往返呢。现在,多家私人航天公司宣布了重返月球的计划,而多个航天大国也重新对月球开始虎视眈眈。希望人类能够团结起来,共同为太空探索事业努力奋斗,也希望人类能够从消费主义和眼前的苟且中稍作喘息,抬头看看天空,看看那些曾经激励了无数少男少女的登月梦想,是否还在;想想那颗在古人诗篇中最爱抢镜的星球将会以怎样的姿态迎接人类的重返吧!

责任编辑:邢强

“土星”5号火箭带着“阿波罗”飞船起飞。

猜你喜欢

登月舱星条旗阿波罗
惊险不断!带你重温人类首次登月始末
阿波罗13号与与重返月球
回望阿波罗11号
图解世界载人航天发展史(二十七)
阿波罗之春
拯救阿波罗13号
美国国歌背后的故事
你了解美国吗
你了解美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