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40例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学检测与临床用药效果研究

2017-07-31

关键词:氨苄头孢曲松病原学

吴 蕾

(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长沙 410000)

240例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学检测与临床用药效果研究

吴 蕾

(长沙市中心医院儿科,长沙 410000)

目的:了解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及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用以指导临床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儿科就医的细菌感染性腹泻的240例小儿大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验,并分别应用头孢曲松钠和氨苄青霉素对患儿分组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①小儿细菌性腹泻好发于夏、秋季节,粪检病原菌阳性率37.50%,主要病原菌为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病原菌检出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氨苄青霉素(86.67%),两组疗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典型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均为头孢曲松钠组少于氨苄青霉素组。结论:用药前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有助于对症用药,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疗效可观。

小儿细菌性腹泻;病原学检测;头孢曲松钠;氨苄青霉素

细菌感染性腹泻是小儿腹泻中一种较复杂的类型,主要致病菌包括致泄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临床症状的特点是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1]。由于小儿细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人群,可能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2,3],因此,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在治疗方法上,由于小儿肠道脆弱,抗菌药物的选择需十分谨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是比较符合小儿治疗需求的药物[4,5]。为更好地了解小儿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观察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择优选择治疗方案,笔者选择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1年内儿科就诊的240细菌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病原学检测并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儿科1年内收治的细菌性腹泻患儿240例,男122,女118例,年龄2个月~6岁,其中6个月以内的21例,6个月~2岁49例,2岁~6岁170例。患儿多为急性发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其中一部分患儿兼有发热、呕吐、脱水等症状。病程多为2~9天,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对患儿大便取样后,送至检验科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并给以对症支持治疗。

1.2 诊断标准①患儿急性发病,伴发热、主诉腹痛或者哭闹不止,症状表现有脓血便或粘液便;②镜检大便在高倍镜下可见白细胞≥10个;③粪便做细菌培养后可检测到致病菌。符合上述3则标准中的2则或以上时即可明确诊断为细菌性腹泻[6]。检查和治疗均得到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7]。

1.3 细菌培养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方法和要求,对常见的肠道致病菌进行鉴定。在患儿用药之前取新鲜粪便,选取其中带脓液的部分,接种于SS平板、血板和麦康凯平板,恒温生化培养箱中培养24h,初步筛选出病原菌后,通过三糖铁培养基或血清学方法进一步鉴定菌的种、群或血清型,其中血清学试验采用玻片凝集法[8]。细菌鉴定参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进行。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将病原菌分类汇总,作为临床用药的依据。

1.4 治疗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将收治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20人,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患病程度、致病菌构成等基线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治疗,剂量为100mg/(kg.d),静滴,1次/天;B组采用氨苄青霉素静滴,剂量为100mg/(kg.d)。此外,所有患儿都进行了常规对症治疗,高热者采取退热措施,脱水者予以补液,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现象。于此同时,严密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实时检查患儿的大小便常规、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记录患儿腹泻次数和性状,并分别于用药后3天、5天和7天测量体温并进行大便细菌培养。

1.5 疗效判定治疗一周后,患儿不再出现腹泻症状,粪便的性质和次数回复到正常水平,且大便的细菌培养结果正常称为显效;治疗1周后,腹泻患儿的症状有了明显好转,粪便的性质和次数明显好转,细菌培养结果好转称为好转;如果治疗一周后,患儿粪便性状、次数及腹泻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则视为无效;好转和显效共称为有效。

1.6 数据分析方法所列结果分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菌分布特点在240份患儿粪便标本中,检出病原菌90株,总阳性率为37.50%,其中,志贺菌检出志贺菌检出53株,占58.89%,大肠埃希菌26株,占28.89%,沙门菌8株,占8.9%,铜绿假单胞菌3株,占3.3%。其中,志贺菌主要为福氏2a(41株,占77.36%),其它亚型的为12株,占22.64%。大肠埃希菌主要是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0,76.92%),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6.75%)。

2.2 季节分布全年均有病原菌检出,但存在季节差异。其中,3~5月检出10例,占11.11%,6~8月检出58例,占64.44,9~11月检出17份,占18.89%,12~2月检出5例,5.6%。可见,夏季为病原菌检出高峰期。

2.3 性别、年龄分布患儿粪便的病原菌检出率男孩为40.16%(49/122),女孩检出率为34.75%(41/118),病原菌检出率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1,P=0.386)。在年龄分组比较中,1岁以内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岁以上以志贺菌的感染最常见,各年龄组的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8,P=0.012),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腹泻患儿病原菌感染情况

2.4 疗效疗效的比较:A组患儿腹泻症状停止的时间、大便培养结果转阴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比B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见表2。按照疗效判定标准,A组总有效率为96.67%,B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疗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可以认为,头孢曲松钠(A组)对小儿细菌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可能优于氨苄青霉素(B组)。

3 讨论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指标的比较

表3 两种方法疗效比较

细菌性腹泻是感染性腹泻中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大便常有脓血、黏液或为稀水便,白细胞常升高。致病菌主要为志贺菌、沙门菌及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本研究发现小儿细菌性腹泻致病菌的构成及其亚型分布特征与已有的报道一致[9-12]。 从本研究及已有文献可知,志贺菌是导致小儿细菌性腹泻的主要感染因素之一,在我国引起细菌性腹泻常见的是志贺菌中的福氏和宋内痢疾杆菌,此菌经口感染后潜伏数小时至一周,如果治疗及时则预后好,若未及时治疗则会转为慢性。基于此,应将志贺菌检测作为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常规检查的项目之一,可有助于避免误诊和漏诊,及早争取治疗时间,确定科学的治疗方案,防止滥用抗生素导致效果不佳甚至产生耐药。

小儿体质特殊,在治疗感染性腹泻时选择抗生素需十分谨慎,临床上一般选用高效、低毒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5]。氨苄青霉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一种,该药在儿科应用较广泛,主要用于泌尿系统、肠道感染等,单独用药或者联合其它药物对小儿细菌性腹泻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病原菌对该药的耐药性逐渐增加,临床治疗效果有所降低。头孢曲松钠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与氨苄青霉素相比,疗效更好,毒性更低,且不易耐药,对肠杆菌有较大活性。本研究分别应用两种抗生素进行治疗,发现头孢曲松钠的总体疗效高于氨苄青霉素,止泄时间、肠道致病菌转阴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为前者少于后者,此外,治疗过程中患儿未发生不良反应。可见,头孢曲松钠在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中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均得到了肯定,是一种高效低度的抗生素,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张永红, 陈盈, 刘增乐, 等. 银川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病原学流行病学的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 23(04): 425-427.

[2] 张桂华.112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01): 83-84.

[3] 马家明, 都鹏飞. 十年间儿童感染性腹泻细菌谱与耐药性变迁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5, 19(05): 481-483.

[4] 邬吉伟. 小儿腹泻抗菌药物应用特点分析[J]. 中外医疗, 2013, 3(03): 75-76.

[5] 裴宏亮. 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54例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 2015(08): 165.

[6] 陈尤佳.145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03): 58-59.

[7] 邱敏. 蒙脱石散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106例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12(27): 33-35.

[8] 李培勇, 苏汉良, 刘洪军.2007年-2011年玛纳斯县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 23(17): 3444-3446.

[9] 张桔红, 张凌玲.654例小儿腹泻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校医, 2013, 27(06): 448-450.

[10] 高云翔, 邓纪望, 田春红, 等. 婴幼儿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14): 1847-1848.

[11] 李先斌, 刘健龙, 郭宽鹏, 等. 长沙地区儿童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11): 2195-2197.

[12] 高庆双, 高春燕.152株儿童腹泻志贺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04): 558-559.

Pathogenic Detection and Drug Effect of 240 Children w ith Bacterial Diarrhea

Wu Lei
(Central Hospital of Changsha, Changsha 410000, China)

Objective To find the main pathogen of bacterial diarrhea in children and clinical effect with different drugs. M ethod 240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diarrhea from December 2014 ~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involved, their stool specimens were tested for bacterials, ceftriaxone and ampicillin were seperately used to trea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reatme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Bacterial diarrhea in children occured mostly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positive rate of stool pathogen was 37.50%, main pathogens were Shigella,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The positive rate of stool pathogen was different within age group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eftriaxone was 96.67%, which was better than ampicillin (86.6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time for rehabilitation was less in ceftriaxone group than ampicillin group. Conclusion Bacteri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is necessary for symptomatic medication, the effect of ceftriaxone for bacterial diarrhea was considerable.

bacterial diarrhea in children; pathogenic detection; ceftriaxone; ampicillin

R725.7

A

1673-016X(2017)04-0032-03

2017-03-15

吴蕾,E-mail:41841703@qq.com

猜你喜欢

氨苄头孢曲松病原学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盐酸氨溴索和头孢曲松联合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幼年大鼠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与口服钙剂相互作用的研究
使用抗生素不是多、新就好
2013~2014年深圳市腹泻疾病的病原学分析研究
头孢曲松钠治疗HIV抗体阳性混合感染梅毒的临床效果观察
美罗培南与头孢曲松钠国内外药品说明书对比分析
阿留申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更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