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7-07-29何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何奎

【摘 要】 初中生正处于道德与法治素养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兴趣入手,对如何在课堂教育、课外教育和课后教育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提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一些基础运用策略。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01

结合初中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我们发现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存在兴趣不足、不愿意参与到课程教学中、不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问题。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教学模式出现了问题,教师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初中教师需要紧扣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将生活化案例穿插到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吸收更多的养分。通过提高教师的课堂授课效率,从而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立足教师的情感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之间、拜金主义正在蔓延,这给了学生们的思维造成负面影响。在实践中,我发现目前的初中生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他们往往只注重个人利益,功利主义的消极现象经常发生在学生的生活中,这揭示了集体主义的缺乏、合作精神缺乏,他们不关心别人,不尊重他人,有时表现出孤僻。种种现象表明,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带动学生道德情感的全面提升,教师采用适当的情感教学法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对知识要点深入认识的一种情感表现,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得到有效证明。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针对性讲解,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教师情感道德教育具有调节性功能

道德教育是把人引向希望和幸福的教育,德育不仅仅是道德规范,还包括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行为规则和法规意识。我国教育的探索中认识到道德教育不能仅仅是理性的学习,体验式的道德教育越发重要,德育离开了情感就缺乏魅力,旨在通过情感介入而得到深刻的認识,并将道德认识升华为道德观念和道德智慧,最终为人的终身幸福奠基。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情感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教师的心理状态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变化,如何在道德与法治内容讲解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针对性讲解,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检查,不断增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充实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新课改下教学思想的核心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就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变被动与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为学生创设知识情境,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由教师来给出问题的答案。在提问与探讨中不断地得出新知识。教师在教学中用提问代替讲解,通过创设提问、回答、讲解的教学情境,促成师生之间的双向课堂教学讯息交流。良好的课程导入方式只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基础,教学主体内容才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编者希望学生通过分析案例获得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启示。然而,教材中的案例有时不够切合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这种脱节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营造有趣的生活化场景进行教学。比如,在“网络交往新时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演网络交往情景剧,让学生演绎网络交往中会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生动活泼的表演能够加深学生对网络交往安全性的认识,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四、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巩固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学内容

生活是科学课的源泉,没有生活,科学课是枯燥的知识点的堆积,同样没有生气的科学作业效率低下。要提高效率的办法就是提高学生兴趣,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觉得能解决生活中碰到的现象,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把所学的应用到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所以要将作业生活化进行到底。课后作业是巩固课程所学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它不一定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作业的形式,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初中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中的“爱在家人间”一节时,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比如,帮爸妈洗脚、看望祖父祖母等。学生与家人亲密地相处,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到家人间浓浓的爱意。这种形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不再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他们反而会觉得完成这项作业给他们带来了很多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要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革新教学模式,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去。教师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各种案例、各种实践来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用生活化的授课方式取代传统“灌输式”授课方式,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拉进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把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生活经历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帮助初中生克服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抵触情绪,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的热情,这样才能更高效地传授课程知识,让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真正回归我们的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旨在从与时俱进的现实生活角度出发,以生活化的方式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生活契合度。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时代特点以及学生所接触的日常生活情况;从学生的角度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含义,以实现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以及有效性,从而避免走入形式主义的生活化教学歧途。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6(10):73.

[2]吴宁.校企合作背景下思政课道德与法治一体化教学的方向与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5(08):67-69.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初中英语阅读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