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估值虚高的底层逻辑

2017-07-29卫哲

商界评论 2017年7期
关键词:赢家沃尔玛估值

卫哲

花椒获得天鸽互动1亿元投资,估值50亿元;映客“卖身”,估值超过70亿元。5月,直播领域资本之风再次吹起,Live.me、虎牙、熊猫也都先后拿到大笔融资。随之而来的议题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不盈利高估值的状况一直持续着?这往往给很多创业者造成一个心理暗示:亚马逊20年都在亏损,结果还有4 800亿美元的估值,所以我今天亏钱没关系。我要打造一个未来的超级独角兽。

其实,不盈利高估值并非不合理。只是,要看看你的公司是不是赢家通吃型的公司。

瞄准赢家通吃

“赢家通吃”是一个德州扑克的概念,赢的人把桌面上的筹码都拿走。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几乎没有诞生赢家通吃型的公司。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市场占有率过了30%就算垄断。互联网来了就不一样。百度也好、谷歌也好,其搜索引擎的市场占有率,在自己的国家或地区都能够达到90%以上的覆盖。所以,做互联网的创业者都有一个心愿:我把我的公司做成赢家通吃,我的估值就会很高。

但我想说,不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能赢家通吃。目前看来,只有三类互联网公司属于赢家通吃型。这就意味着,你如果不具备这三个条件之一,靠烧钱做大就不会为投资人带来价值。

第一类,具备网络效应。国外有Facebook、国内有微信,这种企业具有网络效应。我们经常会抱怨,国内三大运营商搞垄断。但今天,我如果把中国移动切换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也不能把我怎么样。我可以在三大运营商中选择,但我不敢把微信卸载了,一旦卸载,我微信几千个好友可能觉得我出事失联了。所以,用不用微信不是由你说了算,你被你的朋友圈绑架了,这就是网络效应。这类公司具有赢家通吃的可能性。

第二类,规模带来资本效益。我们在网上买东西是不具备网络效应的,你可以去天猫,我可以去京东。那为什么说淘宝、京东、亚马逊这样的公司也具备赢家通吃的特点呢?因为它们的全球、全国规模,可以带来资本效益。

在没有京东、天猫、亚马逊之前,沃尔玛是零售界的翘楚。以前有句话叫:沃尔玛开一家店,10平方千米以内,其他的小店寸草不生。沃尔玛有全球采购的能力,它采购的东西越多则越便宜。那些没有全球采购能力的小店,在商品价格的竞争力上没有办法与之相比。

然而,沃尔玛全球采购的能量,只能在10平方千米的商圈内发力。换而言之,你把店开到离沃尔玛11千米以外、沃尔玛覆盖的商圈以外,它也奈何不了你。这就是为什么沃尔玛在美国的零售从来都没有突破过15%;宝洁这样的传统品牌,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来没有超过20%。

电商来了,就不一样了。只要物流能触达之地,商圈就能无限制地放大。像亚马逊、京东、天猫,它们拥有巨大的采购能力(营业额代表着采购能力),就突破了这样的商圈。这类企业也可能是赢家通吃型,市场占有率远远超过传统行业20%那条线。

第三类,技术领先一步。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百度搜索引擎时,其实没有网络效应,不会有人说我们一起用百度吧;谷歌也不会因为1 000万人用或是1亿人用,其规模协同效应就诞生了。这类公司的特点在于,技术领先一步。

认清规模效应

除了这些,其他互联网公司都不是赢家通吃型。比如看视频,你用爱奇艺、我用优酷,你追的是剧,而不是追某个视频App。这意味着,视频领域不会一家独大,视频至少有5~10家可以存活。

直播来了也没有改观。100多个直播平台,可能有10個平台存活下来,每家的份额都不会特别大。今天的外卖呢?共享单车呢?都是一样,它不具备全国或全球的规模效应,也不具备网络效应,最多叫3 000米规模效应。

就像你在南山有家面馆,用户在北山点个外卖,等你从南山给我送过来,面都变成面疙瘩了,对用户没有任何意义。作为用户,他只会关心他3 000米以内有多少餐厅;而作为餐厅拥有者,外卖平台号称一天1 000万单都跟他没关系,一天能给餐厅100单就可以了。类似外卖这样的领域,其协同效应就是3 000米,同城都做不到。平台做得再大,1 000单或是1 000万单对消费者来说都没有意义。这跟沃尔玛可不一样,沃尔玛全世界做1 000亿美元的规模,它采购每一样东西都便宜,作为消费者是跟着它占便宜。但外卖平台没有,共享单车也一样,它们必须每一个3 000米都盈利。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同城规模效应。比如搬家时使用58同城,用户可以躺在朝阳的沙发上搜索海淀的搬家公司,但不可能找到广州搬家公司。同城规模效应意味着,你每个城市必须盈利。诸如“每一个城市都亏损,但15个城市合在一起就盈利了”的话,都是在说谎。

这也告知很多互联网公司,如果不具备前面三个特点,就没有必要覆盖全国,规模不能带来直接的效应。

辨认公司泡沫

赢家通吃型的巨头公司一般会带来高估值,一些巨额亏损的项目可以被估值到几十亿美元。亚马逊,一个亏损20年的公司,估值却达到了4 800亿美元,而它过去20年大概只有2~3年是阶段性盈利。但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像这些巨头一样形成赢家通吃的格局,也就意味着今天披上互联网外衣的公司估值还是有很多泡沫的。

这些泡沫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肥皂泡沫,二是啤酒泡沫。肥皂泡沫最可怕,过去的一轮O2O绝大多数都是肥皂泡沫,破了就什么都没有留下。

什么样的公司是肥皂泡沫公司呢?用户价值提升基本不成立,或者是一个伪命题;即使用户体验提升了,价值创造了,自身的效率却会急剧下降。上门洗车好不好?上门按摩好不好?用户体验在提升,但是行业效率做低了。原来在洗车站一天洗20辆车,但如果上门洗车,一天只能洗几辆。很多互联网的人重视用户体验,但如果用户体验的提升是基于效率下降,也不可取。

另一类是啤酒泡沫。很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今天的估值还是偏高,但这是有实质内容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而互联网解决了空间和时间的错配,把优质资源通过互联网向二三线城市输出。这些公司估值高一点,就是多赚少赚的问题,它可能就是啤酒泡沫。

我们能接受的啤酒泡沫是多少?去某个酒吧,如果老板给你一杯啤酒,90%是泡沫,那你肯定会说他是黑心老板。但我觉得,啤酒完全没有泡沫可能味道也不好。至少,我愿意接受一杯啤酒20%左右是泡沫,也就是估值暂时比它的实际估值高20%左右。

猜你喜欢

赢家沃尔玛估值
No.2 沃尔玛第一季度总营收达1416亿美元
没有赢家的战斗
真正的赢家
巧用估值法
沃尔玛、京东和1号店的那些事儿
如何创业一年估值过十亿
猪八戒网为何估值过百亿?
100亿总估值的炼成法
从沃尔玛公司的“节俭精神”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