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常见猪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7-07-29夏俊杰

湖北畜牧兽医 2017年6期
关键词:猪瘟防治

夏俊杰

摘要:介绍了猪瘟、猪弓形虫病、猪链球菌的诊断与防治,旨在提高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猪瘟;猪弓形虫病;猪链球菌;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6-0014-02

近年来,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猪病严重阻碍了养殖业的发展,现就三种常见猪病的临床诊断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降低猪只的发病率,促进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1 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一种急性、高热、接触性传染病,急性呈败血症,慢性以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特征,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1 流行特点

在自然情况下,猪瘟仅发于猪(包括野猪),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猪瘟病毒的敏感性无差异,但常流行猪瘟的地区,年龄大的猪比小猪的抵抗力强。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伤口感染。

1.2 分类

1.2.1 最急性型 此类型比较少见,偶尔发生在流行开始的猪群,病猪体温升至41 ℃以上,常无其他病状,一夜过去,已死在猪舍内,病程仅1~2 d,死亡率100%。

1.2.2 急性型 此类型常见,病猪体温升至40.5~41.0 ℃,吃食减少或全废,吃两三口后就去睡觉,眼结膜发炎并有脓性分泌物、鼻镜干燥,病初便秘,粪便干粟状,带血或黏液,以后拉稀,粪便恶臭,公猪的包皮常有积尿,挤压时流出恶臭浊白色的液体。病后期,病猪耳朵发绀,四肢内侧、腹下、会阴等处的皮肤有小出血点。病猪精神委顿,不活动,病程1~2周,死亡率70%~80%。

1.2.3 慢性型 病状极不规则,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也时有时无,喜饮水,便秘与腹泻交替,病猪低头垂尾,常挤卧在一起。极度消瘦,行动无力,摇晃,病程常拖延一个月以上,最后衰竭而亡。

1.3 预防措施

1.3.1 平时预防措施 用兔化猪瘟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注射。对猪群必须做到定期防疫,一头不漏,这是预防猪瘟的首要环节。以后每月对出生仔猪和购进的猪只进行补打疫苗。实行自繁自养,尽可能不要到猪市场购猪,必须引进种猪时,应到无病场及有正规防疫制度的猪场购买。买回来的猪只必须隔离观察半个月以上,无病才能混養。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加强饲养管理。

1.3.2 紧急预防 一旦猪群发生猪瘟,应采取以下措施:初步确诊后立即用3~4倍剂量的兔化猪瘟弱毒冻干苗对假设健康猪群紧急预防注射(每猪换针头)。

免疫原则:先健康猪后可疑猪。病猪扑杀,深埋。空猪舍用碱性消毒液消毒(如3%烧碱喷猪舍)。阳性猪场可超前免疫。

2 猪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主要特征是以3月龄左右的猪多见。猪场突然暴发,病猪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出现紫红色淤斑,剖检肺、肝、淋巴结等脏器肿胀,有出血点和坏死灶。特别是肾脏、膀胱有出血点(往往误诊为猪瘟)。病死率高达60%以上,中国很多地区均有流行。病原为龚地弓形虫,呈月牙状。

2.1 流行特点

人、猫、猪、鸡等多种动物均能感染,其中猫为终末宿主。中间宿主除因吞食卵囊外,亦可因吃到动物的肉、乳中的滋养体而感染。猪弓形体暴发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达60%,特别是3~6月龄的猪最易感。病猪的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5 ℃,食欲废绝,粪便带黏液。小猪拉稀,呼吸困难,咳嗽有鼻漏、呕吐。耳、鼻、四肢、腹下皮肤发绀。最终窒息死亡。

2.2 诊断要点

猪群已经用过猪瘟疫苗,突然暴发以3~4月龄为主的高热病,呼吸困难皮肤紫红淤斑,肺有坏死点,肾、膀胱有出血点,可怀疑是猪弓形虫病。

2.3 防治

禁止猫接近猪舍,饲养人员也应避免与猫接触。不给猪喂食生的碎肉。

3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特征是急性型呈出血性败血症和脑膜脑炎。慢性型则表现为化脓性淋巴结炎、关节炎。该病分布很广,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对养猪业的发展危害极大。病原为多种溶血型链球菌。

3.1 流行特点

病猪、临床康复猪及健康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主要存在于鼻腔、扁桃体、颚窦、乳腺等处,猪只互相接触时可通过口、鼻、皮肤伤口而感染。

3.2 分类

3.2.1 急性败血症 在流行初期常有最急性病例,多不见症状而突然死亡,或精神萎靡,停食一、二顿。体温上升到41.5~42 ℃,腹下有紫红斑,也很快死亡。

3.2.2 急性脑膜脑炎型 体温升高到40.5~42 ℃,食欲废绝,便秘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涕。很快出现神经症状,发出尖叫或抽搐,共济失调,转圈、空咬、磨牙,随后后躯麻痹,四肢呈游泳运动,昏迷不醒衰竭死亡。

3.2.3 慢性关节炎型 多由前两型转来,病猪单肢或多肢关节肿痛,跛行、行走困难,不能站立。

3.2.4 慢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型 主要发生于断奶至出栏的猪,以颌下淋巴结脓肿最为常见。由于局部淋巴结压迫和疼痛,影响采食。其后淋巴结化脓成熟,表面皮肤坏死,自行破溃流脓,这时病猪全身症状消除,一般不引起死亡。

3.3 诊断要点

淋巴结脓肿型链球菌病,根据颌下、咽部、耳下、颈部等淋巴结发生脓肿,可以做出诊断。败血性链球菌病,多发于哺乳仔猪及架子猪,临床剖检可见鼻孔流血,胆囊壁水肿,膀胱发黑,确诊必须做细菌培养。

3.4 防治

加强宰前、宰后检疫,注意阉割,接生仔猪脐带消毒,防止通过伤口感染。可用猪链球菌氢氧化铝弱毒苗免疫。

猜你喜欢

猪瘟防治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非洲猪瘟流窜全球百余年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日本猪瘟疫情未见缓和,将首次对野猪使用疫苗
猪瘟疫苗的“前世今生”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多国发生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