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乐舞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17-07-28蔡耀宗

神州·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思考实践

蔡耀宗

摘要:当代不少青少年的本土乐舞意识非常薄弱,对本土原生态音乐﹑原生态民歌﹑民乐、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舞不感兴趣,了解甚少,本土戲曲更不屑一听。学习本土乐舞,这不仅是弘扬本土优秀民族乐舞文化的需要,也是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和爱国爱乡教育的需要。因此,对当代青少年学生,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一些本土乐舞非常必要。

关键词:本土乐舞;进课堂;实践;思考

世界的音乐、舞蹈文化就是世界上各民族各具地域特色的音乐、舞蹈文化的总和,没有各民族各具地域特色的音乐、舞蹈文化,世界的音乐、舞蹈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本民族本地域特色的音乐、舞蹈文化,在世界上也没有立足之地。被称为音乐之父的巴赫,被称为乐圣的贝多芬,还有钢琴诗人肖邦,歌曲之王舒伯特,民族音乐大师柴柯夫斯基,舞蹈泰斗戴爱莲,离我们最近的杨丽萍……凡在世界音乐、舞蹈史上有一笔二笔记载的,无一不把自己根植于本民族音乐、舞蹈的土壤,也无一不是伟大的爱国爱乡者。

然而,当代不少青少年的本土乐舞意识却非常薄弱,对本土原生态音乐﹑原生态民歌﹑民乐、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舞不感兴趣,了解甚少,本土戏曲更不屑一听。学习本土乐舞,这不仅是弘扬本土优秀民族乐舞文化的需要,也是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和爱国爱乡教育的需要。因此,对当代青少年学生,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一些本土乐舞非常必要。

高师音乐、舞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音乐、舞蹈教师,所以高师必须强调“师范性”。但在强调“师范性”的同时,应突出本土音乐舞蹈在高师音乐、舞蹈教育专业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扬优秀外来文化,又传承本土文化,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本土乐舞的传承、发扬、普及要靠青少年学生。理所当然,应在也必须在教育教学中实时适当地渗透一些本土乐舞。

究竟什么是本土乐舞呢?本土乐舞专指未曾加工制作的、具有独特民族特征、且具地域性的本民族音乐舞蹈。包含山歌、小调﹑歌舞音乐﹑祭祀音乐、民间舞蹈、祭祀舞蹈等。

现就普洱本土乐舞进校园、进课堂的实践状况,以普洱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与普洱市墨江县民族中小学、思茅一小为例,作进一部分析与思考。

一、普洱本土乐舞及人文环境现况

普洱全市辖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1个区,共103个乡镇,994个行政村。江城、澜沧、孟连、西盟4个县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普洱市民族众多,风情浓郁,文化绚丽多姿,极具魅力。有甜美的诗、歌及优美的舞蹈。祜族民歌多姿多彩,丰富多样,有婚歌、情歌、叙事歌、礼仪歌、茶歌、酒歌、狩猎歌、劳动歌、儿童歌等,佤族素有“舞的民族”和“歌的民族”之称,舞随歌起、歌舞相伴;能歌善舞的哈尼民族,在节日和婚丧礼仪中,往往舞随歌起,歌舞同现。有亦歌亦舞,边歌边舞的“阿迷车”,“竹筒舞”,有亦舞亦蹈,手舞足蹈的“扭鼓舞”,“大鼓舞”,还有与彝﹑拉祜﹑布朗等民族大同小异的“龙纵舞”,“弦子舞”等;傣族人民性格温和,他们的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人民不仅跳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象脚鼓舞、孔雀舞、鱼舞、马鹿舞、锣舞,还跳其他多种民间鼓舞。

普洱因普洱茶而闻名于世,因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而享誉海外。

二、普洱本土乐舞进课堂的实践状况

1、普洱是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是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海洋,更是一块生长音乐的沃土,普洱本土民歌是绽放在这片大海中一朵绚丽的浪花。《阿佤人民唱新歌》、《婚誓》等优秀的的本土民歌,像一缕散发着幽香的清风,吹遍神州大地近半个世纪。1995年,云南艺术学院将具有普洱元素的《木鼓歌》、《阿佤姑娘的黑头发》等编入声乐教材,使这些歌曲更加广为流传。

反映边疆各族人民的心声,传播边疆各族人民的文化,是本土每一位音乐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普洱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于2010年开设“本土民歌”演唱课。学期为两年,小组授课,集中考试,每周一次两学时,由普洱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声乐教学团队担任该门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观察五年来的教学效果,认为还是有一定的成效:不出校园可以经常听到本土民歌;五年来普洱学院每一年的新年晚会都有五至六个具有本土乐舞元素的节目,令人欣慰。为了配合“本土民歌”演唱课得以顺利实施,笔者于2013年8月编著出版了《普洱本土民歌概述》一书。目的一:系统了解本土民歌的概念;二:尽可能集中“本土民歌”演唱课的教学内容。

本土舞蹈进课堂早于本土音乐进课堂。普洱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一直以来在舞蹈教学中都有本土舞蹈元素渗透。佤族舞蹈《佤勐格》、哈尼族舞蹈《金线与银线》分获2014年云南省大学生文艺汇演一、二等奖就是例证;普洱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师生每一年的泼水节都要敲着象脚鼓、击打着铓锣在校园举行“泼水欢歌”游行仪式,给校园增添许多民俗氛围。另,普洱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还曾以模块选修的形式开设了三年的葫芦丝课,终因课时超标而停上。特别想提一下普洱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几位教师正在进行的一个校级课题项目:普洱本土打击乐表演队。这一项目已立项一年,值得期待。

2、思茅一小于2007年起对全校范围内的2—6年级学生开设“葫芦丝”演奏课。学期为五年,班级授课,每周两次两学时,由思茅一小所有音乐教师担任该门课程,期末考查,学年举办独奏与齐奏表演比赛。观察八年来的教学效果,认为通过班级教学起到了普及的作用,通过比赛技能技术得到了提高。本土舞蹈方面,思茅一小主要是在课间跳本土竹杆舞和本土民族健身舞。

3、墨江县民族中学和民族小学于去年实施了一个校级课题项目:哈尼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项目由该校部分教师和文化馆的哈尼文化专家承担,主要教授哈尼族传统乐器牛腿琴和哈尼族歌舞“阿迷车”。由于实施时间较短,成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本土乐舞进课堂的思考及进一步措施

1、本土乐舞进课堂的思考endprint

现况显示不少值得人们去思考的问题:

(1)本土意识淡化趋向。不少青年不愿说甚至不会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不愿穿本民族的服饰,一切向外(外国﹑外界)看,民族意识淡化;而本土乐舞受其民族心理与意识的直接影响。因此,要在学校中强化“伟大民族”、“文明历史”、“灿烂文化”、“伟大复兴”等方面的教育实属必要。

(2)自我否定的偏向。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有着极为丰富的民族乐舞文化。但对本土、本民族﹑本国乐舞掌握较少。不少人把“土”当成“丑”、“陈旧”、“落后”,自我否定。把“洋”当成“美”、“新颖”、“先进”,盲目崇外。可见,在学生中大力加强本土本民族乐舞的学习,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祖国各族本土乐舞文化宝藏是十分重要的。

(3)社会音乐舞蹈生活单一。一段时间以来,纯娱乐性的通俗乐舞在音乐舞蹈生活中占了绝对优势,民族乐舞(尤其是本土乐舞)在“夹缝”中生存。可见,净化社会音乐舞蹈环境,创造健康、高尚、美的社会音乐舞蹈氛围,正面引导(而不是迎合)、大力培养学生们的本土民族乐舞兴趣,是造就本土民族乐舞爱好者与观众群的可行之举。

2、本土乐舞进课堂的进一步措施

(1)完善教学大纲是确立本土民族乐舞应有地位的重要基础。教学大纲应将本土民族乐舞学习摆在显著位置上,并对民族乐舞的教学目标、内容、教材、学时等方面有明确规定,作为指导教学的依据。

(2)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是实施本土民族乐舞教学的基本保证。要求学生掌握了解一定的本土民族乐舞,学校必须确保民族乐舞在教学中有足够的课时,也应该有详尽、可行的教学计划,并注重本土民族音乐舞蹈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结合。

(3)编写富有特色的本土教材是突出乐舞本土性﹑民族性的重要环节。

(4)本土乐舞多层次、多举措、多形式进课堂是普及、发展本土乐舞的有力措施。

四、结束语

一个民族和社会的良好运行,需要通过某种民主的方式,使其具备整体性,这就需要建立共同的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中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乐舞对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民族的乐舞真切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呻吟、痛苦和快樂,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理解,贯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只有当人们了解了自己的本土民族乐舞,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本土文化的感情,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只有有了爱,才会去关注和致力于民族的发展。

另外,本土乐舞文化的大智在于,在乐舞中完成对自然和人生的认识,融本土文化的言﹑象﹑意三位一体,最终达到忘言得象,忘象得意的佳境,而本土乐舞的“意”乃是宇宙和谐的自然观。

由此可见,本土乐舞应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各级各层次的音乐舞蹈教师,应对我们优秀音乐舞蹈文化的传承负起责任。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本土音乐舞蹈文化的学习理念,才能使本土的优秀音乐舞蹈文化在我们这里得以传承和发展。不能让本土文化在我们手里遗失,让我们的后代不至迷失自己,这是历史的需要,更是我们优秀文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西姆.“弘扬民族音乐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北京:《中国音乐》,1990(2).

[2]杜庆云.“田丰和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北京:《人民音乐》,1997(4).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考实践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