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老舍作品中的悲剧美

2017-07-27卢香香何宝平

速读·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茶馆老舍

卢香香++何宝平

摘 要:《茶馆》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茶馆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折射出从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这一时期背景下各色人物的生存现状以及最后他们的悲剧结尾。本文拟从分析《茶馆》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入手,总结蕴含在《茶馆》中的悲剧的特征,从而探讨《茶馆》中令人为之震撼的悲剧美。

关键词:老舍;《茶馆》;悲剧美;悲剧美

一、引言

老舍的《茶馆》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的描写,串联起三个时期的社会,并将这三个时期呈现在茶馆这么一个浓缩的场所之中。蘊含在《茶馆》中幽默语言下那沉重的悲剧使我们在感叹那三个时期的社会对有梦想的人的摧残同时,也感受到了振奋人心的力量。

二、《茶馆》中悲剧的具体体现

(一)人物命运的悲剧

《茶馆》中人物杂多,里面描写了七十多个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都带着不同的目的和需要,聚集到这里。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茶馆》的三幕剧,先后展现了他们青年的“风采”、壮年的“痛苦”、暮年的“悲惨”,从而展示他们的命运从年轻的“光彩”一步步走向年老时的悲惨结局。王利发处处与人为善,只为了把茶馆办红火,王掌柜费尽心血,只是茶馆越改越凉,终于到无法收拾的局面。秦仲义当初财大气粗,心高气傲,以为凭着意志、能力可以实现理想——富国裕民。然而他辛辛苦苦办了几十年的实业得到的只剩悲号的结局。常四爷,一个希望依靠奋斗来换取国家和个人好前途的中国人。他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其特定的身份和个性下落伍了的观念。再美好的理想终究经不起现实的猛烈摧残,最终只能悲惨的凋零。

这三个人的命运悲剧有个人因素,来源于他们的性格,身份等;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在那整个时代悲剧下,个人悲剧又显得那样得无可奈何。

(二)时代的悲剧

《茶馆》从第一幕的晚清戊戌变法到第二幕的民国初的军阀混战,一直写到第三幕的抗战结束,中间大概有半个世纪,而裕泰茶馆正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盛衰变化。三幕历史跨度半个世纪的剧,通过茶馆的由兴到衰,概括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总轮廓。小“茶馆”的人情世故,反映了大社会的动荡变迁。三幕剧浓缩了三个每况愈下的时代:社会不断的变化,生活在茶馆周围的人们也不断变化。他们所代表的时代已经消亡,无法融入新时代的他们只能像尘土一样归去。“茶馆命运”是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缩影,茶馆的兴衰折射出社会的兴亡,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三、《茶馆》的悲剧特征

(一)寓泪于笑的幽默

老舍的作品追求幽默,这从无论老舍的小说还是戏剧都具有幽默的色彩。老舍在《茶馆》第一幕中“松二爷被老式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抓走时,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鸟”;在第二幕中“茶馆”伙计李三苦笑王掌柜“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民国时期,李三还留着小辫儿,说“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在第三幕中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掌柜为改良“茶馆”,跟上时代的步伐,竟为“茶馆”请起了女招待;一心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二爷的财产平白无故被当成“逆产”进行没收……在这些略带玩笑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发现老舍幽默的写作风格贯穿于整部《茶馆》,让读者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哭笑不得。

(二)人物命运的荒诞

三个老人都曾经为改变个人命运或国家命运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自从接手“茶馆”后,就按着他父亲遗留下来的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顺民”,也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最后自尽而死。常四爷本是一个有些铁饭碗的晚清旗人,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却因为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被特务盯上,捉去坐牢。民国后,常四爷成了一介自力更生的平民,最后发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的哀号。秦仲义穷其一生企图“实业救国”,现实却给他的一腔热血泼了冷水,最后他告诉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做好事。”最后步入花甲之年的他们在舞台上撒纸钱祭奠自己的场景让整部剧达到了高潮,让观者在心酸中感悟所谓“国强民富”,个人命运与国家息息相关。

四、《茶馆》中悲剧的意义

任何有价值的、美好的事物都被毁灭,相反那些社会的“毒瘤”却生活的愈加潇洒,如鱼得水。在《茶馆》中,主人公都不愿随波逐流,想比同行做得高明,甚至想爬到另一高度,最后却总会跌入同类的圈子,成为没有理想,浑浑噩噩度日的社会的“寄生虫”,甚至走向更加悲惨的结局,为社会吞没。在展示《茶馆》中人物命运悲剧与社会悲剧的同时,作家又在引导人民诅咒旧时代,把视线引向新时代。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三个老人最后的悲剧结局,在反映三个时代黑暗到极致的同时,也形象地揭示旧世界必然崩溃,新的光明必然到来。这体现了悲剧的奥秘——由悲剧向欢乐过渡,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其中的现实精神:无论现在的处境多么的险恶,世道多么的艰难,生活多么的苟且,都不要去放弃,

悲剧的真正意义不是让我们去同情剧中的人物,为他们的命运遭遇而埋怨、哭泣,而是让我们能通过悲剧得到自身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升华,让我们感受到不屈的力量,从而振奋我们的精神。无论是东方的《茶馆》中的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还是西方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他们在面对无奈的命运之时,都能够勇敢地进行反抗,这无疑可以给我们以振奋心灵的力量。

五、结语

《茶馆》以来,同年便由导演焦菊隐搬上舞台,获得巨大成功,并由此在戏剧舞台上经久不衰。这不仅是因为《茶馆》所描写的主要人物鲜明而深刻的悲剧命运,同时还是因为浓缩在裕泰茶馆中的“微型社会”的悲剧。三个人悲剧的命运,三个时期的社会悲剧,浓缩在一个逐渐衰落的茶馆中。这发生在茶馆中的三幕让我们为其中平淡而冲突、幽默而悲剧的悲剧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

参考文献:

[1]吴福辉.茶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卢香香(1994.08—),女,华东交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何宝平(1996.08—),男,华东交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茶馆老舍
《茶馆》
北平的秋
印象·老舍纪念馆
我给动物开茶馆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