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岩:传统文化是渗入骨子里的基因

2017-07-27

中国收藏 2017年7期
关键词:同龄玉雕买家

《中國收藏》:您认为新生代买家的进入,是偶然还是必然?

奥岩:这是一种自然过渡。毕竟80、90后成长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是一种骨子里的“基因”。所以年轻人喜欢玉,这在中国大文化背景下是很正常、必然的事情。他们的口味跟原来的客户不一样,更加多样、多元,更加自然和追求个性。再加上创作群体的新老更替,能给年轻的买家提供很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同龄的双方供求是相吻合的。

当然,我也见过20多岁的人一猛子扎进来就喜欢特别传统的情况。

《中国收藏》:迎合年轻人的市场会不会破坏了传统?

奥岩:举个例子,苏州一位新生代的玉雕创作者,一方面做传统的东西,一方面又做了很多重金属感觉的东西。我们愿意在行业发展中看到特立独行,是好事。玉雕的探索不是一个模子出来就可以完成的,发展到今天需要多元、多样,大胆创造,不能总是那老几样。

新老共存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80、90后的玉雕师跟同龄受众互通感更强、更亲切,年轻一代玉雕师的加入,一是从成长的规律上讲,顺其自然;二是要看到他们对于行业的拉动是很大的。

《中国收藏》:也许等年轻买家有足够了解后,也会喜欢上传统的东西。

奥岩:一定会喜欢的。进来后就会了解更多,会自然或不自然地被传统影响。我自己也是这样,虽然一直在做新玉方面的工作,但是从排斥到接受,再到现在我对老玉特别关注。我想以后我会越来越喜爱,尤其是战国、两汉时期的东西,富含很经典的韵味。所以这样的过程是一种轮回,你不可能把传统元素完全剔除出去。

《中国收藏》:新生力量的涌现对行业发展也是种促进。

奥岩:整体感觉大家更加静下心来创作了。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特色,在最具代表性的板块精心耕耘。可以说,这种变化也促使创作队伍整体在自我完善、分选。必须承认,光有美好的意愿仍然不能解决实际的东西,淘汰也是很正常的,但是这样的一轮过后,一定是向好的。而且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客群,都会更加理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中国收藏》:对于玉雕人才的培养,您怎么看?

奥岩:现在玉雕的创作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师傅带徒弟,基本原汁原味继承,个别会有突破。第二类是先受正规美术教育,再进入到这个行业,但我不认为这类人是在做玉雕,因为对玉的理解和玉性的表现并不清楚,完全把它变成雕塑或是其他造型的材质而已。这一类人群还不断扩充,逐渐形成一种流派,我建议他们需要对传统文化和玉有所领悟。而介于上述两类人群之间的这一类,我认为是需要去特别关注的,既会技法,又有宽阔的视野,还有良好的审美,这在理论上是最好的玉雕人才。

对于传统技艺,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是非常好的,你会发现大部分学徒从12岁学到18岁至20岁,这个阶段所学会的技艺,是一个生理技艺养成,不会忘的,因此这个阶段形成的很多技艺更扎实,即所谓的“童子功”。过了这个年龄段,再想形成非常难。

但这种培养方法也有不好的一面,即缺失了综合文化修养。因此需要找一条新的路径,比如孩子们初中毕业,十四五岁开始学技艺,再加上良好的素质教育和比较好的社会环境,这样培养出来的玉雕师是比较理想的。

猜你喜欢

同龄玉雕买家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Facing peer pressure at high school直面同龄压力
民工叹
扔掉为师的包袱,当好“同龄”掌舵人
卖家秀女人 vs 买家秀女人
拉风买家秀
淘宝买卖家的搞笑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