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战突围 金银沉江

2017-07-27

中国收藏 2017年7期
关键词:决堤张献忠银锭

在历史传说中,对张献忠“宝藏”的埋藏地点有很多种记载。主要有“锦江埋宝”和“江口沉银”两种说法。2005年以来,四川彭山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发现了银锭、金册、银耳环、碎银等文物,这些发现为我们探讨张献忠“沉银埋宝”提供了实物依据。

据《明史》记载:“(张献忠)用法移锦江,涸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

而明末吴伟业《绥寇纪略》记载:“(张献忠)用法移锦江而涸其流,穿数初,实以黄金瑶宝累亿万,杀人夫下土石以填之,然后决堤放流,名曰锢金,后至者不得发”,“贼得蜀府金,铸银饼置舟中以东下,会多功城败,后又败十贺珍,故怒而沉之江。”

吴伟业原是崇祯朝史官,可见到镇压起义军的奏报,故《绥寇纪略》是研究张献忠的重要史料。张献忠“败十贺珍,故怒而沉之江”的记载不见其他文献。

由以上记载可知,锦江沉银在明末清初广为流传,其记载大体一致。那么在历史上,张献忠到底是如何与彭山江口发生关系的?

清嘉庆十九年刻本《彭山县志》卷一载:“明季杨展率兵拒张献忠,焚贼舟数百,珠宝金银悉沉水底。”卷三又载:“率众八万,蔽江南下,展起兵逆之,战于彭山,分左右翼冲拒,别遣小船载火器以攻贼舟,兵交,风大作,贼舟火,展身先士卒,殪前锋数人,贼崩败,反走。江口两岸逼仄,前后数千艘,首尾相衔,骤不能退,风烈火猛,势若燎原,展急登岸促攻,枪锐弩矢,百道俱发,贼舟尽焚,士卒糜烂几尽,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悉沈水底。”

彭遵泗《蜀碧》卷三也记载:“参将杨展大破贼于江口,焚其舟,贼奔还。献闻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且欲乘势走楚,变姓名,作巨商也。展闻,逆于彭山之江口,纵火大战,烧沉其舟,贼奔北,士卒辍重丧亡几尽。复走还成都。展取所遗金宝,以益军储,自是富强甲诸将……献自江口败还,势不振,又闻王祥、曾英近资、简,决走川北,将所余蜀府金银铸疆,及瑶宝等物,用法移锦江,锢其流,穿穴数初实之,因尽杀凿工,下土石掩盖,然后决堤放流,使后来者不得发。名曰锢金。又尽毁宫殿,堕砌埋井,焚市肆而逃。”

按史书所记,“参将杨展”与张献忠在江口确有一次激战。但张献忠似乎遗留了两批财宝,一批是因战败船只被毁而沉于水的;另一批是张献忠主动“移锦江”而埋藏的,即所谓“锢金”或“水藏”。不过虽然“锦江埋宝”与“江口沉银”两事的时间先后有差异,但其发生在顺治三年当无异议。该年大西政权受到南明和清军的夹击,政权危机,选择在此时“埋宝”和转移宝藏合情合理。

300多年来,张献忠在彭山县江口镇沉銀之说一直是世人难解的一道谜团。此次挖掘出水的银锭,从银锭形制和贮藏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充分证实了张献忠江口镇沉银之说,并为之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同时为研究明代的政治、经济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至于明末清初大量的文献记录“埋宝”一事,还需进一步的发掘与研究。

猜你喜欢

决堤张献忠银锭
银锭的收藏价值
七夕
古币银锭的收藏价值
张献忠:别老叫俺杀人王
牌坊银锭的收藏与辨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