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广东经验”

2017-07-27魏文琦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7期
关键词:广东大学建设

魏文琦

编者按:

感受“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世界第一的运算速度,参观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走进广东工业大学2万余平方米的“创客空间”……6月1日至3日,由教育部新闻办组织的16家中央媒体,以“迎接十九大·教育看变化”为主题,围绕广东“双高”建设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成效经验以及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两个专题开展采访。我刊记者全程跟随采访,本期首先推出“双高”建设报道。

2015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以超常规的投入力度和改革举措,以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重点,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随后又相继启动实施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和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工程,形成分层次、分类型统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清晰路径。“双高”建设两年来,17所参建高校组成高水平大学群,积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用科研成果强有力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手笔投入,超常规改革

据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介绍,广东对“双高”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省财政安排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50亿元,生均拨款标准提高经费50亿元,带动广州、深圳投入超过30亿元。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0亿元,带动深圳、佛山、东莞市政府投入超过8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广东仅在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省市共建高校建设、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就新增投入294.53亿元,其中省财政新增投入123.62亿元,带动地市财政新增投入170.91亿元。

广东围绕“人、财、物”等影响和制约高校创新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在全国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政策措施文件,极大地调动了省内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与活力。省教育厅牵头出台《关于深化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高校科研组织管理形式、高校科研评价考核机制的9条具体措施,有效调动了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省财政厅牵头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参建高校科研仪器设备实行统一动态项目库管理,着力解决科研仪器采购周期长、程序繁杂的问题。省人社厅牵头出台《高水平大学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提出“五个下放、两个完善、一个加强”意见,进一步激活高校人才队伍活力。省委组织部、省外办牵头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因公临时出国实施区别管理、优化审批程序,解决了高校科研人员出国交流的最大障碍。

人才汇聚效应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

中山大学外引内育,实行“教师系列+研究系列”,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15年至今,中大新增6位院士全职到岗工作,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教授21人(特聘教授7人,青年学者14人),4位杰青、55位“青年千人”,其中2016年有30人入选“青年千人”,居全国高校第二。近两年来,中大从海内外引进了2000多人,初步实现了队伍的倍增,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学术骨干,特别是大力推进博士后和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扩大青年人才“蓄水池”,打造学校师资队伍“战略储备”。其他“双高”参建高校也依据校情和地情,量体裁衣,创新引进、培养、激励、约束机制,营造了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环境。截至2016年底,参建高校两年新增国家级人才426人,较建设初期基本翻番。新增省级人才350人,基本占到建设初期的50%。接下来,广东将大力开展工科专业认证,调整专业结构,重点优化工学人才培养结构,探索建立广东理工科发展模式。同时深入实施“广东特支计划”“珠江學者岗位计划”“千百十人才工程”等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培养力度,打造人才培养项目品牌。

人才汇聚带来了显著影响力,随着各校优秀学科、研究平台的建立和发展,广东高校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提升。根据最新统计,参建高校入围ESI排名前1%学科数增幅明显加快。与2014全年仅新增1个学科相比,2015年、2016年分别增加5个和9个学科。目前参建高校共51个学科入围ESI排名前1%,比2015年1月增加16个学科,增长46%;有5个学科入围全球排名前1‰,跃居全国第三。

搭建产学研融合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6月3日,为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2017年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会暨产学研对接大会”在佛山市召开。省内42所高校和佛山市内6所研究院、600余家企业参与本次对接大会,参展成果150多项。会议发布《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供需对接暨佛山校地合作发展报告》,举行广东高校全面服务佛山创新驱动发展合作协议等项目签约仪式,及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揭牌仪式,签署了《广东高校全面服务佛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广东准备在高校聚集地区,如广州大学城、钟落潭大学校区、清远职教基地等地,建设若干个科技成果转化及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加上网络化运作,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市场、金融机构等有效连接起来,使高校的教学科研更加贴近企业和市场需求。推动科技成果尽快找到市场,金融资本尽快找到最佳技资项目,真正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四链”的深度融合。

目前,广东工业大学牵头或参与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近30个,建立各类校企创新平台100多个,覆盖广东主导产业。与全省20个地区、23个高新区、200多个专业镇、20多个广东省重点行业、一大批龙头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服务广东企业已超过6000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万多个,有力支撑了广东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王成勇教授团队围绕石墨烯加工领域提出了系统的脆性碳素零部件高速精密加工理论,探索研究了一系列脆性碳素零部件高速精密加工工艺优化方法,其研发的石墨舟、碳素热场和石墨电极产品在太阳能、模具骨干企业中得到应用推广,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51.3亿元,新增利润5.7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华南理工大学的科技成果“果蔬全流程绿色加工技术与装备”项目针对果蔬加工过程中面临的外形各异、分解加工困难、热加工损失大、高耗低效等问题,发明系列关键技术与装备并产业化,实现果蔬全冷程综合绿色加工。相关成果已在30多个国家超过200家企业推广应用;授权发明专利36件,授权国际专利3件;开发荔枝、柚子等岭南特色果酒果醋产品20多个,获批新药1个,保健食品2个;荣获广东省专利金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产业需求

广东工业大学坚持“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产学研合作覆盖全省所有地市,服务超过6000多家,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适应、服务”向“支撑、引领”转变。广工大佛山数控装备研究院主要瞄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需求,围绕机器人、精密装备、3D打印等智能制造领域,进行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和企业服务,已培育孵化80多个高端创业项目,吸引社会投资资金超3亿元,注册实体公司60多家,研发创新产品超过60项,申请专利超400件,服务地方企业超500家,已实现技术服务收入超亿元。学校博士后秦磊博士创办的新鹏机器人公司,创办三年时间销售额超亿元,成为国内卫浴行业打磨机器人的翘楚,带动佛山本土卫浴行业走向智能制造。学校“青年千人”刘冠峰教授支持的韦达尔团队,研发了面向电子、汽车等行业的等离子设备,其性能提升了2倍,能耗和成本均下降50%,填补了国内设备技术的空白。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汇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2016年,广东“双高”参建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59项,增长8.8%,首次有8所参建高校立项数名列全国高校前100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9项,总经费4.33亿元;获省应用型科技研发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99项,占全省总数的62%。两年来,参建高校获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50项,占全省50%;获企事业单位横向经费19.68亿元,占全省高校科研经费总额18.5%。此外,参建高校还纷纷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近500个,与广州、深圳等地市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近30个,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

猜你喜欢

广东大学建设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广东剿匪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