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2017-07-26卢俊爽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动态生成有效性初中英语

卢俊爽

【摘要】本文从初中英语新课标和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集中作者近几年对英语课堂的观察思考,通过“生本生成”撬动“师本预设”、动态捕抓课堂变化、教师机智应对等方面,从不够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到有效利用“课堂生成”使课堂更精彩,积极探索高效、实用、有生命力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关键词】初中英语 动态生成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074-02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的确如此,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进程,在这过程中,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有的“意外”能生成生动活泼、丰富复杂的教学现象和教学细节,而有的却给教师带来意外的烦恼。的确,生成的未必都是有效的。对于生成出来的“意外”,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扰乱师生的视线,带来“散乱的活跃”,有的甚至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使学生陷入困境,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从某种意义上讲,善于捕捉和巧用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是一个成熟教师的标志,也是一个教师富有教学智慧的标志,还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

一、初中英语课堂“生成式教学”的问题透析

“预设与生成和谐”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中的动态主要是指教师、学生、环境、资源等要素之间不断变化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生成,就是“在新的情境中产生”,与预设是相对应的。生成没有既定的、现成的目标,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在许多教学观摩活动中,教师们都会对自己的课堂有较完整的预设,然而大部分教师却过于拘泥于教案的预设,而忽视教学过程中动态资源的生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现象。本人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十多年,听课、上课、评课无数,以真实的案例来呈现课堂“动态生成”的重要性应该最为形象和直观了。

(一)预设过度,忽视生成性资源

传统的课堂教学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殊不知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师生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

案例1:这是一节听说课,年轻的教师根据自己在七年级1班试课的情况,对听力环节的预设是让学生听两遍。这个班的英语水平明显比1班强,同一个听力训练,几乎所有的学生听了一遍就能得出答案,当教师问“Listen again?”时,学生们都回答“No”,这时该教师愣了一下,却还继续把第二遍播放给学生,这时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分神的现象。课后,当问及这个环节时,该教师很无奈地回答:“我试课的时候1班的学生都说yes的,进展得很顺利,所以刚才学生说no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按照设计播放第二遍了。”青年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经验不足,他们往往只重视课堂设计中的安排,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生成的需求,从而产生了一些无效的教学环节。

案例2:这是初中英语课堂大赛七年级的一节听说课。在“说”的环节,教师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进行角色練习,两分钟后选几个小组进行朗读表演。前两组学生都给大家呈现了精彩的朗读,为整节课的输出环节增色不少。但是到了第三个小组,有一个组员基础很薄弱,很多句子读不出来,这时同组的成员都很着急,教师也挺紧张,于是让这个小组都先坐下,选另一个小组继续进行展示。看似尴尬的环节得以回避了,却不知这样的举动深深地伤害了一部分学生。笔者观察到,该组的四个成员都像泄了气的皮球,甚至将抱怨的眼神都集中到了那个不会的学生身上,而那个不会的学生更是自责甚至无地自容。教师这样的处理会对这个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将无法预估。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情况发生以后,班级里另外一些跃跃欲试的小组也默默地放下了高举的手。课后,这位教师在反思中说道:“本节课有点遗憾的是在角色朗读过程中,点到了不会读的学生,影响了整堂课的流畅性。”很多参加赛课的教师都很害怕课堂会“节外生枝”,为了追求“完美”的课堂而回避一些“不顺利”的“动态生成”。在笔者看来,教师的遗憾并不是“点到了不会读的同学”,而是没能根据这一生成有效处理部分学生的困难点,使整堂课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生成过多,生成有所偏失

一节课才四十分钟,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达成与实现,教学计划便会落空,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

案例1:这是一堂八年级的听说课。在生词处理时,教师想通过问学生的周末活动“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the weekend?”来扫除一些短语障碍,如“go climbing, have a picnic”等,但是学生没有跟着教师的意图走,教师提问了一组学生,得到的答案都是“do my homework, play computer games”等,这时教师着急了,直接打出了需要学习的短语图片让学生跟读。这样偏失性生成的产生当然与教师的设问有关,更多是教师对生成的内容应变能力不强。如果他能够说“Dont play too much computer games please.Why not have a picnic with me in a park?”予以应变,这样话题就自然转化到了预设的知识,也能给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加很多分。

案例2:这是一堂九年级的读写课。课文阅读的是关于学生在海外游学的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学习后形成了写作的框架,计划让学生讨论后进行作文,于是用问题过渡:“After learning this passage, do you want to study abroad?”没想到课堂上几个最响亮的回答竟然是“No”,于是教师问“Why?”,学生纷纷说“英语不够好”“害怕和父母分开”等,一发不可收拾,讨论的内容与作文框架大相径庭,一直到下课,写作这个环节都没能完成,所以整堂课的输出环节都没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二、初中英语课堂有效利用“动态生成”的案例借鉴

卢梭曾说,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近日,中国著名数学家杨乐在凤凰卫视的专题节目中也提到:“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自然的就是和谐的,即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师生在和谐中自然地生长,教师的主体精神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现,让上课的教师、学生,甚至听课者都有种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的感觉!

笔者去年执教的一节市级视导课如今依然记忆犹新。这是一节初三年级的阅读课,话题为“Photos”。众所周知,初三学生的公开课最难上,大部分学生都进入备战中考阶段,对教师课堂设置的一些互動环节不太配合。笔者所执教的班级学生很有个性,能在引入环节把学生吸引到课堂的英语世界中至关重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笔者从当今社会流行的智能手机拍照发微信谈起,并展示了自己的朋友圈,学生果然非常感兴趣!于是笔者顺势提问“Do you have a smartphone?”被吸引的学生本应该很配合地说“Yes.”,但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No!”语气中还带着发泄的情绪(听课的部分班主任都开始耳语:“都是禁止学生带手机到校惹的祸啊!”)这一秒内,笔者的大脑高速运转了上万次:“是尴尬地谈谈校规还是从包里拿出自己的手机呢?”这些似乎都不太好。再经过一秒钟的快速思考后,笔者转问学生:“Do your parents have smartphones?”“Yes!”学生的回答积极而响亮。笔者继续问:“What do they do on the phone?”因为刚才和学生聊了微信的话题,很多学生都继续跟着这条线走,自然就聊到了拍照片,顺利进入本节课文章的内容。接下来的课堂环节,学生按照笔者的预设任务一步步阅读,文本的处理很顺利。

在文本内容回顾和输出环节,笔者设计让学生从文中的四幅图中任挑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照片进行复述展示,被提问的前两名学生都非常熟练地复述了照片的内容。到第三名学生时,笔者想挑战一下,选了一位英语水平不错,但极具个性的女生,问道:“Tao, whats your favorite photo?”她的回答果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I dont like any photos in this passage.”顿时,课堂上的师生似乎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笔者的反应。笔者灵机一动,与她对话:“Do you have any photos you like in your daily life?”“Yes, of course!”“So please show us later, OK?”女生点头坐下,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笔者当时想: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还有班级同学上周秋游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就是Tao和她好朋友开心玩乐的特写,若能引导她展示那张照片就完美了。到了最后一个环节,笔者展示课前精心准备的班级秋游照片,这些照片再次引爆了学生的热情,笔者布置任务让学生选择一张照片进行描述。Tao同学选择了她和好朋友开心的合照。所有的小组展示都顺利且精彩,Tao同学也主动起立,给大家展示了她漂亮的口语!只是从头至尾,她都用“he”来描述她的好朋友(女生),在她展示结束时,笔者善意地提醒她应该用“she”,全场学生爆笑!原来平时大家都把那位女生当男生看!在这个时代,00后的孩子因为个性的发展和对他人“三观”的包容性,对“中性”越来越宽容和接受,笔者也顺势做了相应的普及,给他们教了“女汉子”的英文表达,他们眼前一亮,对神奇又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更加喜爱了。最后这堂课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结束,笔者照旧给学生进行了每节课的情感渗透:“Enjoy your study, and enjoy your life!”

课后,许多听课的学生和教师都反馈这堂课既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又让大家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此说来,这堂课应该是成功了!所以,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它们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

恰到好处的弹性预设和游刃有余的动态生成相统一是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注重课堂的生成性。我们的课堂应该还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学生真情洋溢的世界,还学生心向自然的情愫。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当作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有效的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真正促成新课程要求的充满生命气息和情趣的课堂教学。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动态生成有效性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