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中的教育途径探析

2017-07-25刘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博物馆素质教育

(宁夏灵武市文物管理所,宁夏灵武,751400)

摘要:我国博物馆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成为社会教育体系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的博物馆教育仍未脱离学校教育“第二课堂”的影子,表现出对学校教育的依从地位。博物馆教育应该是一支独立的公众教育力量,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 素质 教育

博物馆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等之外的独特教育空间,是社会教育系统中的中坚力量,其影响力的充分发挥可以促进教育生态系统多样性空间的组成,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平衡。 与学校教育相比,博物馆教育具有明显的不同:在学习方式方面:博物馆的学习是自愿性的,更加强调青少年的学习主动性,是一种审美体验、一种休闲式学习。 在学习环境方面:博物馆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情境,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愿参与,在自由、自主的状态下接受文化熏陶。 在学习内容方面:在众多的社会教育机构中,博物馆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收藏了大量的实物标本,是自然演化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实物见证,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形象性,这是博物馆教育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博物馆教育内容方面最大的特色,是基于实物的学习,博物馆中最重要的元素、最强大的力量是真实的文物与真实的空间。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特色与优势,就是其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强烈的现实说服力和现场震撼力,所以博物馆学习最重要的特征是就是它是基于实物的学习,让孩子们在与真实物件的接触中体验、参与、互动,有所收获。

博物馆学习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形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除了传统的展览、讲解,现在博物馆可以参与的学习方式太多太多,讲座、表演、音乐会、征文、文化旅游、主題节庆、巡展、巡讲、鉴赏、多媒体互动、网络互动和各种 DIY、SHOW 等所有能想得到的媒介和手段,都可以运用,形式包罗万象。并且,博物馆可以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辅助人员,鼓励和激发青少年自发探索、发现和创造意义。这种学习方式与有明确教学目标、在规范的班级授课、并有严格的分数评价的学校教育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学校重视知识的培养,而博物馆的学习是一种审美享受和艺术熏陶,注重体验和探索过程,鼓励青少年完成像呼吸一样自然的学习的极好场所。

也正因此,博物馆教育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是充满开拓和创新的事业。从根本上看,只要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没有彻底改变,博物馆教育就难脱羁绊,这确实是社会大环境对博物馆教育的桎梏。但是博物馆界应为改变这一状况发挥自身影响,积极地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方式充分发挥自身在提升自身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影响力。

博物馆是收藏保存的珍贵文物和重要自然标本的重要场所,基收藏经历了时间的筛选,是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人类文化文明的典范代表,记载了人类文化文明发展的轨迹。当今,文化遗产的概念不断扩大,博物馆的收藏对象日新月异,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文化的珍视,另一方面也使博物馆成为“古今咸备”、超越时空的文化宝库,大量的文化财富包含无穷的文化能量、文化信息。古代文化遗产和当代文化精萃在博物馆中相映生辉,表现出巨大的魅力,其中深蕴的文化信息都能给青少年以深刻的教益和启迪。

对于我国这样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来说,历史文化的传递不仅仅对青少年知识的增长有所裨益,更重要的是博物馆的文物展示充分保持了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将民族深层次内隐性的文化外显出来,这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保持民族文化记忆,而且对塑造其民族性格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对文物的深入研究,挖掘出其文化内涵,,并通过陈列展览和教育活动把这种解释以可以感知的方式传达给青少年,使青少年达成对文物的深层次理解,并在欣赏文物的过程中接受文物的文化熏陶。这一过程就是文化信息从客体的文物向主体的人转化的过程。通过能与博物馆学习,外在的、物质形态的文化返回到人自身,转化到以人的脑细胞为代表的生命体上来,内化为以个体的人为载体的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社会功能、价值意义得到了实现。通过欣赏博物馆的文物陈列,青少年可以更深理解民族文化,这种理解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激活”,这种“激活”这对于防止年青一代的“文化漂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少年儿童在博物馆的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构建的实践活动,博物馆要让孩子们通过学习提高社会准入能力、发展个性、学会做人,促进个体社会化。 同时教育项目的开发中注重内容和时间的集约利用,在每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尽可能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并使学习体系系统化,学习项目可持续发展化,从而能够更多、更深入地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社会化。现在,我国的博物馆界有着活跃而丰富的教育与学习实践,积累了大量实际操作经验,但是对基于实践的理论提升尚显不足,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教育科研一定能促进博物馆教育释放出更巨大的能量。

当前,博物馆教育的指导理论,大多借鉴学校教育体系的教育理论,也有一部分是经验化的“民间教育学”。博物馆在促进少年儿童成长社会方面如果想要发挥更大、更明确的作用,要重视以博物馆为基础的、崭新教育理论的总结与创建,掌握心理学、教育学、信息传播理论等学科的知识,借鉴学校教育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吸收当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我国博物馆教育近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从发展基础上看,长期制度化的环境影响还是带有惯性地影响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诸多尝试。从总体上看,除了开发具体的教育项目、总结科学的教育理论,在博物馆界形成完善的教育规划、教育标准和连续性的发展计划,进而形成表述清晰的博物馆课程文化,这也是博物馆 “教育力”的综合体现。

当前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实践,在不断的经验交流和观点沟通中形成基于共同意识的统一观点,同时参考美国博协的《博物馆学习的 25 个目标》、《博物馆学习的地方》等文本,考虑开展全国范围的调研与设计,建立适合中国博物馆现状和中国国民情况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促进博物馆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并以此教育理想为的催化剂,制定具有普遍可行性的实施步骤,将众多没有多少整体性的活动贯穿起来,使博物馆的教育力能够持续激发,教育影响不断扩大。

作者简介:刘军,男,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文物管理所,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或管理,文物保护执法。

猜你喜欢

博物馆素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博物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