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初探

2017-07-25涂旭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沟通医学教育医学生

(仙桃职业学院,湖北仙桃,433000)

摘 要:交流沟通能力是处理好医际关系的基础。针对我国目前医学生在交流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进行了几点思考和初探:1.将沟通能力训练融于医学专业课教学之中;2.举办专题讲座,强化医学生交流沟通意识;3.应用标准化病人培养训练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4.在案例教学中进行交流沟通训练;5.专业教师要提高沟通能力,在教学中言传身教;6.医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关键词:医学生 沟通 医学教育

在医疗实践中,医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沟通能力正是处理好医际关系的基础。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与技术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并推荐医学高等教育的国际标准中将交流与沟通能力作为医学生的临床技能之一。2008年,我国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则将“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作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写入技能目标,这表明交流沟通能力已成为一名合格医学毕业生的重要标准。但一直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注重医学生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人文教育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目前的医学教育中,基本没有开设培养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课程,仅在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非主干课及诊断学病史采集的教学中涉及了一些与患者沟通的内容,导致医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不足,以至于一些医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容易发生因医患沟通问题引起的医疗纠纷和医患冲突。尽管我国目前医学教育标准中重视了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但有关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都还处于探索与摸索阶段,笔者在本文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思考与探讨。

一、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与当前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医患关系成为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而现代医患关系三种模式(即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的运用无不始于医患的交往与沟通,医生与患者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是不可或缺的。要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医疗服务理念,需要构建积极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无疑是构建积极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积极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可以使医患双方相互信任、积极合作,更重要的是它能推动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对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当前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没有交流沟通的内容,使学生对提高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充分认识;二是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交流沟通能力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对医患沟通方法和技巧缺少了解和运用;三是因医学教育涉及课程多,教学任务重,医学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师往往偏重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忽视对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四是學生在实习前与医院患者接触机会不多,缺乏交流沟通能力的实践和锻炼。这些问题导致医学生在进入医疗单位后常常难以适应医疗活动,在与病人接触时存在信心不足、紧张焦虑等状态,有的甚至出现沟通障碍和社交恐惧现象。

二、医学教育中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方法初探

基于以上医学生沟通能力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认真思考和初步探讨,认为医学院校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使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断提高交流沟通能力,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现代医疗职业环境,有能力正确处理好日益复杂多变的医际关系。

1.将沟通能力训练融于医学专业课教学之中

许多西方国家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系列课程,专门给医学生传授交流沟通的知识和技能,而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只是在临床诊疗技能课程中讲授“问诊技巧”时,才涉及一些与患者沟通的知识,也有少数医学院校开设了交流与沟通技巧课程供学生选修。笔者认为,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的始终,特别是在所有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交流沟通训练,使医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人际交流沟通能力。首先,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安排中要充分体现沟通能力的训练,要注重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经常、及时、顺畅;其次,要将专业知识的讲授与沟通能力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尽量以对学生进行课堂沟通能力训练的形式来完成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第三,在医学生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要多采用学生参与的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多给学生提供课堂发言、讨论甚至争论的时间和机会,教师通过学生在发言和讨论中的表现及时对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做出评价和指导。

2.举办专题讲座,强化医学生交流沟通意识

为了使医学生不断提高交流沟通意识和能力,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阶段应多组织和举办专题讲座,有计划地邀请在医疗一线工作,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学专家现身说法,对医学生讲授世界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基本要求,交流沟通的基本要素,医患沟通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技巧,构建积极和谐医患关系的意义,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患者的权利,医患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和问题,医患沟通不当的主要表现形式,医患有效沟通的评估等交流沟通方面的知识和案例,以强化医学生的交流沟通意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医学院校要将这些专题讲座的内容纳入医学教育的教学计划,并切实地实施完成。

3.应用标准化病人培养训练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通过标准化病人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标准化病人的作用主要还停留在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本层面,其作为教学指导者在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尚存不足。但只要我们善于利用标准化病人在培养医学生沟通技能上的优势,充分运用带教老师与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的角色扮演,直接与医学生加强交流沟通,并及时发现和指出他们在医患沟通上的一些问题,就可以弥补标准化病人在沟通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取得一定的效果。

4.在案例教学中进行交流沟通训练

在临床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已在各个医学院校普遍运用。我们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所选取的案例不但要能够传授医学专业知识,同时也必须注重案例中有关交流与沟通方面的经验教训,使医学生从生动的案例教学中既能够更好地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可以体会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从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在教学过程中训练个人交流沟通能力。

5.专业教师要提高沟通能力,在教学中言传身教

将沟通能力训练融入医学专业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专业教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第一,专业教师应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理念,主动放下架子,与医学生平等相处,创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氛围;第二,专业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交流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善于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医学生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第三,尽管学生参与交流沟通的机会和时间增多,但课堂沟通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变,一切都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专业教师要把握好交流沟通训练过程中正确的方法,并及时准确地对训练效果做出总结与评价,同时还要提高驾驭课堂秩序和应对课堂讨论多变的能力。

6.医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懂得在医疗工作实践中必须尊重同事、搞好协作,要教育医学生养成积极有效地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合作的素质与习惯,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做一名合格医务工作者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的“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语言是医患沟通最重要的手段,希波克拉底把语言放在“三大法宝”之首,足以说明沟通在当好一名合格医生中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医生必须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创造一个与病人及其家属、同事、医疗卫生队伍其他人员和社会公众进行互相学习的环境,以提高医疗方案的准确性和病人的满意度。因此,提高医学生对医患交流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医学生交流沟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以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四川大学医学部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20.

[2]秦敬民.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朱春艳.临床沟通如何成为英国医学教育的核心部分[J].复旦教育论坛,2008(6):93-96.

[4]余詠潮,王志龙.应用“标准化病人”对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一点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80-81.

作者简介:涂旭东(1963.09-),男,籍贯:湖北仙桃人,学历:本科,职称:医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与疾病控制及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教学。

猜你喜欢

沟通医学教育医学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深入基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