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认证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7-07-25王传芳李佳新王啟苗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宁国市三品一标质量安全

王传芳+李佳新+王啟苗

摘 要:该文从全面了解宁国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现状入手,总结分析影响宁国市“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宁国市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宁国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005-02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回归自然,消费无污染、安全放心的食品,是当前消费的潮流[1]。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认证,并加强管理,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

1 宁国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现状

宁国市地理环境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全市2万hm2的山核桃生产基地被命名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山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市13个乡镇的茶叶生产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是“中国宁前胡之乡”、“中国元竹之乡”。宁国市具备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的基础以及良好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

宁国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始于2000年,隨后的10a间,宁国市的“三品”认证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到2010年底,全市有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59个、有机食品64个,涉及的农产品主要有山核桃系列产品、笋制品、茶叶、畜禽产品(土鸡及土鸡蛋),涵盖面较小,“菜篮子”、“米袋子”农产品认证为零,水果只有西瓜一个。2011—2015年是宁国市的“三品”认证工作的瓶颈期,在此期间新认证的“三品”微乎其微。同时,受大经济环境及政府扶持政策的影响,部分企业没有将已认证农产品进行续展认证,失去有效期,农业“三品”数量大幅减少。2016年,安徽省政府将“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纳入省民生工程范畴,对认证企业进行奖补,此举有效促进了宁国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认证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市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18个,有机产品4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经认证的农产品主要有:山核桃系列产品、茶叶、畜禽产品、蔬菜、水果、大米、菜籽油、中药材等,认证产品占全部农产品的比例大大提高。

已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除无公害农产品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都能够按规定使用标志,产品的市场抽检合格率达100%。

2 影响宁国市“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的因素

2.1 扶持政策力度不大 “三品一标”农产品的认证,需要申报主体交纳基地(产品)检测、标志使用等费用。认证一个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约需2万元费用,认证一个无公害农产品约需1万元费用,有机食品一年一度换证费用1万元,绿色食品每年年检费用、3a换证费约需1万元。宁国市政府曾出台政策对认证的“三品一标”农产品进行奖励,2005年出台政策“对新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给予2、4万元的奖励”;“对龙头企业生产的山核桃产品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分别一次性奖励4、10万元”,期间认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大幅增加。2010年以后,奖励扶持政策调整为“对新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仅给予1万元的奖励”,奖励措施大大减弱。一直以来,宁国市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没有任何奖励扶持政策,这也是全市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滞后的主要原因。

2.2 经营主体规模小,产业带动力不够 目前,多数“三品一标”申报主体经营规模较小,农业标准化程度低,甚至有些还停留在小作坊的生产状态,不能够有效带动产业的发展。由于从业人员主要以农民为主,受自身文化水平、年龄偏大等因素影响,不利于“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导致农产品质量标准不高,获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不强,不利于“三品一标”产业的整合和优势品牌的形成[2]。

2.3 品牌公信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品一标”农产品是经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认证,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但宁国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品牌公信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一是没有明显体现出优质优价。如:某蔬菜合作社经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与普通蔬菜一样进入批发市场,卖的是同样的批发价。二是品牌知晓度低。如:消费者都知道詹氏山核桃,却不知道詹氏山核桃是经过认证的绿色和有机食品;知道慧明家庭农场、宁一果园是休闲采摘的好去处,却不知道其水果(葡萄)是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

2.4 证后监管相对薄弱 目前,大部分获证企业,包括政府部门都存在重认证、轻监管的现象。部分企业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只是为了申领补助或者申报项目[3],而政府部门只是把认证作为完成上级部门年终考核任务,忽视了认证后的农产品质量监管,这也是导致“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监管力量薄弱、体系不健全,也导致了监管滞后。

3 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宣传 一方面加强面向消费者的宣传,让消费者了解什么是“三品一标”农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能满足消费者什么程度的消费需求及如何辨别“三品一标”农产品,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知晓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宣传,让经营主体了解进行“三品一标”认证能够带来的最大利益。同时,让经营主体明白进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是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潮流。并加强对领导和决策者的宣传,让其认识到“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发展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和首要条件,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2 完善扶持政策 借省政府将“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范畴之东风,进一步完善宁国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加大对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的经营主体奖补的政策力度,特别要提高对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经营主体的奖励倾斜,建立和加强对已认证农产品进行续展认证的监督考核机制。积极组织“三品一标”农产品参加农交会、绿博会等展示展销活动[3],并对参加活动取得良好业绩的主体进行再次奖励。整合资源和资金,扶持经营主体,形成产业化经营,带动产业发展,增强主体抗市场风险能力。

3.3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对“三品一标”农产品实行入市免检,并随着认证工作的推进,逐步实行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3]。特别是进入市场的“菜篮子”、“米袋子”产品必须进行无公害认证,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3.4 加强品牌建设 经营主体在进行宣传时要把经过认证的农产品与企业品牌结合起来,让消费者在全面了解某个企业时同时知晓其农产品是“三品一标”产品,使“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知晓度全面提升,达到中国驰名商标的知晓度。同时,在农贸市场、大中型超市设置“三品一标”农产品专柜。

3.5 加强监管 一是充分发挥经营主体内检员的作用,做好生产记录,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二是将“三品一标”农产品的抽检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计划,实现“三品一标”质量抽检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黄榜”制度,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予以曝光和打击。三是结合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配齐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健全“农安”快检体系,确实落实监管责任。

3.6 整合项目资源,推进基地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资源的肥料化利用,减轻化学物质和废弃物对水体、农田(土地)的污染[4];结合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的实施,倡导绿肥种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耕地质量。二是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近年来,宁国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術应用日臻成熟,得到大面积推广,先后建立了66.67hm2的茶叶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200hm2的水稻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同时,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水果、中药材的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应用杀虫灯诱杀、性信息素诱杀、色板诱杀、生物药剂防治技术及生态控害等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三是综合利用沼渣、沼液,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基地环境优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朝红,张秀萍,虞洋.勉县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及证后监管工作探讨[J].基层农技推广,2017(3):104-106.

[2]尚健.宣城市“三品一标”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5(6):8,50.

[3]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发展“三品一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质量与认证,2013(11):26-28.

[4]陈士平.加强农业三品基地建设 推进庆元现代农业发展[J].浙江现代农业,2011(5):19-20.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宁国市三品一标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井研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