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医院2015年血培养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2017-07-25殷卫兵严鸣光方晓郭建军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革兰氏抗菌药耐药性

殷卫兵 严鸣光 方晓 郭建军

某医院2015年血培养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殷卫兵 严鸣光 方晓 郭建军

目的 分析血培养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药提供指导。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VITEK 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在血培养阳性标本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0.7%及64.2%,不同菌种间所占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占5.1%,革兰氏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数居多,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不耐万古霉素菌株,敏感率达到了1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其他种抗菌药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结论 革兰氏阳性球及阴性杆菌作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对数种抗菌药呈现出高度的耐药性,对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具有重要参考。

血培养分离细菌;分布特征;耐药性

血流感染在临床中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感染类型的疾病,其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高死亡率等特征,有报道称其致死率高达约35%[1],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人口老龄化及免疫缺陷病的出现,临床上广泛使用抗生素、广谱抗菌药、免疫抑制剂、抗肿瘤化药、各种脏器移植及侵入性检查治疗诊断操作的不断增多且耐药菌株量不断增多,临床上患有发生血流感染的人数逐渐增加,多重耐药率逐年上升,尤其使临床上患菌血症、败血症感染的发生率增加明显[1-2]。目前血培养是细菌实验室诊断血流感染的主要手段,可明确其病原菌种及药敏试验的结果,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性,对疾病的发展、结局具有可预测性,因此,对诊断和治疗菌血症和败血症提供重要的依据[3]。随着临床上应用的抗菌药物日益增多,耐药性问题已日益严重。血培养技术已作为血液细菌感染诊断治疗与监测危重患者病情重要方法[4]。本文通过对血液培养中的细菌菌谱分布特征以及耐药性进行分析观察,在临床治疗中为合理有效的使用抗菌药提供必要根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源 2015-01—12本医院血培养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同一患者对同一菌株若进行连续多次分离相同结果不重复计入。

1.2 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VITEK 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在血培养一周内出阳性标本报告,取培养液进行涂片,然后对革兰氏染色进行镜检,若镜检结果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进行转种血平板,若镜检为真菌转种假丝酵母菌属专用平板,在连续培养24 h后,对其进行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5-6]。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不同菌种分布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及WHONET 5.0软件进行血培养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分布(表1) 在血培养阳性530份标本中,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340株,所占比例为64.2%;革兰氏阴性杆菌163株,所占比例为30.7%,两种菌构成比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27株,占据5.1%。

2.2 耐药率情况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表2~3)。

表1 病原菌的分布结果

表2 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表3 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3 讨论

目前有关的研究资料显示结果中表明在普通的血培养中血流感染发生率约占90%以上,其中常见的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白念珠菌及肺炎链球菌等,但痤疮丙酸杆菌及棒状杆菌等阳性发生率较低,对血培养的阳性结果的诊断存在重要临床价值[7]。将血液培养阳性作为血液感染确诊的主要依据之一,可及时明确病原菌种及抗菌药性间差异非常大,通过血液培养手段观察患者体内病原菌的耐药性、分布特点,可准确地检出血培养中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有益于临床上合理的选择使用药物进行治疗[8-9]。因此,为提高临床住院患者的诊断及治愈率,延缓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及耐药菌株的传播,早期监测血培养分离菌株及细菌的耐药性以及时掌握细菌的耐药状况,更有效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血培养的临床分离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考察了其耐药性,可知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种分布范围较广范,存在较大的耐药性差异。因此,有效掌握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和病原菌的耐药性,可对血液感染情况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的同时,提高诊断治疗准确率[10]。

综上所述,在诊断过程中应增强学习抗感染知识,对使用抗菌药进行规范化,合理选择应用抗生素药,临床用药与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相结合,对医院加强预防及控制感染措施,使血流感染发生率降低,提高治愈率,此研究结果在临床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性。

[2]李拥玲,刘君,李顺安,等.湘潭地区血培养中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4):1830-1834.

[3]友平,钟华荪,黎明,等.重症监护室患者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的持续改进[J].护理学报,2011,18(21):48-50.

[4]董林,朱成宾.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3(19):4817-4821.

[5]张立敏,殷书,菅强.黄杆菌属连续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1025-1028.

[6]徐莉芳,谭代林.1 368份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722-1724.

[7]肖新利,雷金娥,何弦.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4):1888-1893.

[8]屠鸿翔,吴庆,陈栎江.413株血培养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10):760-764.

[9]林晓晖,梁卫芳,严智敏,等.275例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12):943-947.

2016-11-11)

商丘市科技计划项目(153045)

1005-619X(2017)04-0445-02

10.13517/j.cnki.ccm.2017.04.049

476000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革兰氏抗菌药耐药性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我国科学家创制“革兰氏阴性菌”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