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曲方言俗成语的语义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

2017-07-25刘红霞吕勇兵吕梁学院山西离石033000

名作欣赏 2017年36期
关键词:指人语义典型

⊙刘红霞 吕勇兵[吕梁学院, 山西 离石 033000]

河曲方言俗成语的语义认知机制:隐喻和转喻

⊙刘红霞 吕勇兵[吕梁学院, 山西 离石 033000]

河曲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俗成语,它们在语义方面颇有特色,不仅表达生动形象、骨感强,而且内涵曲折又丰富、表意效果超强。从语义认知角度来看,这主要缘于这些俗成语中广泛使用了隐喻和转喻模式,利用相似和相关联想实现借言此人、此物来指类人、类事,以具体事例讲述抽象道理,真正体现了“格物致知”。分析其语义生成模式有助于我们比较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解河曲方言俗成语的语义内涵。

河曲方言 俗成语 语义认知 隐喻 转喻

俗成语也可称“四字组俗成语”,属于熟语范畴。文中所谓俗成语是指:在某一区域惯常通用的,具有固定的结构、整体性的语义和形容词性语用价值的四字组词语。俗成语主要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日常口头用语,因此在各地的方言中保留了很多俗成语,而河曲方言中的俗成语更是数量不菲。俗成语也可称“四字组俗成语”,属于熟语范畴。本文着重从语义角度来探讨河曲方言俗成语的生成机制,从而展现其在语义方面的丰富内涵及独特魅力。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普遍的思维认知方式,在语言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语无论是作为词汇还是语汇,其生成机制都离不开隐喻和转喻两种模式。其中的隐喻思维主要利用了相似联想,实现由人及物、以人比物和由物及人、以物比人两个方面,而转喻思维则主要利用相关联想,在相近的或相关联的两个认知领域中用一个凸显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隐喻和转喻两种心理联想方式正是促成河曲方言俗成语语义机制的途径。

一、隐喻思维——相似联想

隐喻的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一般用于通过A事物理解或解释B事物,涉及A和B两个概念领域的映射,其中一个是源域,另一个是目标域。而隐喻所涉及的最大的概念领域就是人和物,河曲方言中大量的俗成语的语义即是根据隐喻形式构成的。

1.由人及物、以人比物的隐喻:这种隐喻性成语抓住物和人的某些相似性,以一些本属于人类范畴的具体的可感的实体作为源域,来映射其他动物、物品、事物或抽象的概念等,从而来构语。

人类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一直有一种取向,那就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其中的一种认知方式就是由近及远、由人及物,在这种认知方式的支配下,他们常常把人体器官、身体部位、行为状态等和人相关的概念投射到其他具有相似特点的具体或抽象的概念领域。在河曲方言里,此类俗成语数量不少。

这些由人及物的俗成语多数是根据物和人在外形、体貌、状况等方面的相似性,将一些本用来形容人的俗成语来喻指其他物体。如:“死松破肚”原是形容人穿得松松垮垮、邋里邋遢的,也可以喻指袋子等扎得不紧;“七豁八牙/滑牙漏齿”本用来形容人的牙齿残缺不齐,走风漏气,后也形容具有相似特征的东西(如玉米棒等);“疤眉混眼”本指人脸上凹凸不平或沾有其他东西显得很不美观,也用来喻指具有类似特征的瓜果等;“老牙圪檫”本来指人老得牙齿都不结实了或者都快掉了,后也用来形容蔬菜或草木不鲜嫩了。

有的则采用空间隐喻方式即参照空间方位来组建相关的隐喻概念,自觉不自觉地将一些原本属于空间方位领域的词投射在抽象的非空间方位概念上,用其来形容、比喻一些较为抽象的思想、概念、情形等。这种隐喻源于对环境和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如:“踏深站浅”比喻一个人处于一种复杂的艰难的处境里;“眉高眼低”本指人脸上的表情,可喻指为人处世的道理或辨貌观色的本领;“海天没厌”形容一个人装东西没完没了,比喻其无尽的欲望。还有的则采用动作行为隐喻,将人的具体动作行为映射到自然现象域、客观活动域及抽象思维(思考理解、解决问题、接受域)、心理状态等领域。如“倒嚼不转”比喻人像吃食物一样,一味贪多而处理不过来、应付不了。

2.由物及人、以物比人:这种隐喻性成语则是抓住人和物的某些相似性,以一些本属于其他动物、植物、非生物或事物范畴的对象作为源域,来映射作为目标域的人类,利用动物以及其他事物的某些典型特点来描写和形容具有相似特点的人,从而来构语。

河曲人常将一些本来用来形容描绘动物、植物、事物(食物、生活用品、交通工具、鬼神、某种动作行为或现象)等的俗成语加以比喻,用来描绘形容人,以物来喻人。如“瘦马狗精、猪嘴撅脸、猴斗圪擞”是以动物“瘦马、狗、猪、猴”为源域,分别来比喻那些像马一样瘦弱却又像狗一样伶俐的人、长着楞嘴脸撅着的丑人、像猴子一样灵活爱动爱展现自我的人;“恶水盔子”本指盛污水的器物,后比喻那些为人尽心竭力办事反遭对方责骂的人;“窟窿眼窍”由物体上面窟窿多形容人七窍长得丑的意思;“尸气污烂”本来形容食物旧了、腐烂了发出难闻气味,后也可形容人萎靡不振,没精打采;“歪即疙撂”本指物品不周正,歪歪斜斜,后也用来比喻人脾性比较怪异,不同于常人。

这些以物比人的俗成语有的是抓住了人和物形貌方面的外在相似性来构喻,使其语义加以延展,如“窟窿眼窍”“瘦马狗精”“各留撂且”“猪嘴撅脸”。有的则是着眼于人和物行为、特性方面的相似性而形成隐喻,如“家生驹子”(比喻亲自培育出的人才)、“没嘴葫芦”“漏油灯盏”“走风漏气”“坚顽圪倒”“花心萝卜”“抿嘴老虎”“黄尘雾罩”(形容人不冷静、举止行为不踏实)、“慢秧圪蠕”“老实疙瘩”(比喻人像僵硬的疙瘩一样不懂变通,过于老实)、“朽木圪墩”“软不拉唧”“地蹦流星”(形容一个人像流星一样在地上蹦来蹦去)、调油和面(比喻像和面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抽象的调解活动)。

此外,河曲方言俗成语里还有部分成语的隐喻方式是由有生命力的动物及无生命力的其他事物,如“疤猪疥狗”由猪狗身上有斑斑点点而延展到形容具有类似特征的其他器物、瓜果等;“黑塌烂火”是用这种破败不堪、暗淡冷清的景象来比喻人家或商铺等不景气、萧条、衰败的样子;“破头楔子”本指插在榫卯之间的很薄的楔子,免使榫头来回摇动,常用来比喻阻止影响别人做决定的他人的言论和行为。

隐喻关键之处是抓住来源域的特点,通过形状、外表、功能等物理相似性或心理相似性将其扩展对应到目标域,采用这类方式构成语义机制的成语,其适用的对象无论是由人及物还是由物及人、由物及物,其语义范围都呈扩大化趋向,其外延明显扩大,其中也体现了语言发展的由个别到一般的规律。

二、转喻思维——相关联想

隐喻基于两事物的相似性,而转喻基于两事物的相邻性(contiguity)。其中,突显原则是转喻的主要认知原则之一,即一个物体、一件事情、一个概念有很多属性,而人的认知往往更多地注意到其最突出的、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即突显属性或典型成员属性,因此转喻又叫换喻。转喻和隐喻都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但在转喻的理解中,不存在域的转移和映射,而是在同一个概念域中进行的,主要注重的是其相关性、临近性。

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直接体现在语言层面,河曲俗成语中有大量的俗成语的语义建构就是通过转喻实现的。其中的临近性主要是空间、时间和因果临近。

1.用身体部位或状态来转指其功能或抽象特征

转喻中比较典型的一类就是利用身体部位尤其是五官状态来转指人,河曲俗成语中也不乏其例,如“花麻掉嘴”“拙嘴笨舌”/“笨嘴拙舌”“紧脚绊手”“能牙采嘴”。

许多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河曲俗成语多是用来转指相关的人,而且多用来形容人的一些特性。这类成语多利用表示人体器官的词语和其他词语搭配来构语,常见的有利用眼睛来转指眼界、见识等,如“小眼薄皮”“小眼八窟”等成语中利用“眼”“皮”作为源域来映射具有相似功能的眼界比较狭窄、心眼较多、爱贪小便宜的抽象特征;利用“嘴”“牙”“舌”等来转指人的语言能力、言语特点,如“嘴尖毛长”是由“尖嘴”和“长毛”联想到其功能而来喻指某些人爱多嘴、爱挑毛拣刺的特征,“攒牙撂舌”“顶牙撮嘴”则转指人在言语方面的回击力比较强,“秃嘴笨舌”“少嘴没火”“抿嘴圪嘬”分别比喻一个人不善言辞和沉默寡言、没有脾气、沉默不语,“翻嘴撂舌”“拍嘴啖舌”则比喻人们爱翻闲话、爱嚼舌头;“手痴脚慢”则是利用手、脚的状态转指一个人的动作不利索。再如“僵头悻脑”转指一个人不灵活,比较倔,“皮眉杵眼”转指人忍耐力强、耐磕碰,“沾皮扯肉”则利用身体部位的典型状态来形容人爱占便宜,“七声二气”形容意见不统一,说法很多,这些成语大多是定中或动宾式的二二相承结构。

2.用典型动作、事件转指整个群体或整类事件

俗成语作为高度凝练的语言载体,在构语时往往选取典型的动作、事件、事物来凸显整类事件或事物,如用“穿红挂绿”“穿绸摆锻”这样的典型事件来指代衣服花哨漂亮和穿着打扮阔气;“捉羊顶鹿”则用典型事件来比喻掉包一类的瞒哄欺骗行为;“沙里澄金”比喻通过艰辛努力获得成果;用“捞捞挖挖、捏捏抓抓”这类典型动作动作来转指偷东西;“挑灯拔火”则转指晚上才加班工作、做事。而“拾屉拾挞”圪泡(音páo)哒蛋“息低息头”“圪泡打蛋”都是用河曲话中典型的不满意时常说的几个词语。

3.用典型动作或特征来转指人的情感特征及性格特点

人的情感及性格特点常常通过动作行为透露、展示出来,因此通过察言观色、察体观态能判断出一个人当时的情感或他自身的一些性格特点。如用“恹眉悻眼”“恹头打脑”来转指一个人情绪低落,没精打采;“立眉竖眼”“摔摔打打”则转指一个人生气的样子;“掉头摆尾”利用典型动作来形容一个人颐指气使难以伺候的样子;“拐东倒西”“戳东拐西”是形容一个人大胆、勇猛爱折腾;“搡前退后”则是利用典型动作转指一个人遇事畏畏缩缩、能躲则躲的特性;“东挑西挱”则反映出某人很挑剔的特点;“托墙靠壁”则用典型的具体动作来转指一个人的依赖性很强。

与隐喻不同,转喻涉及的是同个域中整体和部分或部分和部分间的关系,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是临近性关系,始源域的功能是为理解目标域提供心理可及性。转喻主要起了指称作用,也有的是起描述作用。

由上可见,许多河曲俗成语的语义并不是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很强的整体概括性、曲折性,字面上谈某人、某事、某物,实际上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借言此人、此物来指类人、类事,以具体事例讲述抽象的道理,即运用隐喻和转喻机制来构成其语义理据,从而表示其他的意思,使不少俗成语不仅有本义还产生了引申义,这也体现了语言发展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而从认知角度认识河曲方言俗成语形成的语义基础和语义造词理据,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其深刻的内涵,也能够促进我们对河曲方言俗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1] 靳雨.忻州方言四字组俗语的构成方式和修辞特色[J].语文研究,1986(1):52-60.

[2] 温端政.汉语语汇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43-253.

[3] 吴建生.三晋俗语研究[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书海出版社,2010:243-246.

[4] 蓝纯.从认知的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研究,1999(4):7-15.

[5] 吴云.认知框架下的空间隐喻研究[J].修辞学习,2003(4):24-27.

[6] 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6):10-19.

[7] 张辉、卢卫中.认知转喻[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20-33.

[8] 赵学德.认知视角下人体词的语义转移研究[M].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14:9-19.

[9] 卢卫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2003(6):23-28.

[10] 刘婷.成语的隐喻认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作 者:刘红霞,吕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汉语法、词汇以及古今汉语沟通;吕勇兵,吕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方言研究。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指人语义典型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圆》典型易错题
报复性熬夜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头铁
称马非马,绰号是他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螳螂捕蝉
典型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