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合发展

2017-07-24许镇伟

参花(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场馆中华

摘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联系,推动双方融合发展,对文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加强双方的融合发展,可以通过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培训、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作用、创新文化服务和传播机制等途径。

关键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同样要重视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紧密联系,双方要携手融合发展,共同加快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丰富产品的内容和手段,创新服务的机制,提升服务的效能。但是,当前在群众容易感受到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领域,部分地方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不均衡,产品内容载体形式手段单一陈旧,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力度不强,非遗传承和文物保护力度不足,服务机制单向封闭等现象还广泛存在,严重制约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水平。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将为破解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单一等难题提供有力支撑。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是平地起高楼的文化体系,它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流行通俗文化等共同组成的文化体系,因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紧密关系。2015年,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创新传统文化,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体系。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公共文化应当更多地注意吸纳、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17年,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本方针推动工作。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合发展。通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利于加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运用、宣传教育、普及推广、创作交流。要善于借助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和保障体系,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内容进行梳理甄别,实现扬弃继承,并具体到研究阐释、文物保护、文艺创作、宣传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上,实现双方融合发展。

三、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合发展的主要对策

首先,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工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对普通大众来说,学习和了解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进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既容易走错、走偏,也容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典籍产生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畏惧感。因此,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整理工作,做到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以总结提炼、通俗易懂、现代传播的方式,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研究阐释,正如李国新教授指出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结合,重要的就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文化基因、精神追求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体系”[1],着力推出一批普及性强、可读性高的优秀读物和作品,使之成为广大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时掌中的书、台上的戏、活动中的主题。

其次,要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场馆的巨大作用。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群艺馆、美术馆、文化广场等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场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设施场所和骨干力量,也是傳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渠道。要整理传统建筑文化,推动文化场馆在塑造城市文化特色、重塑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地标性作用,避免公共文化场馆成为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混凝土工程”。要加强图书馆建设,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做好文化典籍编撰整理,保存利用好善本。要重视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群艺馆、美术馆、文化广场等场馆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优势,加强对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曲艺杂技等传统文化门类的扶持、传播、普及,推动其创新发展;重视传统民俗节日的“回归”,如春节、元宵、清明、元旦、端午、中秋,以及特色民俗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濒危民间文艺,加强传统工艺展示和传习,振兴传统工艺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丰富馆办文化的内容形式,提升馆办文化的品位品质。

再次,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培训。近年来,针对不同的群体需求,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经典诵读、戏曲、书法等,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类艺术培训班大受追捧。但是,从文化机构方面来看,如文化馆、站、室等,还需要进一步树立起全民艺术普及的理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为重要的抓手,积极邀请专家名人和专业人员,开展好人文历史、民族音乐、书法国画创作、民间工艺等公益文化课堂,推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等适应不同群体的“国学培训班”,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极响应大众需求,强化公益文化培训阵地,正视和引导“国学热”的正确发展方向,防止国学被一些社会不良机构念歪了经。

四、结语

最后,要创新文化服务和传播机制。认真研究如何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充分采取场馆文化、广场文化、舞台文化、流动文化等各种载体,创新开展“服务目录公开”“点单式”“群众评估反馈”等服务方式,通过展演、体验、传习、讲座、培训等,丰富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重视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手机终端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做好其数字化录制、教学、演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加大政府扶持和采购力度,鼓励微电影、文化纪录片等创作更多融入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述、现代展示、现代传播。

参考文献:

[1]李国新.以传统典籍承载的思想理念丰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体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2).

(作者简介:许镇伟,本科,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文化)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场馆中华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