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社联动”引领社区治理上水平

2017-07-24

唯实 2017年7期
关键词:竹园专业人才居民

“三社联动”指的是将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者三者有机整合,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以及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建立的方式,形成三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近年来,雨花台区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目标,以内生培育为主,外部引进为辅,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力度,强化社区共建共享服务,使“三社联动”形成合力,实现了社区治理水平和群众幸福指数的“双提升”。

雨花台区通过三社联动机制,推动社区协商民主,深化社区自治,形成了社区自治和服务创新的不同特色模式。

以翠竹园社区为代表的自下而上的内生自组织联动模式。翠竹园社区是一个以中高档商品房为主的社区,共有3000多户8000余位居民,社区居民来自24个国家,国内居民来自多个省份,具有构成多样、文化多元、服务需求多层次的鲜明特点。经过探索与实践,翠竹园社区以居民自发组织起来的“翠竹园社区互助会”为龙头,强力孵化带动其他内生型社会组织全面开花,同时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物业公司、业委会构筑“四方平台”,每月召开平台会议,议题每月首个周四通过微信平台事先发布,四方轮流主持会议,商议和处置社区内的各项事务,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极高的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截至目前,翠竹园社区已拥有各类社会组织和团体118个,社区互助会模式已分享至全国100多个社区。

以景明佳园社区为代表的自上而下的内生自助型联动模式。景明佳园社区是南京市首家经济适用解困房社区,现有6620多户近2万居民,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比例较高。在社区建设管理初期,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化解了就业、交通、入学、医疗等诸多难题。在此基础上,社区积极借助专业性社会团体,协同推进社会治理。恩派汇丰项目资助的“屋里厢”,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招投标引入5家社会组织。“汇丰社区伙伴计划”发动居民参与,积极营造尊重、参与、分享的“熟人社区”。专业性社会组织的引领带动,催生出景明佳园“彩虹”志愿者服务队、公益“微基金”决议会等一批“自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景明佳园经济适用房社区自治模式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适用房社区“由乱到治、和谐共处”的样板。

以大方社区为代表的由内而外的核心辐射型联动模式。大方社区属于传统村居与商品房小区并存的混合型社区,居住人口3万多人,构成较为复杂。2014年10月,大方社区引进“翠竹园社区互助会”工作模式。被引入的“互助会”派出具有丰富“社区营造”经验的骨干力量,组建“大方社区互助中心”,大力激发居民的参与感和志愿者精神,“大方情深、情暖大山”志愿者服务项目荣获省优秀志愿服务奖项,“大方社区108道菜”、“跳蚤市场”、“明志童书屋”等一批特色活动,成为融洽邻里关系、增强社区凝聚力向心力的坚实纽带。大方社区由内而外的辐射型联动方式,结合社区、物业公司、业委会、核心社会组织和47个卫星“自组织”形成的多维协商共治社区模式,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多方协商、友好共享的社区治理之路。

以古雄社区为代表的由外而内的多元整合型联动模式。古雄社区是由过去的古雄村改造而成的新兴涉农社区,辖区住户以涉农人口、外来人口、拆迁户等群体为主,辖有居民4903人。社区采用政府主导、社会组织运作、群众参与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政府累计投入近200万元,改造形成了近1000平方米的社区居民活动中心,以建设精品社区为抓手,注资引入枢纽型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并以项目方式公开招募提供为老、为少等6大类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20多个服务项目,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由此,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携手联动,整合社区资源,切实实现了社区先期确定的“三心”目标,即:以社区特色文化凝聚民心、倡导睦邻友好安民心、推进志愿服务情暖民心。

三社联动机制的探索和建立,激发了多元参与,增添了社区活力,起到了超预期的良好效果。

有效推动了多元主体协同。社会组织是三社联动机制建立的有效载体。雨花台区以区级社会组织培育中心为依托,不断强化立体化扶持体系建设,切实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全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始终位居全市前列。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改变了原有社区管理主体相对单一的现状,逐步形成了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牵头,社会组织、业委会、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多元参與、共同治理的格局,切实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切实满足了居民多样的需求。加强三社联动,是构建新型社区治理体制、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雨花台区注重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引导和促进“三社”为改善民生而“动”、为促进和谐而“动”、为完善社区治理而“动”、为转变政府职能而“动”。现在,平均每个社区拥有40多个社会组织,服务内容涵盖社会事务、文化体育、志愿服务、文明交通疏导、外来务工子女关爱等各个领域。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著促进了社区的有效自治。三社联动之于社区,一个更为显著的成效在于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提升居民自治能力。特别是各专业性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社区居民的联系日益紧密,在鼓励居民为公益服务项目设计建言献策、向居民推荐合适的公益服务信息、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协商解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借此,居民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从个别参与到全员参与,真正使民主正义、诚信友爱成为社区主流。

全面提升了社区的品牌影响。三社联动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雨花台区先后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综合示范区”,由区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的“益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为民政部“首批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单位”。特别是随着一批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的涌现,雨花台区的和谐社区建设得到了显著加强,截至2016年底,雨花台区省级和谐社区建设合格率达到95%,在省、市处于第一梯队。

雨花台区探索建立“三社联动”机制的实践,对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促使更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让渡社会空间、厘清主体关系是“三社联动”的前提。近年来,雨花台区经历从农村郊区、到城郊接合部、再到主城新区,在自身嬗变的过程中,敏锐地把握住社会转型趋势,深刻认识到政府大包大揽并不等于科学正确、群众收入提升并不等于生活幸福。为此,雨花台区积极打破传统的政府包办、统管的传统模式,更加重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着力营造有利于“三社联动”发展的社会空间,积极构建有利于“三社联动”发展的主体关系,让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突破掣肘,在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腾飞发展,切实激发了社区的主体活力。实践证明,只要勇于打破束缚,找准路径方法,就一定能够在加快社会转型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

健全規章制度、培养人才队伍是“三社联动”的保障。雨花台区在探索建立“三社联动”机制的过程中,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给政策、给资金、给服务的基础上,给平台、给环境、给人才,全力打造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创新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在公益服务等既有领域做大做强、在自治服务等拓展领域创新创优。与此同时,雨花台区十分注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能力建设,推荐社会组织优秀人才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方式,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实践证明,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政策支持,是社会组织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发展的关键,也为雨花台区构筑“三社联动”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体现群众需求、提供专业服务是“三社联动”的根本。“三社联动”是否有成效,关键取决于群众满意不满意。雨花台区推行“三社联动”,无论是制定目标规划、引进公益组织运营,还是完善配套政策、提供公共环境支撑,都坚持把群众满意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动的过程中,雨花台区多次组织专门人员,到上海、深圳等地参观学习,深入借鉴先进地区的理念、做法和经验,不断拓展公共服务的内涵,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基本上社区里每一个居民都能找到符合兴趣爱好和满足自身需求的社会组织。实践证明,只要积极整合资源,探索有效服务,就一定能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三社联动”发展也就有了不竭的动力,社会治理的水平也能够不断得到新的提升。

责任编辑:钱国华

猜你喜欢

竹园专业人才居民
文化强国背景下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道德建设的思考
曾跃进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漫步千竹园有感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竹园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东竹园的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