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诚的爱收获信任

2017-07-23赵丽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关注信任

赵丽红

(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广东珠海 519000)

摘 要:教育案例中,王XX是个不爱学习,终日昏睡过日的转校学生,他倔强老练,在课堂上与老师顶撞,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心理学原理与方法,慢慢接近,理解,发现其性格特征及其优点。在爱与信任的浇灌下,他一步步地融入班集体,学会关爱同学,尊重师长。

关键词:教育叙事 教育心理学 关注 爱 信任

教育为育人之本,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科教兴国教育是科技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学生是成人过程中的人,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未完成性,正是这种未完成性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

学生成长的过程,既是顺其天性的过程,也是符合社会规范的过程。康德谈教育时说过,一棵长在旷野中的树,无拘无束,没有制约,于是枝枝杈杈不会疯长,就不能成材。怎么才能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既顺其自然,又能符合基本的社会规范呢?那就要靠教育,靠学生管理了。而如何能管得妙管得好呢?我觉得把教育心理学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其发挥着极大的作用。[2]

一、都是自己人,我好你也好

那一年,我当班主任,高二开始文理分班,各班级又来到了一个新起点。我看了看我班上的学生名单,向其他班主任大致了解了每位学生。其中一位班主任沈老师特别指着其中一个学生的名字对我说:“王XX,这个学生简直是个刺头!上个学期我带他,可操心了。”

沈老师向我阐述了这位学生大概的情况,他是汕头人,父母是商人,家里富裕,他学习不好,曾经在一所艺术高中上过学,因为学校校风不好,学了不少恶习,家里又管不住,只好转校送来像我们这种管理严格的学校,重新开始高中生活。所以读书对他来说,就像牢笼一般,只为把自己困住,不闹事,自己也无办法,只能混着过。在高一一年,天天不是闹着玩,基本就是昏睡过来。班级因为他而扣了不少分,老师们为他操心不少。

果然,高二新学期开学才第一天,就有一位年轻科任老师向我投诉,王XX不听课,提醒不要睡觉,他不听,对老师态度还非常恶劣。我立刻气冲冲地去找他算账,我把他叫到走廊,对他说:“你读高中就是为了睡觉吗?你知道……”我还没讲完,只见他插话道:“我相信我前一个班主任沈老师都已经和您说过我的情况了吧?我家里有钱,我在这里读书并不为高考。”他谈吐镇定,神情自然,没有一点儿学生的青涩,这不得不让我惊讶。

我说:“你的情况我都清楚,但你要知道,你处在一个集体中,你不为自己,也要为集体着想。你上课说话睡觉,影响了同学,还让老师难做!”我感觉我的情绪已经失控,口沫横飞。

王XX嘴角突然上扬,不屑地说:“老师讲课不好,只会捧着书本照念,毫无趣味,我不睡觉能干什么!老师,我之前在一所艺术高中读过一年,我的年龄比班上的同学都大,我在社会上也混过。我并不是小孩子,我有我的想法与要求。”

“那你也不能口出恶言,不尊重老师!”我怒发冲冠,厉声批评。只见他说:“你爱怎样就怎样。”说完便直接转身离开了。他的老练镇定,他的胆大无畏,让我感觉可怕。我和王XX的第一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心理学家威廉 · 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同志、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3]

从那以后,我一直思考想找到接近他,寻找教育他的方法。但现在我连好好跟他谈话的机会都没有,又谈何教育呢?这让我一直深思。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在1961年曾通过一项实验表明,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就越大,如果双方关系良好,那么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观点、立场,甚至对于对方提出的难为情的要求,拒绝起来也是那么困难。教育心理学称之为自己人效应。我还记得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有“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学生”的教育原则,说明了教育是影响与干预学生成长的一个过程,它既需要适当及时的批评以纠正学生前进的方向,也需要赏识、鼓励。我是否可以了解这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先尝试让他接受我,成为他的“自己人”,再加以赏识,从而帮助他改变自己呢?

于是我又找到了他的前班主任沈老師,我在她那里打听到,原来这位学生有一个非常入迷的爱好——赛车。他肯待在珠海的原因,最重要的也是因为珠海有国际赛车场。当有国际赛车比赛时,他还千方百计地请假前往观看。

一天,王XX上课又睡觉了,我借机把他叫出来。看他有些不耐烦,我轻声慢语,非常诚恳地说:“你上课总是睡觉,看得出你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课堂总会有快乐的时候,却不见你的欢声笑语。平时都有什么活动?你在周末,我觉得你可以参加活动或者去散散心。例如说老师我,平时工作压力大,又要照顾家庭,在周末也会去放松一下,调节一下,例如去看看赛车……”

本以为老师要批评自己,不料竟是一番关心与问候,而后他又惊又喜地问:“老师,你也看赛车吗?”

“看啊,而且我知道下周六,珠海还有国际赛车比赛呢。我可想去了,可惜啊,没有入场票。”我叹道。

“我有入场票啊,老师!”随后见他兴奋地掏出手机,打开手机相册,指着相片对我笑着说:“老师,你看!”相片中,他骑着一辆摩托车,英姿飒爽地骑行在赛车道上!我不禁称道:“非常帅气!”

他说:“我很喜欢赛车,但我父母非常反对,我只能偷偷去。我有个表哥,他更厉害,他是职业方程式四驱车赛车手,他在珠海经常有比赛的!老师您若需要入场票,我可以帮您拿到。”

本来紧张又尴尬的我们,顿时变得轻松愉快,并畅怀地聊了起来。我把自己对他的关注与理解真诚地向他倾诉,而他也说出了不少心声。他还谈到因为赛车,他已经多次和父母闹不和,他向我倾诉了心中许多对父母的不理解,而我也趁机进行了开导。

我甚至赏识他,激励他,说他非常聪明,情商非常高,在与其他老师的人际关系肯定能处理得很好。

心理学家柯林斯米勒(1994)认为,人不仅喜欢那些敞开胸怀的人,也会向自己喜欢的人敞开心扉,而且在自我表露之后,会更加喜欢这些人,行为换来行为,友善能孕育友善,表露具有互惠性,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中所说的——表露互惠性原则。我就是利用了这一点,首先进行自我表露,抛砖引玉,引出了学生王XX的心声,从而获得了他表露的信息。可见自我表露对于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家校关系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爱与关注伴成长

从那以后,我和王XX本来僵持的关系改变了,他课堂讲话睡觉的情况有所改善。

我更是发现,王XX课间操总请假是因为他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每隔一段时间也总要去医院做推拿康复。有一次,他向我请假时,我问到他请假原因,他不好意思说自己竟有老年人才患的病痛要去医院做推拿,支支吾吾地说不出声来,我拍拍他的肩膀,真切地说:“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啊!”他似乎读出了我话中的心意,会心一笑。

我也慢慢发现他其实有不少优点,他喜欢弹吉他,在读艺术中学时学到不少本领,吉他,打鼓都不错。而且,他因为年龄比其他同学大,所以对同班同学一向都比较照顾,有好吃的总会分享给大家。

有一晚上,有一位女同学生日,学生都筹划在晚自修前给她庆祝生日,可惜没有人组织。于是我推荐了王XX,告诉同学们他的种种特长,而他则一直惊讶于我对他的一切是如此熟知。最后,他大胆地组织了这次生日会,大胆地在全班同学面前弹着吉他高歌一曲,也组织了好些节目,把生日会的气氛搞得高涨。会后,他走到我面前,奇怪地问:“老师,你怎么知道我会弹吉他、打鼓唱歌?”我笑呵呵地说:“咱班上有人才,我做班主任的,绝不能不关注不挖掘啊!”[4]

王XX人情练达,组织能力强,在班上的号召力越来越大。因为他,班级的凝聚力也强起来了。

学生渴望老师的关注,而且只要老师稍微关注一下,就感到动力倍增。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所做的实验认证的心理学现象——霍桑效应,正是这个道理。霍桑效应启示我,作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我的关注对学生的心态和努力是很有影响的。他们是班集体的一员,如果老师能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鼓励,关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他们可能会表现得更好。我想,这种关注应当是无条件的,积极的。当学生表现好时,老师予以关注,这是不言而喻的,老师也乐意去做。关键是学生遇到困难或者表现不好时,老师也应当关注他们,给他们雪中送炭。王XX能融入班集体,发挥其所长,我相信是与我对他的关注与爱心是分不开的。

三、信任助人成功

有一次,班上学生突然跑到我办公室对我说:“老师,班上有人丢钱啦!”我闻风而去,问到大致情况。原来是学生去上体育课时,班上有学生放在书包里的钱包不见了。只见丢钱的那位学生一味哀道:“我一个星期的伙食费啊,这叫我怎么过……”究竟是学生去上体育课时没锁教室门窗,导致其他班级的人有机可乘,还是我班上有人手脚不干净呢?大家都无从所知,乱成一团。我这个当班当任的,一时半刻,也查不出来,心里也不知如何是好。

正当想把事情报给学生处处理时,王XX对我说:“老师,如果你相信我,你就让我来处理吧。”我看着他坚定的目光,我肯定地说:“行,老师相信你有解决的方法。”

随后,我班临时召开了一节班会课,一上课,王XX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全班人,当着我的面和全班同学说:“今天,我们班上一位同学的钱包不见了,就在上体育课时不见的。我知道是谁偷的。”这时,大家都窃窃私语,惊讶地看着他。王XX继续说道:“今天体育课,我刚好因為身体原因也回来教室了,我在教室外看到全过程。偷钱的这位同学,我很熟悉,甚至我把他当做兄弟,我知道他肯定是遇到困难了才迫不得已这样做的,我们都是同一个班的同学,有困难大家一定会相互帮助的。千万不要因此而损害自己人格,为眼前一点利益而毁掉自己人生。我希望大家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如果明天之内,他把钱放回到原处,我们都不追究。好吗?”同学们一致赞同。王XX最后问我:“老师,这样做你同意吗?”我由衷地点了头。

时间慢慢过去,到了第二天,果然,被偷走的钱包归回原处,风波终于歇停。我后面忍不住问他:“你如此确定那位同学一定归还钱包?”王XX说:“老师,你给予我信任与机会,我同时也要给予那位同学以信任与机会,另外请老师不要过问这位同学是谁,我们应该相信他,给他机会,让他真正改正自己。”我笑而不语,只觉得心里倍感欣慰。

爱因斯坦曾说:“人类一切和平合作的基础首先是相互信任,其次才是法庭和警察一类的机构。” 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如果心中没有信任,那么做任何事只会“以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即便是简单的交流也会出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怀疑,所以当我们想让别人信任我们的时候必须先信任别人。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发挥自己最大特长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王XX运用自己得人脉得人心,能言善道的特长,在老师的信任鼓励下处理好班级事务,正是信任发挥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学习生活中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用真诚的爱收获学生的信任,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本校的教育教学中,学校老师一直把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贯穿其中,特别对刘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以及《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进行学习,熟记于心,并且每一学期都进行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校内考试。在漫长的教育教学道路上,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学生,帮助孩子,也一直相信,它一定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刘儒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刘儒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发展指导视野下的批评教育》.潘建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李进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育心理学关注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信任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