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津高中英语》阅读课型教材二次开发的实例研究

2017-07-21许雅倩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教材

许雅倩

[摘要] 本文是《牛津高中英语》第四模块第一单元Advertisements的阅读课型的教材二次开发实例研究。通过概念界定、前期要素分析、开发实例以及实践后的反思等方面的阐释,揭示一般规律、推行普适做法,以达到改变教师陈旧的教材观、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推进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 《牛津高中英语》 阅读课型 教材 二次开发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这实际上暗示了教师有权利也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即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的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俞红珍,2006)本文以《牛津高中英语》第四模块第一单元Advertisements的阅读课型为微观研究对象,展开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旨在强化教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观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添砖加瓦。

在教材二次开发实施前,笔者对学习者、教学条件、《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阅读文章Advertisements以及二次开发的目标等要素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的学习者来自区重点高中高一年级,学生整体英语素养较好,但相比而言,听说能力比读写能力强;其乐于表达,善于团队合作,但缺乏对教材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条件方面,一人一桌的座位布局和宽敞的課桌间距,有利于学生自由走动、灵活组队以完成各种课堂活动,而教室内投影仪和网络连接等现代化设备的配备为教师呈现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便利。基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技能评估,对《新课标》的分析重点在读写技能的八级学习目标。关于阅读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态度和观点,加工来自多种媒体的信息;关于写作技能,要求学生能转述或概括课文,基于所给材料撰写短文或报告,通过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的撰写,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通过对选取的阅读文章Advertisements的分析,笔者发现其内容不够丰富、结构有失严谨,与课文相关的练习流于表层的三大缺陷,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丰富文章内容以确保学习者对广告基本事实更好的理解,修正文章结构以促进学习者对说明文典型结构的掌握,整合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以夯实学习者的读写综合技能;而在前三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同时贯彻提升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隐含目标。

基于前期因素的详尽分析,笔者主要运用了增加和改写两大策略,从内容、结构和技能训练三个维度对该阅读课例展开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研究。

一、补充资源,充实文本

选定的文本是一篇介绍广告概念、分类和特征的说明文,主要阐述关于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区别。学生对广告之一话题并不陌生,但其认识更多停留在感性而非理性层面。如果能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资源的开发,充分实现对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促进其认识的转化,那么对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和个性化观点的输出颇有裨益。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笔者在文章导入环节引入了两则电视广告视频,一则是颇具幽默意味的胶水的商业广告,一则是主打亲情牌的以回家过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学生在观看广告前,并没有被告知广告的具体类型,而是引导其在观赏之后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广告定义和分类这个内容从枯燥的文字叙述变成了生动的视频实例。为了巩固认识,学生被要求研读两则风格含蓄的英语名人名言,进一步通过关键词分析,总结出其评论的关于两种广告的本质区别,使阅读资源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为了明确和加深商业广告不乏语言陷阱、公益广告看重传递积极信息的认识,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探讨,甄别商业广告中的语言陷阱,模拟公益广告的风格编撰班级文化的宣传标语。团队合作的形式让阅读从个体阅读走向互助阅读,甚至互惠阅读;而学生通过集体智慧生成的探讨结果也使其同样成为了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施者。增添阅读资源的尝试并不是随意随性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考虑资源形式的多样化,资源内容与教材的相关性、与学生实际的贴合性,并且将理解难度设定为略高于课文难度、略高于学生的理解水平。阅读资源的补充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奠定了素材基础,也为学生提升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实战机会。

二、改写片段,完善结构

笔者在备课阶段已经发现了该说明文在结构上的瑕疵——副标题的表述用“广告”代替实指的“商业广告”有失严谨,容易使读者混淆对广告的概念界定;结论的书写只提及消费者对商业广告应该持有的态度,只字未提文章另一核心内容即公益广告。如果本着修正文本的初衷,教师可以选择在在备课阶段改写文本,并直接将改写后的文本下发给学生作为课堂阅读的版本,这不失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可行实践,但却不是最佳做法。教师一厢情愿的包办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排除在外,殊不知学生的当堂生成恰恰是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巩固其语言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的绝佳机会。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结合教材自带的说明文结构阐释,即概述、支持性细节和结论三大要素,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体裁,从而通过信息对照发现文本结构的缺陷。副标题的改写只需明确表述广告类型,而结论的续写则要借助于上一阅读阶段各类补充的资源,包括教师直接的呈现和学生互动的生成。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摈弃教材是圣经的陈旧的教材观,敢于通过理性思考挑战教材的权威,这恰恰是教材二次开发存在的意义和开展的内在驱动力。

三、以读促写,夯实读写

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任务型教学,也是教材二次开发实践的指导思想。而无论是新课程对读写技能的定位,还是英语技能培养的实际需求,都体现了将读和写视为有机整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阅读过程中的所得所思可以指导写作过程,而写作的开展又反过来巩固和强化阅读技能的培养。就内容而言,学生已经掌握了广告这个话题的几个基本要素,且在语言表达上有了一定的输入;就结构而言,议论文的结构已经了然于胸,改写过程甚至为语言的把握和结构的掌握都做了良好的铺垫。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构建中,学生对于该话题生成了一些个性化的观点,这使得每个人对同一话题的认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此时通过增加当堂的同义句转换训练和课后的半开放式话题写作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写作能力的输出,实现以读促写、以输入促输出的良性循环。同义句转换训练是独立于语境的纯语言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现成表达内化为可以举一反三的自己的表达。而课后写作则是基于语境的综合性训练——以“我眼中的广告”为题的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说明文,遵循总分总的基本格局,在主体部分论述广告的基本知识、对待商业广告的正确方式和公益广告的社会影响。学生对该话题的认识基于共识和个人理解,而借助的语言也将是教材所学和自己内化的结合体。写作的过程充分体现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和渗透,而写作内容的后期整合将为该课例的教材二次开发提供再开发的一手资料。

基于学生、听课教师的反馈,以及自我评估,笔者对本次教材二次开发实践成功和不足进行了反思。其成功之处在于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训练了批判性思维;其不足之处在于部分补充阅读素材因难度偏大未能完全实现教学目标,写作技能训练缺乏针对性的、有价值的语言运用指导。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春风,教材的多样性逐渐撼动了教材作为教学中唯一法定文化的地位,教材的功能定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郭晓明,2001)“圣经式”教材观到“材料式”教材观的转变,推动了一线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领域的实践。只有吃透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才能即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在今后的探索中,笔者希望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度和广度相结合,教师地位和学生地位相结合,使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不仅有维度,更有厚度和力度!

参考文献:

[1] 郭晓明.从“圣经”到“材料”——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6).

[2] 刘丽菊. 对高中英语教材实施二次开发的探析[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11).

[3] 吴刚平、张文军、李云淑、王俊.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 王守仁、何锋.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高一下学期)[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0.

[5] 薛军.中学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思考——以江苏牛津译林版教材为例[J].课程教材改革,2014.

[6] 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以英语学科为例[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 俞红珍.让学生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参与者[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8] 俞红珍.教材“二次开发”的教师角色期待[J].中国教育学刊2010(1).

[ 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第六批双学年课题“《牛津高中英语》阅读课型教材二次开发的实例研究”的研究成果 ]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谈基于Revit平台的二次开发
西门子Operate高级编程的旋转坐标系二次开发
浅谈Mastercam后处理器的二次开发
Micaps3.2 版本二次开发入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