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分析

2017-07-20杨佳佳

南北桥 2017年13期
关键词:对策探究幼儿教育

杨佳佳

【摘 要】拥有健全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儿童是祖国的希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儿童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却常常让家长、老师忧心忡忡,因此,怎样防止或纠正儿童这些不良行为就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育 现象分析 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200

幼儿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来,幼儿教育在人的一生教育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而对于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将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乃至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入手,让他们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爱讲卫生的习惯,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习惯等等。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呢?

一、幼儿教育中,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分析

在幼兒教育过程中,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能引起教师的注意,甚至部分幼儿行为习惯已经影响平时的学习与生活。对于这些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的幼儿来说,有这样几种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早晨懒床的习惯

由于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不够重视,总觉得幼儿教育可有可无,有时因为身体等原因造成了幼儿经常迟到、早退、甚至不请假,这些原因造成了很多幼儿早晨懒床的习惯,特别对于冬天,很多幼儿懒床不到学校,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造成了幼儿懒惰的思想。形成这样的习惯,纠正过来还是比较困难,甚至有反复的现象。作为家长,应明确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提醒幼儿主动睡眠,早晨早起的习惯。

(二)不讲究卫生的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于卫生习惯不是太理解,更不懂得卫生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幼儿不明白为什么要洗脸、刷牙的道理,甚至有些卫生习惯对于他们的身体有一些伤害,比如,幼儿对于洗头的习惯,往往操作不当,会将化学物质流入眼睛,造成疼痛,这样就形成了幼儿洗头就紧张的,甚至惧怕洗头。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让他们懂得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让幼儿对洗脸、刷牙充满好奇心的初期,就开始引导、帮助他洗脸、刷牙,并对于造成伤害性的操作实践,有一定的预防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们会自觉养成爱讲卫生的习惯。

(三)不愿上学

进入幼儿园初期,他们对幼儿园各种不同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新鲜感的逐步褪去,他们开展讨厌上学,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规矩,很多幼儿不能承受,从而造成了很多幼儿不愿意上学的念头。很多幼儿在进幼儿园一段时间后,不习惯这里的学习与生活,进入园口便大闹起来。孩子上幼儿园是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教师要教育他们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服从教师的管理,也不能独占玩具、必须有一定的约束力,教师要通过思想开导他们,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除此之外,幼儿还有其他类型的不良习惯,比如,偏食厌食的习惯;与幼儿不能友好相处,自我为中心;喜欢说谎的习惯;课内外大发脾气的坏习惯等等。

二、耐心引导,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本学期我们设计一系列主题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在活动中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当孩子们有表现突出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给予及时提醒,从而让他们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

三、规范行为,严格督促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给孩子们讲道理时,要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辞。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在日常生活反复训练幼儿,让其慢慢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

日常活动中大家相互管理和监督,对于表现好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和表扬,对有违反或不遵守的小朋友给予提醒。自对幼儿的走路、坐姿行为实行细节化管理以后,我发现班上的幼儿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危险事故也少了。

四、激励机制,强化习惯

(一)建立表扬机制

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使语言强化和行动强化相结合,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贴纸如笑脸、五角星、小玩偶等加以强化,物质间的交换奖励,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树立榜样机制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应该首先做到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应该按时就寝、起床;要让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洁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在生活中,如果家长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改变观念家园配合

我国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能够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能单独胜任的,必须是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出成效的。”因此抓好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家园双方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力求创新。实现家园同步教育,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转变家长的观念。教师采用家园窗、发放科学教育观念的知识,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养是父母教是老师”。家园在教育目标上要协调一致,包括家庭成员的教育目标也要一致,这样才能形成合力,让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提高。另外同时家园也要沟通,为家园合作做好保证。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一个陌生到熟练在到自由化的积累的形成过程,由于孩子还小所以要完成这个过程是必须反复训练的,需要一步一步的实行。

猜你喜欢

对策探究幼儿教育
绿色环保水处理技术探究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