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同体制下高职师资培养实践与路径

2017-07-19宋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机制

摘 要:职业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校企双方深度参与,以文化打造特色、践行现代学徒制的一个新阶段。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需要一支专业功底杂实,师资结构合理和信息化水平高的双师型团队。这不仅是校企共同体的保障,同时也是校企共同体长久合作的源泉。本文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有道项目为例,总结校企共同体制下高职师资培养的实践,探讨在“校企共同体”下高职师资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校企共同体 机制

一、“校企共同体”下有道项目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有道校企项目专业共有专职教师4名,具有技师资格的教师2名,占50%;具有半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有 0 名,占0%;其中讲师4名,占100%,副教授0名,占0%,现有兼职教师2名。

1.专职教师缺乏企业经验

从以上数据看,教师均来源于学校,缺乏在一线的工作经历,对企业经营中的技术、艺术、技巧以及产品缺乏深度了解,缺乏实践经历,因此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技能水平受到限制。

2.兼职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由于多数兼职教师没有教学经历,文化程度偏低,在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等方面还缺乏经验,所以任课班级普遍存在上课纪律较差的现象,加上兼职教师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很难同时兼顾企业工作与教学工作,给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二、有道“校企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校企共同体”是校企双方以合作共赢为基础,通过协议形式缔约建设的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校企共同体”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文化共融为切入点,以师资共建为核心,以课程共定、教学共管、基地共建为依托,合作各方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 。我校与有道集团合作的“校企共同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岗位为对象培养人才开展深度合作

有道集团成立于2002年,是全国汽车销售百强企业,集团以两广一湖为核心覆盖三省,拥有标准店达30余家,经销服务网点约100余家,拥有各类专业汽车销售服务人员约2000人,主要以销售顾问岗位和服务顾问岗位为培养对象,在我校每年定向招收一个毕业班约40人的毕业生。

2.以有道为主体、学校为主导的现代学徒制合作机制

合作机制建设是我校有道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有道集团介入有道班的课程开设。高职院校在教学上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模式,有道集團全过程介入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实训教学、毕业实习、成绩评定等环节,使培养出的高职毕业生的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学生零距离就业。二是双方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高职院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机制,使他们相互沟通,发挥各自所长,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

3.以企业文化为桥梁的合作文化

“校企共同体”较好地解决了校企文化的融合问题,将有道文化的融入课程作为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途径,提高了学生的忠诚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穿企业工作服,实行企业管理方式,要求学生秉承企业员工做事准则等。学生通过课程了解企业文化,企业也通过文化课程这个桥梁,为后辈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校企双方应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三、校企共同体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

1.建立教师顶岗实习制度

“校企共同体”以师资建设为核心,双方共同建立符合培养人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有道项目班的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树立市场观念,理解企业文化, 提高专业技能,从而促进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对企业而言,既可得到学校的智力支持,又可减少用人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优秀员工担任企业“师傅”并且实行一对二的教学模式,既解决了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又解决实训教师紧张的问题,同时还扩大了兼职教师的比例,以及提高企业“师傅”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最终实现师资共建、双方共赢的目的。两年来,有道集团“校企共同体”不仅在办学体制机制方面走出了新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也有所突破,通过采取理念先行、体制更新、机制激励、制度促进、培养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使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师资素质显著提高。

2.开展校企双方协同建课的机制

学院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放在首位,构建了校企双方协同建课的机制,让校企双方的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制定了教师与企业师傅互访制度,并定期组织教学研讨。通过双方协同建课,形成了课程资源库,稳定了师资的队伍,保证了教学的需要,有效地满足了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专业发展趋势,就业形势分析等各方面的需求。这种共同对职业岗位的课程设计,课程体系的共同开发,教学任务的共同担负,实现了“校企共同体”的深入融合,同时项目班还实行双负责人制,由企业经理担任。

3.以“校企共同体”为平台,打造“三能”教师

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平台是高职院校对接产业的桥梁,对提高高职教师技术服务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技术研发平台,培养青年教师通透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指导学生实训技能、乐于参与企业新技术开发,最终形成与时俱进的“三能”教师团队,即能胜任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实训、能开展应用研究、成为不可替代的高职专业教师。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校企共同体”已经成为当下校企合作关系的典型模式,它不仅进一步强化了校企合作关系,同时也使企业和学校成为了利益共同体,双方在师资共建下必将不断地发展与健全。

参考文献

[1]叶鉴铭,周小海.试论“校企共同体”的共同因素及其特征[J].学术交流,2010(03):199-201.

[2]胡忠喜.校企深度合作的文化渗透与融合[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19-21.

[3]丁金昌.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90-92.

作者简介:宋丹(1983.05-),男,湖南沅陵,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汽车营销。

猜你喜欢

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保留和突破:TPP协定ISDS机制中的平衡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