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初探

2017-07-19崔芝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古诗教学新课标

崔芝

摘 要:精练的语言和深层的含义是古诗具备的特点,学生通过古诗的朗诵和学习,能够使自身的德智美得到良好的发展。新课标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学校和教师应在学生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落实美育教育理念,并且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出多样化的古诗学习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 古诗教学 美育教育

古诗中往往蕴含着作者大量的思想,所以学生对古诗的赏鉴不能只在于挖掘古诗优美的词汇,更多的是应去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只有更准确地理解到古诗表达的思想,才能够实现美育教育的发展目标。美育教育就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用艺术的美感去体会诗词中的意境,符合小学教育理念发展的要求。

一、新课标下的小学美育教育

语文是一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课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艺术情感的培养,要指导学生利用古诗,感受人文艺术情怀,体会自然中的美感,并将生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感受大自然的无限魅力。新课标发展下的教学理念突出的是小学生审美功能、艺术情操等能力的挖掘。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手段灌输美育思想,教师为学生设立一个艺术情境,利用多媒体视频、音频辅助情境创设,展示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古诗文字、图片,或者一些和诗词相关的电影,如孟浩然的《古人过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让学生通过电影的情节体会古人乡村生活的方式,体会青山绿树环绕的怡然自得,深化古诗意境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加深小学生的记忆。

二、当下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教育现状

当下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态度不容乐观,完全喜欢并能感受到它传统文化精华的只占极少数,大部分小学生认为学习古诗词对自己的学业帮助不大

(一)语文教学模式单一

老师们上的课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而是按照一个标准的模板进行教学——教生字词,简单介绍诗人和古诗的背景,最后通篇翻译。这种教学方法,过重理性积累,极轻情感体验。那些意象深远的五言七律,被一个一个字地拆分,变成一句句索然乏味的白话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中已然没有了自己的情感,更无法感受到古诗的美与底蕴。

(二)课堂美育教学时间少

大部分小学老师认为古诗学习便是进行翻译和背诵,并不注重讲解其含义。小学生每天都在朗读古诗,但只是把这些文字粗暴地“印刻”在了头脑中,没有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得到自由与解放,不能透过文字看到古诗背后的意味与情境。这种古诗教学与我国古代诗歌美的本质是相悖的。

三、加强小学古诗课堂美育教育的相关策略

关于小学古诗课堂的审美教育的实施,一直以来有各种不同观点。笔者在借鉴一些专家的有关理论基础上,将从教师、课堂、资源三个维度提出古诗课堂美育策略。

(一)提高教师语文素养

传统的古诗课堂是否能变为美育的古诗课堂,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课堂的引领者——教师。汉语的文化性特别强,传道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对学生起到熏陶感染作用。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才能够深入地体会出古诗蕴含的情感,才能够实现美育教育的目的。小学生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构建独立的思维方式,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古诗情感的体验。只有这样,在教师课堂上诵读与讲解的时候,才会不自觉地体会到古诗的内涵,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采取多样化教学

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效果。教师的思维方式不同,采用的教学手段也不会相同,好比同一篇古诗要给两个不同的教师进行讲解,那么学生体会到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学中古诗的讲解可以运用多种方式。

第一,朗诵和吟唱。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非常适合朗诵和吟唱。反复地吟诵能让小学生提高朗读水平,使学生在阅读中能自己意会古诗语言的精确性。每首古诗的字数均有限,小学生同时也会对诗中个别高度精练的字、词有着自己的感悟与思考。例如在《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学习中,学生通过理解音组里每个音长短高低轻重的伸缩规律,着重地体会声音的长短高重变化情况,再探究同一个字在音组里的读音形式,比较其他音组里读音的长短或轻重,然后再全面地理解古诗的朗诵口气。在古诗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清古诗的情感脉络与变化,在课堂上正确地指导小学生进行朗诵。

第二,注重情感代入。以魏晋诗歌教学为例,魏晋时期是文学发展相对自由的时期。那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散发出人性的智慧与心性的淡然,这与他们长期居于山水之间不无关系。在山水间徜徉,带着自己独有的思考与情感,融入文学作品中,不难让人也感受到那份怡然。古诗课堂也一样,只是把过程反过来了。教师要带着学生在诵读的同时,穿越到魏晋,化身于魏晋时人,带着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和欲建立伟业的雄心抒发出建安风骨。唯有此,学生才能体会到晋人的情感,体会到魏晋的慷慨与悲凉。

第三,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体验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的一个支点,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体验时所感受到的心灵认同,而想象是整个体验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古诗在字词上的使用十分讲究,力求完美。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从细节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理解古诗用词的画面指向,体会炼字遣词的技巧,在琢磨中感受诗的美。例如在学习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时,教师要让学生思考“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妙处在哪?为什么诗人最终没有用“到”“吹”字?这个时候,想象力就非常重要了。教师要引导學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想象是风将大地吹绿了,给人一种强烈的春天的气息的感觉。这不仅解答了“绿”字的妙处,也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四、结语

总之,古诗作为中华古代文化的启蒙,它在传承经典、提升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诗歌高度赞颂美育的本质和特殊性,美育具有情感教育的实际功效,能够怡情养性,美育和健康人生观的树立、正确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以及完美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联系。古诗与美育的相遇,能擦出更大的火花,为学生带来心的解放、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叶雪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及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5(17):240-243.

[2]杨莉声.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高段古诗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6(9):131-131.

[3]刘超.高中语文美育的困境和突破[J].南京师范大学,2015(38):79-83.

[4]李朝倩.试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途径[J].考试周刊,2016(4):44-44.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古诗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